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學生體育鍛煉論文
時間:2022-05-19 04:24:18
導語:高師學生體育鍛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宿遷高師是宿遷地區(qū)小學和幼兒園師資培養(yǎng)的基地,主要生源為初中起點的畢業(yè)生,實行“五年一貫制”培養(yǎng)模式。本文以宿遷高師為例,調查和分析當前高師生體育鍛煉對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建議,以此來促進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的提高。
1.2研究方法
在《2008年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調查問卷》基礎上設計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問卷,選取樣本在6個系部80個班一至五年級中采用分階段分層次抽樣,抽樣盡可能選取層次、類別、數(shù)量接近的有、無鍛煉者,共計600名高師生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調查問卷600份,有效問卷586份,有效回收率97.7%,經統(tǒng)計有、無鍛煉有效問卷比為0.98:1。問卷設計分兩部分:一部分對高師生鍛煉基本情況調查,包括鍛煉時間、頻次、內容、方式、負荷等。另一部分調查內容包括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3個方面:(1)基本知識與理念,包括正確理解健康概念、安全獻血、精神衛(wèi)生、急救、血壓、脈搏、體溫正常值、防治艾滋病、癌癥早期發(fā)現(xiàn)、勞逸結合、對四害傳播疾病的認識等(11項);(2)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包括正確洗手、正確刷牙、食品安全、合理膳食、飲水安全、成年人飲酒日飲用量、交通安全、控制體重、對鎮(zhèn)痛劑、止疼藥的理解、吸毒對健康有危害、健康體檢等(12項);(3)基本技能,包括緊急醫(yī)療救助撥打電話、看藥物說明、煤氣中毒的急救、測量脈搏、搶救觸電者、火災時安全逃離、認識易燃、高壓等標識、測體溫等(9項)。共計40題。正確回答80%及以上健康素養(yǎng)調查內容的調查對象視為具備健康素養(yǎng)。
2相關概念
2.1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過反復的體育鍛煉實踐形成的具有積極的、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定勢和思維模式。根據(jù)我國體育人口劃分標準:每周參加鍛煉不少于3次,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不低于30分鐘,且符合自身體質所從事的體育項目相適應的負荷強度,同時滿足上述條件者,則確定為體育人口。根據(jù)這一界定,本研究判定有無體育鍛煉的主要標準為:(1)有無一定的鍛煉時間和頻次;(2)有無相對固定的鍛煉內容和方式;(3)有無明確的價值取向,能否積極主動參與;(4)是否成為日常生活中相對穩(wěn)定的一種行為方式,從體育鍛煉中接收到良性信息反饋,獲得愉快的運動體驗。
2.2健康素養(yǎng)衡量標準
健康教育界對于衡量具有健康素養(yǎng)特征的標準是根據(jù)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NHES)的定義具體界定的。NHES由標準、根據(jù)、行為指標3部分構成,主要圍繞7個方面提出:健康基本知識基礎;獲取健康信息和健康促進產品及服務的能力;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同時采取有利健康的行為的能力;分析文化、傳媒、科技和其他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運用促進健康的人際交流技巧的能力;在確定促進健康的目標和決策方面運用技巧的能力;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qū)健康的能力。由此可見,一個有健康素養(yǎng)的人被認為是一個有價值取向的思考者、有主動獲取能力的自學者、有辨析能力的問題解決者、高效的交流者、明智的決策者、有責任感的社會公益者。NHES目的是改進健康教育并促進健康,標準是對健康素養(yǎng)應具備的特征的界定,指導了學校開展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是由預期目標回溯工作要求的思路。如果健康素養(yǎng)是健康教育的目標,那么健康教育就是手段,健康教育水平是影響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首要因素,要提高健康素養(yǎng)水平,必須從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知識傳播和行為干預兩個方面著手。體育鍛煉能夠強化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2.3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現(xiàn)狀
