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考核論文

時間:2022-07-20 11:30:41

導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考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考核論文

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動員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非常重要。體育考核成績是衡量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效果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并且體育成績會與其他成績一起記錄在檔案中,學生畢業擇業用人單位也會將體育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非常重要。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根據國家對學生提出的體育要求、學校特色等制定校本考核標準。我國普通高校為了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自身需求、社會需求等,也進行相應改革,但是還存在諸多問題,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培育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文化價值觀方面還遠遠不夠,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考核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制訂一個滿足目前學生和社會需要的考核評價內容體系非常重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全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體育考核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抽樣調查了20所普通高校的體育考核方法。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訪談法與文獻資料法。通過期刊數據庫查閱了2002年以來相關期刊論文以及有關書籍;訪談了20名體育教師與5名體育教學專家,了解現行體育考核標準的合理性與改革意見。

結果與分析

2.1近年來體育管理、教學重要指導性文件與有關評價解讀

2002年7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印發《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的文件,《標準》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也是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之一。文件提出了將學生體質健康列入到個體評價中,凸顯了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也為學生考核評價內容制訂提供思路。2002年8月,教育部出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3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指導綱要》是歷年來最為全面規定學生學習評價的指導性文件,其中提出將交往、合作以及情意作為評價內容,顯示了開始注重學生通過體育參與其他方面的培養,但是文件內容所包含的考核內容主要是學生課堂評價,沒有將課外體育參與納入到考核中來。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頒發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校能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掌握至少2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還指出“陽光體育”要以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基礎,結合體育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同時提出要結合“健康第一”的思想完善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的評價制度,陽光體育活動為制定全面科學的考核制度提供了重要思路。2014年6月,教育部頒發了《高校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第六條規定每節體育課須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煉內容不得少于30%;要將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素質鍛煉項目作為考試內容,考試分數的權重不得少于30%。第十四條規定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對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第十五條規定將學生體質狀況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將體質健康狀況、體育課成績、參與體育活動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內容。《基本標準》規定的范圍廣泛而又細致,除了規定上面關于運動強度考試權重、體質健康標準成績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參與體育活動情況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重要內容等。從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從2002年至今,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頒布的普通高校體育文件,除了2002年8月份教育部出臺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提出體育考核的相關內容外,許多文件沒有明確規定相關考核內容,但是提出了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為普通高校制定考核標準提供了重要依據。

2.體育考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2.1體育考核現狀

目前我國許多普通高校體育考核方式也經過了一定的改革,但主要包括的考核內容是技術技能、身體素質和平時表現,有部分高校也將理論考試納入到考核內容里。考核過程主要還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很少采用學生自評與過程評價的方法。大學一、二年級體育考核成績分值的分配比例一般是:平時成績10%~20%(出勤率、上課表現),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0%~40%,技術考試(某一運動項目的技術考試)40%~70%,理論考試0%~20%,分數增減都是以10分作為記數單位。這種以3項或者4項作為考核內容操作性強,容易進行量化打分,同時技術考核與身體素質考核對于促使學生體育技術與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平時表現考核內容對于促進學生課堂紀律與端正學習態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僅僅以上述“三合一”或者“四合一”的考試內容作為評價學生體育成績,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考核方式上,沒有將過程評價、自我評價納入其中。考核手段存在“一刀切”現象,很少考慮到學生生理、心理、地域等差距,考核中過于注重量化數據,容易忽視學生平時體育行為與習慣,也容易忽視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等。有一些學生先天身體素質好,身體動作協調,但是身體健康水平一般,沒有平時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他們除了體育課或者一些強制性的體育活動,一般情況下很少自覺參與體育活動,對于這些學生即使拿到體育課程的高分,也沒有多少價值。

