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鍛煉論文:高校體育社團與鍛煉芻議
時間:2022-02-05 10:55:21
導語:社團鍛煉論文:高校體育社團與鍛煉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張超越史臻申鴻鵬曹麗娟工作單位:呂梁學院
體育社團的規模山西省體育類社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并得到高校師生的普遍認可。根據山西省學生團體聯合會的最新統計,目前山西省高校共有48所高校,共有注冊學生社團1068個,其中體育社團235個,占到所有社團總數的22%,涉及到籃排足、乒羽網、武術、游泳、戶外、輪滑、舞蹈等眾多項目。體育社團的成員結構調查結果顯示,社團成員主要集中在低年級,高年級的同學參與的人數所占的比例較低,主要原因是:招新的主要對象為低年級同學,高年級的同學面臨實習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大下降,人員流失情況嚴重。在成員結構中,除了不同年級的差異,也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總體上男生比女生多。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及原因分析動機是引起并維持人們從事某項活動,以達到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在對山西省體育社團參與者參與動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參與社團的動機明確且呈現多樣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體育社團功能的多樣性。大多數學生參加體育社團是因為體育運動本身的魅力,目的是在運動過程中體驗樂趣(29%),還有的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目的是豐富課余生活(14%),提高運動技術水平(14%),健身、美容(13%)以及擴大交際范圍(10%)。體育社團活動的運作方式體育社團工作具體體現為社團活動的運作方式,以社團活動的精心組織,內容豐富、合理安排作為社團良好運作的重要標志。訓練、輔導(42%),基本能夠滿足社團成員對體育鍛煉的需求,社團內部的練習賽(32%),為社團成員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校際間的友誼賽(13%),在比賽交流的同時還能擴大社團的自身影響力,但是由于社團經費等方面的原因,校際間的友誼賽次數相對較少,其他活動(14%),可能包括納新表演或者迎新晚會等。總的來說,山西省大部分體育社團的活動內容相對固定、單一,缺乏創新。體育社團活動的頻率對山西省部分高校體育社團活動頻率的調查顯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平均每周兩次(39%)、平均每周一次(31%)、不固定(19%),活動頻率在平均每周一到兩次的占到了70%。值得注意的是19%的成員選擇了不固定,說明有一部分社團在活動時間的安排上隨意性比較大。訪談中許多體育社團負責人也表示,社團有學期活動計劃,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真正能按計劃落實的并不多。體育社團收取的會費對山西省高校體育社團會費的調查顯示,依次是:10~20(50%)、20~30(25%)、≥30(17%),≤10(8%),會費在10~30占到了75%。說明我省高校體育社團所收取會費,還是相對比較低的,在同學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山西省高校體育社團日常活動經費山西省高校體育社團日常活動經費基本是采取訓練AA制(40%)拉贊助(38%),原因:社團統一,支出使用的一般是收取的會費,這是社團經費比較固定的來源,但是收取的社員費極其有限,其中還有部分需上交學聯,對于校園內學生的活動,學校撥款針對的主要是學生會組織的校內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動,而對社團提供的資金支持很少,由于社團活動主要局限于校內,活動的規模小、層次不高,影響力小,獲得社會贊助的機會極少,有的社團舉辦活動有時自籌經費,多是由社團干事支出,學生是無經濟收入群體,如果靠自籌經費舉辦活動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的參與,不利于體育社團開展全民性的活動,表明高校體育社團經費缺乏保障,大學生體育消費能力及態度山西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均每年支出情況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74%,被調查同學一個月平均生活費在600元以上的占到了43%,這說明山西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尤其是近些年“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的確立,使大學生對體育功能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參加各種體育健身活動的人數日益增多,體育產品的消費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以購買實物為主。57%的同學贊成體育社團引導學生進行有償體育鍛煉,25%的同學贊同學校投資,支持同學們在社團的引導下進行體育鍛煉,總之,同學們還是贊同高校體育社團引導學生們進行有償鍛煉,同時表示,收費社團要收費合理。大學生體育消費內容在被調查的大學生體育消費內容中,購買運動服裝的消費比例最大,占42%,處于所有消費內容的首位。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大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教師要求上課必須身穿運動服裝,從而使得運動服裝的消費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學生中存在著攀比心理和名牌意識,這就使得這些學生的運動服裝消費量大大增加。運動器械和體育書刊的消費很少只有9%和4%。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進行體育活動所需的器械大多數都是學校免費提供的或者是培訓班負責提供的,從而減少了學生自己購買器械的支出。調查發現,大學生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變得合理化,同學們在觀賞和參與性方面所占的比例較大,27%和19%,僅次于運動服裝,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與體育社團的關系對影響山西省高校體育社團發展因素的調查顯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經費缺乏保障(33%)、活動場地不足(30%)、成員流動快(18%),這是影響體育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活動層次低、領導重視不夠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體育社團的發展。