本研究計劃各選300名有、無體育鍛煉的高師生作為研究樣本對比,在發(fā)放問卷前先初步了解高師生體育鍛煉情況,再用問卷對鍛煉基本情況予以調查,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鍛煉者比例遠小于無鍛煉習慣者,很多在鍛煉時間、頻次、運動負荷、持續(xù)性方面不足,介于有、無鍛煉之間。最終選取有鍛煉問卷290份,無鍛煉問卷296份,共計586份作為研究樣本,在全部調查問卷中被視為具備健康素養(yǎng)的約占16.90%,與同層次高師生相比,整體素養(yǎng)水平偏低。在有、無體育鍛煉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及健康素養(yǎng)3個內容方面:有體育鍛煉的被認為具備健康素養(yǎng)的為18.97%;在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方面被認為正確率在80%及以上的為42.07%;生活方式和行為為19.66%;基本技能為57.59%;均值為39.77%。在無體育鍛煉的調查問卷方面被認為具備健康素養(yǎng)的為14.87%;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為34.80%;生活方式和行為為15.55%;基本技能為44.60%;均值為31.65%。結果顯示:有體育鍛煉的高師生在健康素養(yǎng)及各維度均值都要比無體育鍛煉均值要高,說明體育鍛煉與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水平存在顯著性相關;在全部樣本中,健康知識和理念方面為38.40%,說明高師生在健康基本知識理念方面還比較匱乏,從而導致健康行為、技能素養(yǎng)低下。其中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百分比最低,遠低于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知識和理念,說明部分高師生即使具備了健康基本的知識和理念,并不一定都能轉化成基本技能及生活方式與行為,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知識和理念、生活方式與行為之間存在著差距,知多行少。基本技能素養(yǎng)在本次調查中最高,可能的原因是本調查中基本技能的測試偏重知識層面,不涉及實踐操作技能層面,而且問題設計簡單,導致正確率偏高,但正確率偏高不能掩蓋“有理論、無實踐”的教育現(xiàn)實問題。
3體育鍛煉與健康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分析
通過對健康素養(yǎng)基本內容的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健康素養(yǎng)由認知成分和行為成分組成,認知成分包括基本知識和理念,行為成分包括一般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和基本技能。縱觀這一領域的研究大體可以分成4個方面:(1)體育鍛煉與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的分析;(2)體育鍛煉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分析;(3)體育鍛煉與健康基本技能的分析;(4)體育鍛煉對健康素養(yǎng)影響機制的分析。
3.1體育鍛煉與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的分析
在對關于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的所有調查問題中,有、無體育鍛煉高師生在知曉率上對比差距由大到小的5個問題依次是:“精神衛(wèi)生”“正確理解健康概念”“骨折處置、創(chuàng)傷止血、心臟驟停等急救方法”“血壓、脈搏、體溫正常值”“勞逸結合”。在“精神衛(wèi)生”方面對比差距最大,說明在個人遇到心理問題、人際關系及心理問題應尋醫(yī)方面,有體育鍛煉的更能更積極面對;其次在“正確理解健康概念”方面差距較大,說明有體育鍛煉的高師生在健康意識上要高于無體育鍛煉行為的高師生;此外3個問題涉及應急處理、人體生理、運動恢復等基本常識,這些情況在科學體育鍛煉過程中都會涉及,說明良好的體育鍛煉使高師生具備了一定的健康觀,主動采納健康行為,從而驅動高師生進一步獲取關于健康知識理念的相關信息。
3.2體育鍛煉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分析
在所有關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調查問題中,有、無體育鍛煉高師生在知曉率上差距對比由大到小的5個問題依次是:“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對鎮(zhèn)痛劑、止疼藥的理解”“飲水安全”“成年人飲酒日飲用量”。相關研究表明:健康狀況并不是影響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體育鍛煉改變自身形體、健美等外顯方面的因素;“合理膳食”“控制體重”2個方面存在的差距大,說明有體育鍛煉的高師生,在鍛煉目標態(tài)度上能充分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和行為統(tǒng)一起來。而在其它三個方面的差距,說明有體育鍛煉的高師生在科學的健康意識指導下,個人對其行為的認知水平與方式,直接影響了個人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形成。
3.3體育鍛與健康基本技能的分析
