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時間:2022-02-05 09:18:37
導語:高校體育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經濟轉軌期,主流價值觀念受到極大沖擊。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體育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思想工作的內在需求。本文從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和核心價值觀之間的“脫嵌”狀況出發,論述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嵌入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性,提出了體育教育工作中核心價值觀的嵌入思路和方法,對指導高校核心價值觀落小、落實、落細,實現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新格局,有極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分析;研究
當前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換擋減速”,由高速發展逐步過渡到新的均衡增長[1]。經濟轉軌必將帶來各類社會熱點和社會矛盾疊加出現,社會沖突和風險事件更加頻繁,傳統思維觀念和主流價值觀念受到嚴峻的挑戰。研究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握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特點,探索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的內化教育引導策略,對于創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新格局,拓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途徑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必須承擔“新常態”下新使命
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是各種文化思潮傳播激蕩的重要場所。2015年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將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教育工作全過程。[2]高校體育教育作為一項綜合性教育工作,不再僅僅是一項身體運動教育,而是承載著特定歷史和現實背景下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是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載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對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堅定理想信念,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上“重知識、輕體育”。我國教育體制“重知識、輕體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各種文化課程的考試壓力使體育鍛煉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中,高校對體育教學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課時等方面讓位于其他文化課程,忽視了培育思想品德的功能。2、體育教育中“重技能、輕品德”。日常體育教育中,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多將教學重點放在技術戰術、動作要領等訓練方式和提高身體素質上,本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有限,認為體育課和思想教育毫不相干,沒有認識到體育教育工作蘊含著的思想教育價值,忽視了體育精神對學生人格成長、全面發展的規范、引導和激勵作用。3、課程設置上“重分工、輕融合”。高校教育體制中,課程設置互相獨立。思想教育僅由思政課教師或輔導員承擔,體育課只承擔體育活動的開展。雖然分工清晰,但卻忽視了身心的同步發展,忽視了學科之間的互相融合,割裂了高校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天聯系,限制了體育教育在發揮思想教育上的巨大作用。
三、高校體育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的可行性分析
1、本質要求和終極目標的一脈相承。“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高校體育教育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構成部分,它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鍛煉人的體質素質,陶冶人的性情精神,錘煉人的意志品質,塑造人的理想信念。兩者的本質要求和終極目標,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為兩者的互相嵌入提供了理論依據。2、教育內容和學科屬性的高度契合。體育是促進人格全面自由發展、道德水平提高、價值觀念形成的有效手段。體育精神中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團隊意識、紀律行為規范、公平公正規則等等,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同時,高校中體育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為公共基礎課,同隸屬于基礎課教學部門管理,便于兩門學科的教師交流探討,創新理論,這為在兩者的交叉融合創造了便利條件。3、思想觀念與實踐活動的相輔相成。高校“兩課”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傳統課堂模式基本是灌輸式、表態式的集體說教,形式單一,內容抽象,使一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產生漠然、反感甚至抵觸情緒[4],這種強迫式的教育忽視了“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和人文關懷。學校體育教育工作靈活性強、趣味性高,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充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依托體育活動這種載體,將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內心”,錘煉其自我人格和價值體驗,這為核心價值觀嵌入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途徑保障。4、理論灌輸與隱性滲透的有機融合。理論灌輸[5]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基本方法,社會意識不會自發產生,需要外界輸入,使民眾接受并形成自己的認識。當前形勢下,大學生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簡單集中的輸入忽略了學生主體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體育活動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能滿足學生追求愉悅、優勝、自我價值的情感需要,更容易對其中蘊含的價值觀產生共鳴和認同。相比直接輸入,滲透到體育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循序漸進,效果持久[6]。理論灌輸和隱性滲透的有機融合為核心價值觀嵌入高校體育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創新。
四、高校體育教育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與措施
