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研究
時間:2022-07-25 08:54:53
導語: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從而使得大學生都能成長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觀念正確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本文將從體育價值觀、教學體系、教師人文素養、人文教育平臺4個方面,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實現途徑
人文素質的高低是新時期評價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而體育課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關鍵學科,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應重視對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而且還應加大人文教育力度。要想充分彰顯高校體育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就需要先構建可推動學生健康發展的體育價值觀。在此基礎上,依據體育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體系、提高教師人文素養,并結合學生特點與教育目標構建先進的教育平臺,使得學生都能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豐富而積極的人文知識,以不斷提高他們的人文意識與水平,最終顯著提高綜合素質。
1樹立可推動學生健康發展的體育價值觀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是新形勢下社會發展對高校體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從某個層面上來講,體育代表的是一種生活符號,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本質是傳承與發揚體育文化,因此體育教學是借助體育運動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在高校的日常體育教學中,主動把“以人為本”作為教學指導理念,努力將其滲透到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在踐行“以人為本”體育價值觀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中心與主體地位,把推動學生全面而健康發展當成體育教育的首要目標。馬克思主義把人的本質看成各種社會關系的集合,“以人為本”不單單是一種教育手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目的。大學生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因素,處于主體地位,要想充分發揮體育教育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就需要教師將推動學生健康發展作為重要的體育價值觀,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品德意志、合作意識、集體意識等作為主要教學指導思想,使得學生都能通過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及正確的價值觀念。
2制定充分體現與尊重人文精神的教學體系
新時期,高校開展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單單是為經濟與政治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借助開發、塑造及陶冶學生的獨特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最終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得以全面發展。一直以來,灌輸與強制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這就造就了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自卑、屈從的性格特點,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非理性與理性的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個性的豐富性與獨立性,在確保學生向善的同時,還應推動學生主動追求真、美。所以,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學習基礎理論知識,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深度挖掘學生智力發展潛力。另一方面,體育教師還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熏陶學生審美。因此,教師應將人文教育當成體育教育的關鍵內容,恰當構建體育教學體系,最大限度優化高校體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具體來講,教師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重點把握以下幾點:(1)創新設計課程體系的方法。課程是高校體育中進行人文教育的依據,也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應將休閑娛樂、高質輕負的體育項目當成教學內容,并且在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教學的同時,還應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價值與歷史韻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課程體系的時候,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可站在學生視角看待、分析及解決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傳承體育項目中的人文性。(2)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在人文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應把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基于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創新思維、個性特點、主體意識的壓抑,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的時候就應盡可能滿足多種類型學生的特點,比如多種教材自選、課內課外教學結合、專修與普修混搭、分流分層教學等。(3)創新考核方式。在人文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考核方式應具有多元化評價措施,不僅應重視階段考核,而且應重視過程評價;不僅應重視整體評價,而且應重視差異評價。評價方式也應更客觀、更公正。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不僅可以教師評,而且可以生生互評、自我評價,使得評價活動成為師生一起參與的交談、互動活動。并且,所制定的評價指標,也應盡量豐富,將學生的體育情趣、團隊意識、體育道德等都當成評價指標。
3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
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目標的制定者與落實者,要想獲得更為理想的人文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掌握有豐富體育技能、體育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較高的體育審美水平,并且充分了解體育價值與體育歷史。簡單來講,只有確保體育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才能推動人文教育活動的高質量開展。但是,受到以往陳舊體育教育理念的深遠影響,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將是否具有較高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及教學經驗,作為評價體育教師素質高低的主要標準,這就使得選聘到的體育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還有待提高,與新時期的人文教育需求還有較大距離。因此,高校應明確體育教師人文精神的高低與教學效果之間的正比關系,從而主動給體育教師提供人文精神提升的機會與平臺。具體來講,高校在提高體育教師人文精神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1)引導體育教師積極學習體育文化理論知識,激勵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得他們都能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我。(2)幫助體育教師制定學習計劃。雖然高校體育教師在大學期間已經系統學習了美學、心理學、教育學,并且在上崗前也參與了崗前培訓,但是隨著體育文化的不斷發展,有更多的學科與體育學科交叉影響,這就使得體育教師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人文知識等難以滿足人文教育目標需求。因此,體育教師應制度合理的學習計劃,使得他們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最前沿的體育文化,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3)為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為了拓展體育教師人文教育視野,高校應主動為學生提供到體育人文教育試點院校學習的機會,使得他們能將這些院校已經摸索出來的人文教育方法與經驗,借鑒過來恰當地為我所用。
4搭建高校體育文化學習平臺與載體
體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凝聚、激勵、調節、娛樂、導向及教育等功能,其可使得學生在教學中就可接受環境的熏陶,以便推動學生向往體育精神,并可震撼學生心靈。因此,高校應明確體育文化在人文教育方面的重大價值,主動把其當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對體育文化進行整體規劃,推動體育文化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高校學生在解讀與感受體育文化的時候,可以獲得人格感染與美的熏陶。這就需要高校積極挖掘蘊含在體育運動項目中的文化底蘊,盡可能提高師生參與體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從而構建更多的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平臺與載體。具體來講,在搭建高校體育文化學習平臺與載體的過程中,可嘗試做好以下幾點。4.1組建興趣小組及舉辦體育文化活動。課外活動與運動會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空間廣闊等特點,可較為容易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運動會是促使高校體育大面積開展的主要形式,也是推動學生體育運動水平快速提升的有效手段,更是建設和諧校園、推動學生身心發展、密切師生關系、促使文化發展的關鍵措施。因此,高校應結合具體情況盡可能多地舉辦體育文化活動,使得這些活動可成為營造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學生人際交往技巧的運動載體。體育興趣小組是課外發展體育文化的有效形式,并且體育小組可利用校園海報、廣播及校刊等媒介經常性地對體育運動的最新動態、運動常識做趣味性介紹,以便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應加大對體育興趣小組的引導力度,借助組織健康、積極的體育活動使得學生在體驗與感受體育運動、愉悅身心、陶冶興趣的過程中更主動地追求真善美。4.2引導學生課余自由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課余自由體育活動,指的是大學生在課堂之外,可以不受約束地進行體育運動,以達到實現才華、發展個性目的的活動。在素質教育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再加上大學生具有越來越高的獨立意識,課外自由活動成為了大學生十分珍惜與積極參加的重要生活形式。與正常的體育課程相比,課外體育活動具有更高的自由性與自主性,學生可以不受體育教師的安排與監督,因此可以在沒有學習重負與壓力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發現與自我管理。在這一情況下,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及主觀意愿設計體育運動的方式、內容及時空,有助于大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及自主生活技能的不斷提高。比如,一些大學生晚自習之后散步,有的周末踢足球,有的下午口后練太極等。自由體育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活動內容,還可為學生創造人際交往機會,使得學生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并體會到友情的美好,最終推動他們品質更加優秀、身心更加健康。
5結語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形式,也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措施。因此,體育教師應明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找出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連接點,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滲透,以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最終使得高校學生都能成長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海霞.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體育科技,2017,38(3):145-146.
[2]史博強,蔡運濤.運用茶道精神開展高校體育人文教育[J].福建茶葉,2017,39(5):191-192.
[3]王雅慧.當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7):64-65,93.
[4]齊驕陽.論高校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當代體育科技,2015,5(5):146,148.
[5]陳橋.試析高校體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及其實施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9(4):24-25,38.
[6]馬英虎.淺析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7):645-647.
作者:馬彩珍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高校體育場館發展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