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體育鍛煉醫務監督及干預對策

時間:2022-07-08 09:59:44

導語:老年人體育鍛煉醫務監督及干預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人體育鍛煉醫務監督及干預對策

摘要:高寒地區的地面光滑,且冬天老年人普遍身體抵抗力差,因此應加強老年人醫務監督,科學合理地鍛煉以預防運動損傷。通過文獻綜述法、實地調查法,對我國高寒地區老年人鍛煉價值及存在問題分析,發現老年人鍛煉方式不科學、負荷量過大,老年人自身衰老狀況致效果不佳,練習項目單一且體育設施、器材不完善,城鄉運動條件、男女運動項目、年齡差異大,準備和放松活動重視程度不高。指出要設置老年人適宜運動項目、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情況,增加體育設施及器材數量,活動組織多樣化,學習先進鍛煉方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提升高寒地區運動指導人員素質及數量,加強宣傳力度、優化鍛煉環境。

關鍵詞:健康中國;高寒地區;老年人鍛煉;醫務監督;運動損傷

當今社會面臨老齡化嚴重、人口斷崖、勞動力短缺等困境,其中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60歲之上的老年人主要分布在農村,城市老年人則占10%[1],到2030年,城市及農村老年人比例為14.8%,21.8%[2]。當前我國老年人存在視力、聽力、活動能力障礙、認知障礙、大小便失禁癡呆、腦卒中、腦血栓癥狀的人數比較多[3]。在健康中國背景下,老年人多做體育運動有利于提高我國高寒地區老年人身體素質,延緩衰老。我國近兩年重點加大了對群眾體育的投入,其中,用于農民體育、老年人體育的占比不多。基于身體為革命本錢,堅持鍛煉利于老年人保持強壯的身體[4]。另外我國冬季奧運是展示我國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風范的大好時機,通過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全民參與體育活動,相約2022冰雪文化節,燃情迎冬奧[5]。老年人群飽含著對冬奧會的崇高期待,在高寒地區自身所接觸的得天獨厚的運動條件,加大了共同參加體育鍛煉力度,有利于提高我國體育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共創優秀雙奧精神。

1高寒地區老年人常見的運動損傷

高寒地區氣候較涼,尤其是冬季地面的光滑程度容易引起老年人關節挫傷、扭傷、摔傷、跌倒、軟骨組織損傷,使老年人面臨的巨大損傷風險[6]。老年人通常面臨著肩關節脫位問題,肘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腰椎扭傷問題,腕關節挫傷問題[7]。1.1肩關節損傷。肩部疼痛。肩關節囊松弛,韌帶薄弱,長期運動外力過大作用會導致肩關節脫位,肩袖由岡上肌等四塊肌肉組成,一旦肩關節周圍組織擠壓,肩峰下滑囊被反復擠壓與摩擦會引起肩袖損傷。肩關節損傷易致骨膜撕拉斷裂、頸腕部損傷,要及時采取理療、外敷等手段進行治療。1.2肘關節損傷。手持器材的屈伸動作需肘關節的參與。常見的損傷為內側副韌帶斷裂、肱骨內外上髁炎,致傷原因為扭傷、拉傷、撕裂傷等所致屈伸及內收外展活動受限,慢性損傷會伴有軟軸易導致嚴重外上髁炎,因為用力伸腕時,肘關節會旋前動作,長時間進行支撐,會使外上髁受損。老年人肘關節活動度低,因此肘關節損傷時還易引起前臂扭傷,使得劃傷幾率高。1.3腕關節損傷。老年人運動手持器材的運動需要腕關節參與,腕關節囊松弛,常分布于掌側、背側、橈側。橈骨莖突骨折導致中間舟狀骨損傷,常伴有“鼻煙窩”腫脹。腕軟骨盤的尺骨小頭在撞擊下易損傷,三節軟骨盤損傷常伴有下橈尺關節損傷、纖維軟骨盤撕裂或脫位,當反復旋轉腕部時疼痛加重。有時動還會伴有指肌拉傷,如指肌纖維撕裂傷。1.4髖關節損傷。老年人做廣場舞或太極拳運動過程中,髖關節常處于屈曲、外旋外展、內旋狀態,保持蝴蝶狀易造成髖臼撞擊綜合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盂唇撕裂。例如做廣場舞的老年人通常會有轉髖動作,如果平時不經常運動,髖關節極易被扭傷,使內旋動作受限,再如太極拳雖然大多時候為靜態,但是動作強調連貫性,髖關節機能若受損,會影響其他部位的動作,甚至同時連帶其他關節損傷,因此有必要預防髖關節在擰轉動作時的損傷。1.5膝關節損傷。老年人膝關節處于屈伸位時易引起膝部韌帶損傷、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髕骨脫位及髕骨肌腱組織勞損,屈膝動作易導致關節軟骨和韌帶損傷。當半月板或十字韌帶損傷時常伴有膝關節微屈位、痙攣等癥。膝關節長期受損而不治,易導致積水積液,時間久會引起老年人留有典型外傷史,癥狀表現為清脆的響聲并伴有疼痛,許多彈跳動作都需要半月板的參與,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損傷時,膝關節一般處內收內旋狀態,老年人若長期處于此狀態,會使半月板損傷。膝關節處在半蹲位的動作時,內外側副韌帶相對松弛,關節穩定性下降,股骨承受的力量較大,突然發力常導致髕骨勞損,膝關節酸軟疼痛,易引發局部髕前沿損傷甚至脫位。當程度加重時,膝關節疼痛加重,造成老年人膝前疼痛、上下樓梯疼痛、膝關節常常有積液、骨頭腫大并向外突出等癥。1.6踝關節損傷。踝關節及足部腳趾具有適應平衡、保持運動能力、減少沖擊的作用。一些老年人做對抗運動時,由于對抗激烈速度快,運動期間腳后跟底部經常疼痛。內翻損傷風險遠遠大于外翻損傷。踝關節損傷常由于足的內翻外翻、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跟腱炎或跟腱損傷及周圍腱周組織的斷裂所致。有些老年人腳型有問題,如入字腳、八字腳、扁平足、外彎腳(X形腳)、內彎腳(Y形腳),運動時易發生足部酸痛、僵硬、麻木,加大損傷風險。以上是老年人六關節常見的損傷,運動后最常見的是踝關節扭傷、膝關節磨損,因此有必要在生理、解剖、力學、生化、病理的基礎上,查明損傷原因,其中步法問題是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例如以力學手段測試得出COP壓力中心的陰影部分,年紀越大表明核心力量越弱,重心越不穩定,需要鍛煉核心力量,循序漸進的鍛煉可提高老年人六大關節靈活度,鍛煉后如果依然疼痛則為損傷[8]。基于老年人自身結構和功能是對稱統一的,一旦對稱性被打破,則機體運動功能遭到破壞,八大系統中的運動系統極易損傷[9]。

