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研究
時間:2022-09-02 10:06:02
導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表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存在著譯介方式單一、文化內涵缺失,意識形態異同、文化傳播受阻,傳播內容單調、特色彰顯不足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完善譯介方式,拓展傳播渠道;樹立全球視野,增進文化認同;豐富傳播內容,打造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對策。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多,豐富多彩,是中華燦爛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1960年6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邀請下,新中國組建了第一支國家武術隊參加該國的第二屆全運會表演,自此拉開了中國武術對外交流的序幕。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武術的對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在此背景下,1982年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提出要將武術及民族傳統體育積極穩步地推向國外,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傳統體育的對外傳播取得了良好效果[2]。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民族傳統體育國際化傳播的問題日益顯露,但隨著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縱深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對外傳播也必將獲得更加充分的政策支持與發展機遇,乘上時代的東風,穩步前行。本文旨在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完善并補充相關理論,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提供智力支持。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中進行文獻檢索,其中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含“國際傳播”為主題,檢索到201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13篇;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含“傳播”為主題,檢索到200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121篇;以“意識形態”并含“中西方”為主題,檢索到2000年至今的核心期刊及CSSCI文章21篇。其次,在讀秀學術搜索中,以“民族傳統體育概論”為圖書名,檢索到圖書20本;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概論”為圖書名,檢索到圖書4本。最終,在整體閱覽的基礎上挑選出了6篇文章及3部著作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問題研究
2.1譯介方式單一,文化內涵缺失。翻譯是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3]。由此可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要想達到“美美與共”的效果,把握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就必須在翻譯這關攻堅克難,以實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準確化、特色化、原味化傳播,將真正富含民族特色的文化傳播至國外,促進文化強國的建設。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對外譯介,其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類似于直譯的翻譯方式,即歸化翻譯,這種翻譯對于傳播國受眾的特點是采用其國家語言進行翻譯,易于理解,但不足之處在于易于使我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失去其獨有韻味。比如“太極拳運動”,采用歸化翻譯,譯為“TaijiquanMovement”,而再以中文視角來審視,就顯得望文生義了;其二是“以我為主”的翻譯方式,即異化翻譯,該翻譯方式有利于我國源文化的保留,但也可能會讓沒有漢語基礎的受眾難以理解其中的內涵或者出現音譯濫用的現象,如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太極拳教學與訓練英漢雙語教程》中,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譯為“jixiaoxinshu.quanjingjieyaopian”(P1)[4]。2.2意識形態異同,文化傳播受阻。黨的報告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中西方國家由于意識形態的差異,其價值觀、潛在的思想、對事物的認知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異同,進而通過某種載體表現出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幾千年傳承與發展中深受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響,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諧理念以及“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的規律,這與西方文化中強調的個人主義以及征服自然的主張截然不同。比如在對待大自然的態度上,就有極為鮮明的例子,在我國鄉土社會中,“風調雨順”“瑞雪兆豐年”及“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意象都表達了一種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而在起源于海洋文化的西方文明里,只有強者才能征服資源豐富的海洋,獲得充足的食物與生存權[5]。另外,在武術方面,以太極拳為例,要求習練者重心中正,這與儒家的中庸思想有著高度契合;其次太極八卦圖中的“八卦”的內涵與“陰”“陽”兩面及道家的“道生萬物”“陰陽相生”等內涵與西方文明所展示的意識形態有明顯差異。2.3傳播內容單調,特色彰顯不足。據學者薛文忠、王瑜等人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對外傳播的項目主要有武術套路、健身氣功、舞龍舞獅等。雖說這幾個項目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極具代表性,但就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充足的底蘊、悠久的歷史而言,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在我國優秀傳統體育項目中,如拔河、龍舟、腳斗士、搶花炮等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項目也應得到充分傳播。以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例,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民族式摔跤、馬術、民族健身操等17項,表演項目設有140余項。據此可知,我國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并未得到有效、充分的挖掘。其次,于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各級體育部門的發動下,已初步查明并流傳于各地的武術拳種有129種,有著“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特點,試想,由相關部門將這129種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整理歸類,將適合于國際傳播的特色項目推介出去,其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這必定會助推我國武術的開枝散葉、蓬勃發展。
3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對策研究
3.1完善譯介方式,拓展傳播渠道。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通過孔子學院、西方漢語學校等機構對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提出,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正在逐步擴大,基于此,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外翻譯工作時,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據研究表明,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對外譯介,其方式主要有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兩種,而這兩種翻譯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針對其問題,提出在對外翻譯過程中結合譯入地語境,將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相融合,在異化翻譯的基礎上結合歸化翻譯,這樣既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又能增進譯入地受眾的理解[6]。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外譯介的方式也應更為完善,以“讀圖時代”的社會訴求為基本出發點[7],可在對外翻譯的著作中印上二維碼,使讀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豐富的視頻、圖像及音頻資源,進一步降低西方受眾的學習難度,增加受眾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深度與廣度。3.2樹立全球視野,增進文化認同。隨著世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要素交流不斷加深,在這一大環境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已成必然趨勢,不論是傳播者還是受眾都應拋棄民族保護主義,敞開胸懷接納世界優秀文化。新華社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提出:“在國際舞臺上要主動宣示自己的主張,要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首先要讓別人知道并了解你的觀點”[8]。鑒于此,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也應充分表明主張,展示出“以人為本、貴和尚中、剛健有為、天人合一”的傳播理念,打消西方受眾的疑慮,增進文化互信。對此,可以采用開展宣傳活動,邀請成龍、李連杰等功夫明星拍攝宣傳片,強化宣傳效應與力度。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應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適應到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樹立全球化視野,增加對外來文化的了解,開展與他國的跨文化交流與平等對話,以探尋各民族間文化的異同,合理吸收利于自身發展的優秀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獨特性與特色的同時,迎合文化全球化趨勢下的普世性價值要求,以構建起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世界“共性”的世界文化體系,進而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的文化認同[9]。3.3豐富傳播內容,打造民族特色。特色是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風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10]。在現代國際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大至國家,小到個人,都需要有其特色,例如我國國酒茅臺酒業,也將自身打造為醬香典范、醬香代表。由此可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也應進一步豐富傳播內容并進行“精包裝”,打造出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色,以增加其渲染力、影響力。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包含有拔河、龍舟、腳斗士、搶花炮、射弩、抖空竹、高腳馬等眾多項目,可挑選其中符合國際審美標準及運動取向的項目進行國際傳播,比如有“東方橄欖球”之美稱的民俗項目——搶花炮,該項目是在壯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中極為流行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各民族志、縣志記載的關于古代搶花炮的情形多如牛毛,這也足以證明其歷史的厚重[11]。既然要打造特色,那么,除了項目本身的傳播外,則可依托相應的載體,綜合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例如,在服裝和花炮的設計上,可以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性載體,如瓷器、臉譜、熊貓等富含中國元素的載體刺繡到花炮和服裝中。
4結語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其明顯的問題。成就方面,不僅增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改變著西方國家對我國的認知,還為我國國際形象與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著不竭動力;但隨著國際化傳播的深入發展,其表現出的問題也逐步增多,不論是傳播主體、傳播理念、還是傳播內容,譯介方式都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一步完善,建構出更為高效的傳播方式,進而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的縱深發展。
作者:楊春
- 上一篇: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體育舞蹈拉丁舞訓練內容體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