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啟發
時間:2022-05-15 11:06:03
導語: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體育舞蹈的起源和發展
體育舞蹈就是國際標準交誼舞,是由社交舞(交誼舞、舞廳舞)演變而來的。社交舞的來源可追溯到原始時期,那時人類就有帶有娛樂性、觀賞性、表演性的舞蹈活動,逐漸由世界各地最早的民間舞蹈發展演變而來,其發源地多為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黑人群體聚居地,經歷了對舞、圓舞、行列舞、集體舞等舞蹈形式的演變過程。11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王室的舞蹈教師對民間舞蹈進行加工改造,形成了具有規范形式的社交舞蹈,法國大革命后,這種宮廷舞被廣泛傳播,18世紀初在德國和奧地利民間流行的“蘭德勒”舞,后來演化成華爾茲,19世紀波爾卡、華爾茲、四方舞等十分流行,到19世紀末,融合了波爾卡和華爾茲的狐步舞應運而生,同時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也逐漸盛行。1924年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對當時歐美流行的舞姿、舞步、方向、音樂、服裝、技巧等進行規范整理,頒布了華爾茲、狐步、探戈、快步四種舞蹈的步伐,統稱為國際標準舞。時至今日,國際標準舞已經發展為摩登舞、拉丁舞、團體舞三種形式,后來被統稱為體育舞蹈。
2排舞的起源和發展
排舞(Linedance)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既可以獨舞,又可以集體共舞,形式自由。排舞最初來源于20世紀初期美國較為流行的社交舞。由于這些社交舞蹈必須由男女結伴才能起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喜歡跳舞卻沒有舞伴的人群。因此,美國的一些的社交舞俱樂部嘗試讓大家站成一排一排,不用男女結伴按照站位形式跳舞,這種嘗試成為了排舞產生的最初萌芽形式。排舞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從90年代后期開始向世界各地傳播。而排舞的舞步則源自歐洲皇室的宮廷舞,屬于貴族舞蹈,后來經過流傳改造,融合不同的舞蹈元素,派生出現在各種不同風格的排舞。
3.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選課學生雖然對體育舞蹈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體育舞蹈的了解卻不夠,只有個別學生在培訓班中短期學習過,基本功水平也一般,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基本上是零基礎,不但加大了教學難度,而且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加上體育舞蹈項目本身規范性強,技術復雜,對舞者的要求高,舞伴之間的不固定和差距,使那些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逐漸失去學習信心,甚至放棄學習。
3.2教學環境要求高
教學設施的參差不齊也是影響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設施是否健全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導致無法實現教學目標。體育舞蹈對場地要求較高,固定的舞池、木地板,周圍要安裝鏡子,在開設體育舞蹈的高校中,有的高校有專門的體育舞蹈館,設施比較齊全,有的學校還是水泥地。音響設備的配備有高有低,有的學校配有專業的調音臺,有的學校還是簡單的CD機。
3.3教學內容過于競技化
體育舞蹈包括摩登舞、拉丁舞和團體舞。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狐步、探戈和快步統稱為摩登舞,拉丁舞包括倫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士舞。舞種繁多與體育課程課時有限的沖突,導致教學內容混亂,教學深度不夠。由于課時的關系,大部分學校每學期只選擇其中的一到兩種舞蹈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選擇比較混亂,加上體育舞蹈動作復雜,技術要求高,內容過于競技化,要想在短時間內學好,對沒有任何舞蹈功底的學生簡直就是一個巨大地考驗。
3.4教材缺乏統一規范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目前公開發行的體育舞蹈書籍,內容多過于專業,套路過于競技化,對于高校普及型體育舞蹈教學來說適用性不大。到目前為止,開設體育舞蹈的高校還沒有全國統一的教材,大部分高校是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難度低的套路教學,或者由教師自編套路進行教學,學生上課僅僅是一種技術動作的學習,理論知識涉及較少,缺乏對體育舞蹈背景和發展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缺乏統一的規范,導致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長期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阻礙高校體育舞蹈的持續發展。
3.5專業教師緊缺致使單人進行教學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從事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師專業水平和相關知識儲備情況,也是制約高校體育舞蹈發展的因素之一。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門新興的項目,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體育舞蹈專業人才較少,大部分高校體育舞蹈教師是從健美操等其它項目轉行的,只有少部分高校有專業的體育舞蹈教師,專業能力的欠缺影響了高校體育舞蹈的教學和科研。另外,體育舞蹈是一項雙人運動項目,需要兩人共同完成各種動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進行雙人教學的高校較少,課堂上只有一位老師是很難完成完整動作示范的,學生也不能直觀觀摩,這勢必會影響體育舞蹈教學的進度和效果。