2.2.考核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校將身體素質與技術內容作為考核重點,為高校體育事業的順利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后,大學體育這種考核標準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網絡極大普及以及大學生價值思想觀念的改變,普通高校體育考核內容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如果仍然堅持不改變,將會制約普通高校體育良性發展。目前體育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如下。(1)身體素質訓練與考核的形式單一化。許多高校將長距離跑、短距離跑、投擲鉛球與實心球、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作為身體素質考試范圍,許多學生對于簡單的長距離跑、投擲、立定跳遠失去興趣,尤其是許多女生對于身體素質考試沒有興趣,在日常素質訓練中熱情比較低。身體素質訓練與考試都應該改進方式,變化內容與形式,最好將素質考核與學生追求的時尚結合起來。例如,平板支撐在目前非常流行,可以納入訓練與考核項目中,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腰腹部力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女生素質考試還可以將柔韌、平衡等內容納入其中。另外,在素質考試中考核一項素質內容至少應該有2個備選項目,這樣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2)技術學習與考試形式的專業化。許多高校技術考試仍然停留在簡單的技能測試,如籃球定點投籃考試,只是簡單記錄學生能將籃球投進籃筐幾個,健美操考試看學生動作套路是否熟練、是否具有表現力等。而很少將學生專項素質、學生需求、起始水平、接受能力、努力程度、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只是一味進行專業化的統一考試,這樣會導致一部分經過很大努力但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自信心、自尊性受挫,對于所學的體育項目自此完全失去興趣。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自于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由于當地體育開設情況不同,學生體育技能千差萬別。來自于偏遠農村的學生,由于當地體育設施不足與師資力量的缺乏,體育開設非常不正規,這部分學生沒有學會幾門體育技術技能。因此,在傳授學生體育技術技能和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考試的時候,要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考慮到諸多因素,只有這樣才不會挫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培育作為最終目標。在技術技能考核過程中,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非常關鍵。(3)體育理論考試的形式化。我國許多普通高校將體育理論考試納入學生體育考核內容中,一般所占分數的比例是10%。將體育理論納入考核范圍可以提升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生體育學習重點,拓展學生體育視野。目前體育理論考試一般采用紙質考試形式和計算機網絡考試形式2種。但是,許多高校在學生體育理論教材的選取上沒有嚴格把關,所選擇體育理論課本陳舊、學生喜愛的理論內容不多,許多體育理論課本是為了湊字數進行編寫的,沒有多少學生感興趣以及實用的理論內容。在理論課教學中,很少安排課時進行理論課講述,即使講述理論課也很少經過嚴格把關,選擇實用性的感興趣的理論進行講解。有許多學校就沒有進行講解,直接劃重點參加考試即可。學生參加體育理論課考試沒有真正從中收益,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2.3考核內容的重新思考與確立

目前體育考核內容大多數是三合一或者四合一的測試項目,這種考核沒有包含課外體育參與內容,沒有將學生體育培育、學生體育興趣、體育參與度以及體育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這樣容易導致由于方法簡單、導致學生對于體育失去興趣,從而使得體育考核成為阻礙學生體育能力發展的障礙。因此,體育考核評價在以身體素質、專項技能為重要內容的基礎上,還應該將體質健康指標、體育參與度、體育興趣、自我學習能力等納入考核內容體系中。隨著網絡化、APP、各種教學課件的廣泛使用,目前體育課程學習如果教師只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獲取的知識量遠遠不夠。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視頻學習所喜愛的體育項目,將網絡學習作為自我學習的一個內容。由圖1可知,學生體育考核評價分為課堂外評價和課堂內評價,課堂外考核評價內容包括國家體質健康測試、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愛好活動、自我學習能力。將課堂外體育參與納入到考核范圍內,容易從多視角、多層面考量學生意識、體育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文化價值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的養成。將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納入到體育考核評價中,容易引起學生真正重視。課外體育活動包括課外活動、課外競賽等,課外體育愛好活動包括觀看比賽、參與體育公益活動組織等,是與體育內容相關的沒有進行實踐體育運動的活動。學生課外學習能力包括自我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到的體育技術、技能。學生課外體育參與離不開學校、體育部門與體育教師對于學生積極正確的引導,雖然是課外體育考核內容,但也同樣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課內評價包括身體素質、技術技能與平時課堂表現。身體素質是一切體育活動和人體運動的基礎,是體育考核必要組成部分。在身體素質訓練與考核項目設定時,不能一直沿襲以往一些做法,而是要隨著學生體育文化價值觀的變化設計一些感興趣的、新穎的項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技術技能傳授與考試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學生先天因素、地域特點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用發展愛護的方式去教書育人。

3結語

任何一種考核方式只是一種探索,理想狀態是建立一個科學化、人本化、合情化的考核內容體系,事實上目前建立的考核內容體系也只是力求能夠接近真理的一種探索。考核標準不可能一成不變、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它要隨著時間、地點、學生的不同而改革完善。

作者:王愛民 單位:中華女子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