在所有關于健康基本技能的調查問題中,有、無體育鍛煉知曉率懸殊差距對比由大到小的5個問題依次是:“火災時會安全逃離”“搶救觸電者”“煤氣中毒的急救”“測量脈搏”“測體溫”。以上5個方面的差距,可以充分說明體育鍛煉雖然著重于人體生理肌肉動作技能形成層面上,但在肌肉動作技能形成一種特定的肌肉群連鎖反應模式下,能表現(xiàn)出相對較高的動作技能反應模式,只要進入特定的情景模式,在特殊環(huán)境刺激下,就會激發(fā)出一連串技能活動模式。
3.4體育鍛煉對健康素養(yǎng)影響機制分析
有、無體育鍛煉差異很直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健康素養(yǎng)價值觀上存在差異。高師生參與體育鍛煉,都是經過思想或憑激情行動對追求或達到某種目標所能帶來的效益進行評價,當參與體育鍛煉后,所產生的效益反饋到體育鍛煉主體,自身對追求或預期達到的目標和參與后效益相比,從而決定是否堅持或者放棄體育鍛煉,所以體育鍛煉產生效益對于鍛煉主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代表著能否自覺、持續(xù)地進行體育鍛煉。而體育鍛煉產生效益應成為健康素養(yǎng)研究范疇的重要構成要素,因為鍛煉產生效益主要包括體育鍛煉主體對健康知識理念的理解,生活方式與行為質量的提升以及健康基本技能的形成等方面。
4結論與建議
4.1高師生體育鍛煉不足,靜坐少動現(xiàn)象較為突出
這一現(xiàn)象與當前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致,基本反映了當前青少年整體上缺乏一定時間、頻次、強度的體育鍛煉。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針對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落實,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關注青少年的體育鍛煉,便于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素養(yǎng)。
4.2高師生整體健康素養(yǎng)水平較低,對健康素養(yǎng)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健康素養(yǎng)的認識是健康素養(yǎng)提升的基礎,作為培養(yǎng)未來中、小學、幼兒園師資群體,所肩負的使命更為任重道遠,其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響未來個體或社會群體的健康觀念,更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競爭力,學校應對提升高師生健康素養(yǎng)予以充分的重視,制定必要的健康素養(yǎng)標準及相關的健康教育促進政策,有針對地提升高師生的健康素養(yǎng)水平。
4.3健康素養(yǎng)水平與體育鍛煉存在顯著性相關
提高健康素養(yǎng)水平,倡導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個時代的呼喚;體育鍛煉是促進健康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社會、學校、家庭要利用多方資源向學生生傳輸健康素養(yǎng)常識,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明確健康素養(yǎng)與體育鍛煉的關系,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營造一個人人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外部環(huán)境。
4.4體育鍛煉是提升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有效手段
體育鍛煉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考慮鍛煉時間、頻次、負荷等因變量。作為培養(yǎng)未來中小學、幼兒園師資院校,要積極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根據(jù)高師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鍛煉內容、方法及手段,針對他們的興趣激發(fā)對新知識探索的,引導他們以積極地態(tài)度去完成既定目標,使他們體驗到參加體育鍛煉產生的積極效應,從而提升個人健康素養(yǎng)水平,形成一種帶有一定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體育鍛煉。
4.5高師生基本醫(yī)療常識、急救技能較匱乏
在突發(fā)事件中,第一時間采取正確合理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調查顯示只有很少高師生了解骨折傷員的處置和急救止血方法,會操作的更少,反映出高師在醫(yī)療急救知識技能普及方面還存在欠缺,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者:仲啟豐單位: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體育教研室
- 上一篇:熱水器面殼模具設計論文
- 下一篇:初中教師體育鍛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