4排舞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啟示
4.1打破常規,簡化舞蹈形式
排舞動作著重在步伐,對于軀干和手臂并無統一要求,身體可以隨著音樂自然擺動,也可以隨著當時的感覺增加一些手勢以表現自己,每個舞者都可跳出自己的風格,展現完全屬于自己心靈的詮釋,這更增添了排舞的魅力。排舞從舞蹈形式上打破了體育舞蹈必須由男女結伴起舞的限制,舞者可以獨舞,也可以站成一排排集體跳,舞蹈形式自由,不受舞伴影響。排舞的舞蹈形式恰恰能夠滿足不用舞伴也能跳舞的需求,也讓學生認識到跳舞時并不總需要男女結伴,可以單獨跳,也可以集體跳,沒有太多的局限性,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能夠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排舞舞蹈形式的啟示,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調整舞蹈形式,打破男女結伴起舞的限制,不但解決了教師單獨教學的困難,還解決了由于舞伴搭配產生的種種不和諧因素,讓學生單獨學習,自由組合練習,舞步掌握熟練以后,學生可以隨意搭配組合,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4.2規范教材,加強理論傳授
排舞目前已發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幾乎包括了體育舞蹈所有的舞種,還融合了爵士、街舞等很多時尚舞蹈元素,盡管排舞種類繁多、風格迥異,但是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舞碼。排舞是世界同步舞蹈,在現有曲目中,排舞的舞步無一雷同。新舞曲的編制必須經過國際排舞協會的認證才能夠在全球發行推廣,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統一的。雖然排舞的每一支舞曲舞步要求全世界一致,但是對舞者身體和手臂動作并無統一要求,舞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編動作,跳出自己的風格,非常便于普及和推廣。受此啟發,建立一套統一的、規范的教材體系是體育舞蹈在我國高校持續發展的階梯。教材的載體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幻燈片、電影片、錄像帶、錄音帶、教學程序、磁盤等軟件。基于現代教學技術,教材這一概念已經大大擴展了,至少應當包括教科書、教學指導書、自學指導書、補充讀物、工具書、錄音磁帶、教學程序、幻燈片、視頻等,目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普遍采用的教材只有其中的1~2種,音像、視頻教材的使用還不夠普及。只有把各種教材最佳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地教學效果,教材的編寫選擇要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著眼點,便于理解和學習。
4.3因地制宜,選擇教學內容
排舞作為一項參與人數最多、參與人群最廣的運動,屢屢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排舞之所以如此流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無論在廣場還是在家里,只要有塊空場地就能跳排舞。排舞套路有初級、中級、高級,適合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們的需求,各種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排舞套路。受此啟發,根據學校現有的場地設施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方案提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范圍,選擇適當的具體教學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
4.4加強宣傳,建立交流平臺
2004年排舞被引進國內,2009年國家將其作為重點推廣的大眾健身項目在全國推廣普及,先后建立了排舞官方網站,修訂排舞競賽規則,舉辦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組織給種各樣排舞比賽,加強排舞宣傳。排舞之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迅速的普及和發展,并迅速流行于世界各地,關鍵在于其擁有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社會管理機制、較為固定的體育社團網絡和有效的管理辦法。受此啟發,各高校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立體育舞蹈社團,定期舉辦體育舞蹈教學比賽,在校運動會上進行表演,使學生有一個提高和展示自我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賽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以賽促學,以促進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
5結語
體育舞蹈雖然在各大高校已經開設多年,但是其發展仍然受到很大限制,體育舞蹈和排舞都起源于社交舞,排舞是隨著體育舞蹈的產生而萌芽,又伴隨著體育舞蹈的發展而發展。內容上除了繼承還融入了體育舞蹈以外的許多其它風格和特征的舞蹈及音樂元素;形式上由雙人跳發展到今天的以個人為單位站成一排排的運動形式。體育舞蹈要想在高校長久持續地發展,從排舞的流行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體育舞蹈教學要打破常規,簡化舞蹈形式;規范教材,加強理論傳授;因地制宜,選擇教學內容;加強宣傳,建立交流平臺。
作者:邢新麗工作單位:青島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 上一篇:高校體育場館社會開放研究
- 下一篇: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實施方案3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