高校體育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多方面契合,同時相互補充,互相嵌入的空間很大,為解決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與體育運動精神相嵌入,筑牢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想平臺。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靈魂,它在體育運動中孕育并升華成一種心理意識、價值觀念、信念追求。以籃球運動為例,整體配合打得越好,越容易得分。如果只想著自己的技術數據統計,把其他伙伴晾在一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學生在品嘗勝利的喜悅時,也體悟到了團隊凝聚煥發出的力量。在觀看國際籃球比賽時,將國家實力和民族形象直接通過體育賽事展現出來,這種自發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根本無需思想教育調動。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同時,籃球運動也彰顯了隊員獨立自由的個性,提高了隊員的積極進取品德、組織紀律規范、職業道德水平、服從大局意識、拼搏奉獻精神和協作配合能力。這些恰恰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提的“全面自由發展、追求平等參與、追求公平競爭、追求法治規范、追求敬業奉獻、追求誠信友善”的內容環環相扣,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價值導向。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挖掘體育精神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結合點,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在教學中滲透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在參與運動時親身體悟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及對人的巨大激勵引導作用。2、與高校體育活動創新相嵌入,創新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連接橋梁。體育活動是高校抓好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是重視教學工作。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時機,常規教學應借助體育運動滲透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爭先協作、維護團隊、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意識;還應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借助體育題材紀錄片或歷史影像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講述新中國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歷史,形成愛國主義的內化力量。二是重視課余活動,組織各種運動競賽,比如迎新比賽、班級聯賽、院系友誼賽等,增進友誼,增強集體榮譽感。依托每年一次的學校運動會,打造學校特色優勢項目,營造奮發拼搏和集體主義的氛圍,加強思想政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三是設立學生社團協會,比如籃球、足球、長跑等協會組織,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社團規范、會員守則和發展規劃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依托同一種的體育愛好,凝聚特有的運動精神和團隊氛圍,從而對參與其中的每個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自我規范和成長,促成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3、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相嵌入,搭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文載體。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在體育實踐中創造出的文化形態[7]。一是改善高校運動場地和場館設施,創造運動氛圍。高校要合理規劃和開發大型運動場、體育館等運動場地;合理利用空置土地開辟小型運動場地,安置小型運動器械,如乒乓球臺、單雙杠等,充分滿足師生運動需求,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二是建設體育主題建筑和運動雕塑,展示體育、藝術與文化的完美結合,凝固體育運動精彩瞬間,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獲得力量、信心、鼓舞和激勵,用藝術的方式弘揚和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舉辦不同形式的體育文化節和體育會展,在“奧運”“亞運”“足球世界杯”“世錦賽”等國內國際大賽時間節點,挖掘體育文化傳統和歷史資源,宣傳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展示運動員成長道路,用榜樣的力量示范引領廣大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可以舉辦一些體育征文、體育現象討論、運動員訪談等活動,讓學生談體會談認識,讓核心價值觀滲入到學生日常校園生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4、與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相嵌入,暢通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播渠道。高校體育教學遵循“以人為本”。一是明確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寓“價值觀教育”于體育運動樂趣,切實承擔起體育教育的使命。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組織者和承擔者,教師的知識儲備、言談舉止無一不在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觀察并培育學生的興趣,以身作則,以真誠的情感投入和親身的經歷體驗來感化學生,在共同的價值觀上引發共鳴。二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寓“價值觀評價”于體育考核體系,樹立起“終身體育”的觀念。體育以“育人”而為導向,而不是以“培養運動員”為目標。綜合考核體育教師工作成績,將教師在思想道德教育、體育社團建設、運動會、體育文化活動開展等方面的工作也納入到考評體系當中;同時,綜合衡量學生的價值觀,將學生的體育考核標準細化為行為規范、意志品質、精神狀態、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將主流價值規范逐步內化到學生的一言一行之中。
作者:于昊田 單位:山東省農業工程學院基礎課教學部
參考文獻:
[1]劉偉,蘇劍.“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J].經濟科學,2014,04:5-13.
[2]中辦國辦印發《意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黨建,2015,02:11-13.
[3]金奇.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式存在———基于嵌入理論的視角[J].現代教育科學,2012,11:129-131.
[4]曾秀芳.淺析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手段及創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1:63+67.
[5]徐飛.列寧灌輸理論及其當代啟示[D].廣西大學,2014.
[6]李鵬.意識形態教育中的顯性灌輸與隱性滲透[J].繼續教育研究,2014,02:111-112.
[7]胥萬兵.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自我和諧發展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07:83-85.
- 上一篇:字體設計在平面設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下一篇:“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