大學生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體育消費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的體育價值觀、消費動機、消費能力對體育市場的發展影響甚遠。同時大學生的健身和價值觀念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提高。雖然高校體育社團有種種制約因素,然而高校體育社團仍然擁有眾多優勢。集中了一大批高學歷、技術全面、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和體育專業學生,他們有良好的運動競技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有豐富的科學訓練和指導健身經驗,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有著良好的體育市場開發人脈資源,具備引導學生進行有償鍛煉的操作能力。高校體育設施有償服務系統與體育社團發展的關系從體育資源服務對象的經濟基礎來看,大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同學平時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惡習,但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沒有基本的固定收入,主要還是依靠父母,有的還需通過學校提供的各種勤工儉學來滿足其生活消費,他們對體育消費的實際承受力頗為有限,經濟因素仍然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大學生來說,高校體育各種資源的不同收費形式會對“養成”起到消極的作用,長此以往,大學生將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態度對待有償體育活動,因而運動的質量就不言而喻了,從而影響體育是“終生投資”的這一理念。高校體育設施的有償開放是以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和教職員工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這與體育功能多元化發展趨勢相吻合。大學生消費習慣容易受到身邊消費者的影響,表現出消費的跟隨性,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山西省高校體育社團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呈現多樣性,但是成員結構不合理,高年級的同學脫離社團現象嚴重。體育社團的發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體育生活,同時也帶動了全校體育活動和健身活動的健康發展。(2)社團每周活動的頻率在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收取的會費比較合理,但是社團日常活動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缺乏保障。體育社團的發展過程受到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人文因素等制約,影響了高校體育社團的健康發展,同學們還是希望通過社團引導進行合理的有償體育鍛煉,對社團還是非常信任的。(3)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體育消費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是仍然以購買實物為主,學校和社會體育消費場所的改善而發生變化,使同學們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已不再單一地選擇用實物性體育消費來展示自己的形象和魅力,在觀賞與參與性方面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從而使體育消費結構逐步趨向合理。預計山西省大學生體育消費將向著運動健身消費、營養健身消費和休閑娛樂消費密切結合的趨勢發展,這樣就為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帶來了可喜的福音。(4)目前,山西省普通高校體育設施有償服務系統嚴重短缺,是制約大學生有償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但是高校憑借著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人文環境的優勢,隨著高校的擴建和擴招,體育事業的發展將會推動高校體育社團與學生有償鍛煉互動的發展。(1)學校應加大對體育社團的投入和支持,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使社團活動的開展更加規范化,社團自身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豐富日常活動內容,提高社團活動的層次,調動成員參與的積極性,積極爭取高年級的同學參與,從而增強社團凝聚力,同時做好社團的宣傳工作,爭取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參加到社團中來,要積極調整“引導”策略,在發展大學生多元化體育鍛煉方面,既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理念,還要積極通過體育社團這個平臺和載體,以加強多元化中的“體育”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投資素養與操作能力,真正豐富體育的內涵。(2)要不斷變換學生與社團的“合作”方式,社團要立足“自主”,提高領導和組織能力,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有興趣,在體育中享受與人合作的快樂,突出體育氛圍,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體育社團的正確引導和宣傳,調動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構建和諧、積極向上的體育運動氛圍。(3)積極推進學校體育有償服務的發展,鼓勵高校體育社團與學校體育設施有償服務體統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生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體育運動,學校可以提高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社團既可以解決經費短缺問題,又可以提高高校體育社團設施的裝備水平,豐富校園體育活動內涵,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4)提高體育社團運動競技水平,社團的發展需要較強的競技能力作為依托,各高校體育社團結合自身的地域,人文特色,發揮社團優勢,結合區域性的特點開展特色體育項目,還要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大力開發體育運動競賽表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