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整合

時間:2022-01-29 10:58:32

導語: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整合

摘要:近幾年以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學校體育課普遍存在著體育設備利用率低、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低等問題。而與學校體育不同,社會體育在體育器械設備不完善、缺乏專業的指導教練、各個體育設備的人員分布不均勻等問題上亟待解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學校的體育系統也向著更加開發化發展,社會體育的管理機制不斷的完善,那么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融合,以相輔相成的方式相互發揮優勢,同時彌補不足。為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根據當前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實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幫助二者更好地實現相輔相成的融合。

關鍵詞: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相輔相成

作為人們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已經成為連接學校和社會之間的紐帶,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以及社區的精神文化生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情況下,由于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融合在我國不是很普遍。所以,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促進體育的發展,我們必須認清發展形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與社會間的合作交流。新時期下學校體育要打破傳統的思想與社會體育相融合,要讓兩者以相輔相成的方式發展,以促進二者共同實現雙贏,增加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性。

1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分析

1.1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問題。通過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都缺乏興趣,尤其體現在16到25歲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們,由此可見,學校在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終身體育習慣這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也是導致我國體育人口中間冷、兩邊熱的重要原因。此外,現在的體育教材大多趨向于競技體育的思想,不僅實用性不高,而且與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不符,忽略了學生們的群體活動,嚴重降低了學生們對體育課的興趣。除此之外,學校的體育設備不完善也是影響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原因。學校體育場地的建造受到學校周邊環境以及自身條件的影響,所以不僅造成了學校的體育設備不均,也造成了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使用的不合理性。而體育設備在大部分的時間內是沒有人使用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1.2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問題。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體育人口分布的態勢不均勻,社會居民的體制狀況不理想。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不愿意去參加體育活動或者參加體育運動的次數少之又少。此外,根據調查發現,參加體育娛樂活動最多的是青少年以及老年人,而青年人卻很少參加體育運動,因此出現了“中間冷、兩頭熱”的現象,這一現象不僅對人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第二,體育場館的建設面積不足。與學校的體育場等設施相比較,社會群眾的運動面積只占到了10%,并且許多的體育館都未向群眾開放或者使用時需要收一定的費用,由此可見,適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場很少,這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群眾的身心健康,阻礙了體育的長久發展。第三,社會體育缺少專業的體育教練。與學校體育課相比,社會體育的指導教師就顯得微乎其微了。此外,社會體育的指導員還具有指導經歷少、專業度低、學歷偏低等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社會體育的發展,因此,根據以上的現狀分析,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融合是正確的選擇。

2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形成相輔相成發展的主要因素

2.1社會經濟因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的提高,人民的經濟以及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這就要求社會體育的發展要更加的和當今社會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相適應,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體育體系。此外,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會對社會體育以及學校體育的投資力度一定會增加,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促使人們向往健康生活與良好的教育,向往參與體育活動。2.2生活方式與消費文化的因素。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消費文化的改變,社會將朝著多元化的消費文化發展。從傳統的消費形式到當今現代化的消費方式,從驅動下的消費到現在社會化、生活化的消費,可以看出,這不僅是消費文化的一種轉變,更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提高。在新經濟時代的發展下,人們在教育、藝術、娛樂和體育活動上的消費會越來越重視,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與青睞。2.3社會體育管理機制的改革。自1986年以來,我國的體育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社會體育改革機制也變化了很多。社會體育的活動范圍在不斷的擴大,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各個行業的體育協會也都相繼的建立起來。在政策上,福利型社會體育漸漸的轉變為消費型體育。這些都為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相輔相成發展的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輔相成的發展策略

3.1利用網絡化通道實現互補。當今是一個網絡化的大社會,各種信息、錢財等資源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交換、流動,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利益。網絡可以彌補局部的不足之處,發揮各個部分的優勢,從而用簡單的形式來獲取最佳的效果。因此,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也應該突破傳統的格局發展,通過跨單位、跨行業的組織形式,將學校與社區、單位等機構聯系起來,并且將分散的體育模式融入到社會的網絡當中,使我國缺乏的體育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們通過對體育資源的共享,使得人們參與體育的時間和空間更加的廣泛,選擇性更多。在復雜的社會網絡中,增加了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不僅有利于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相輔相成發展,而且對二者的高度融合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3.2體育場館設備器材共享。社會體育的本質是公益性的活動,所以存在一些體育場館的設備短缺、體育資源不足等現象。而學校體育的設備正好與社會體育的場館資源缺乏、開放率低等問題相互補。因此,政府可以根據當地體育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協商的工作,對于那些體育設備短缺、場地受限制的學校或社區采取二者體育資源共享的方法,分配好場地的使用時間和管理工作。此外,對于那些未開放或者開放率較低的體育場館,可以申請向學校免費開放,使得社會體育場館的設備發揮其應有的效率。由于學校的經濟管理越來越獨立,所以學校應充分的利用可用的體育資源,也可以建立準經營型的體育場館,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社會體育中體育場館設備短缺的問題,還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更好的發展。3.3利用體育人口帶動非體育人口的實踐。學生作為學校體育的主導者,可以對家庭的體育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一個群體的體育活動對他們個人的影響意義更加深遠。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學校體育的管理,讓學生充分的調動家庭成員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體育人口帶動非體育人口的體育實踐,使大家都可以融入到體育運動中。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國“中間冷、兩頭熱”的體育現狀,學生們良好的體育素養也一定會帶動廣大的社會群眾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互補,能有效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

4小結

總之,在學校教育與社會經濟的共同驅動下,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發展會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實現體育發展的一體化。我們要充分的調動人們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力提倡有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此外,體育教學也要從青少年做起,少年強則國強,只有青少年健康的成長,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推動體育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新普.論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互補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7):953-955.

[2]胡瀟瀟,馮景蘭.論全民健身視角下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的融合[J].才智,2014,(33):219.

[3]郝利玲,曾小莉.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在社會轉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90-94.

[4]沈建華,肖煥禹,龔文浩.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三位一體實施素質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01):6-8.

作者:馮子祿 單位: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