2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價值及問題

2.1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價值。高寒地區老年人經常參加鍛煉,一方面能提升身體整體健康狀況,強化整體身體素質,使得他們耳聰目明、眼疾手快、體腦協調、防止癡呆,能改善睡眠質量、心肺功能及肺活量、調節老年人平衡系統、增強防止跌倒能力,增強溝通能力、穩定老年人情緒、調整心態、延年益壽、勻稱身材、強身健體;另一方面,科學的身體鍛煉能增加關節活動度,提高關節肌肉力量、緩解不適癥狀、改善六關節功能、豐富老年人日常生活、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提高記憶力、激發運動熱情、活躍身心[10]。鍛煉有利于共創老年人體育共同體,弘揚中華體育文化和老年人體育精神,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推動供給側改革,構建和諧社會[11]。2.2老年人體育鍛煉面臨問題。雖然我國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具有極高的價值,然而,我國高寒地區老年人在鍛煉方面面臨一些醫務監督及發展的問題。2.2.1鍛煉方式不科學、負荷量過大。基于不同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和對運動理念、鍛煉習慣等看法不一。一方面,對防范嚴寒天氣意識不強、體育動作不科學規范、缺乏科學鍛煉指導,鍛煉者通常做出多余動作,長此以往,常會因為各種鍛煉方式不科學而造成運動損傷或膝蓋磨損所致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運動性病癥;另一方面,負荷量過大會造成運動損傷,通常不適宜的鍛煉時間、強度、頻率、種類、高寒天氣下的運動會造成老年人運動負荷量過大,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損傷[12]。2.2.2老年人自身衰老狀況致效果不佳。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骨骼退化易骨質疏松,使得低血壓、心血管、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依據拉馬克用盡廢退原理,衰老是細胞、器官、組織等的變老,是自然發展的必然規律,受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老年人外形改變方面,會毛發減少、肌肉廢退、椎間盤功能減弱、動作遲緩等;器官機能改變方面,會視力調節能力下降、耳聾眼花、牙齒松動、嗅覺減退、對外界刺激能力下降等;運動系統方面,會有機物減少、無機物沉積增多,骨骼變脆、容易骨折、心肺功能減弱、神經反射活動下降、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基于上述原因,老年人身體老化易損傷[13]。2.2.3練習項目單一且體育設施、器材不完善。基于不同地區的氣候及文化特征,高寒地區的老年人通常以廣場舞及太極運動為主,練習項目過于簡單,如果長期做同一類動作,不利于肌肉全部激活動員,因此關節損傷常見。另外,適宜老年人活動負荷的體育設施、器材投放不完善,健身場所分布不均,在鄉村甚至很少,這樣不利于我國老年人整體體育活動水平的提升,導致整體運動條件不均衡,不利于老年人體育協調且又好又快發展,而且僅僅依靠老年人自身做動作且缺少器材支持,也是導致損傷的原因[14]。2.2.4城鄉運動條件、男女運動項目、年齡差異大,準備和放松活動重視程度不高。由于一些地區的城市和鄉村經濟等因素影響,收入不均導致城鎮和鄉村老年人運動方式不一,城市的老年人運動方式多樣化,室內室外運動均較多,而鄉村的老年人室外活動較多。除了城鄉運動條件差異,男女性別不同也是導致老年人體育發展不完善的原因。由于男性在室內運動多,女性在室外運動多,通常老年女性的柔韌性、反應速度等都優于同等年齡老年男性,這也是老年女性壽命長的原因。由于老年人年齡差異大,如果以同一強度負荷進行運動,年齡偏大的老年人通常不適宜大強度運動負荷,如果不重視運動前的準備和運動后的放松活動,長期以往都沒適應,易造成老年人運動損傷,引發運動型病癥[15]。

3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對策

3.1設置適宜運動項目、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運動負荷由運動量及運動強度組成。運動量包括運動次數、頻率、時間、重量及距離等。當老年人運動的時間長、次數多、距離長時,運動量大。運動強度包括用力程度、速度及難度,如老年人完成投擲動作時,速度越大則強度越高,進而影響運動負荷。運動量的完成與鍛煉時間具有相關性,運動次數及距離影響運動量,以運動密度來綜合評價負荷量大小。練習密度應該根據不同強度項目而異,比如太極拳乒乓球等小強度項目,要提高練習密度,體操等大強度且危險的項目應該適當降低密度,增加老年人鍛煉的次數,穩步提升鍛煉時間。老年人參加鍛煉前要進行體格檢查,按照不同運動處方選擇適宜運動負荷,量力而行,設置合適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及運動量[16]。例如選擇健步走等能夠有效提高心肺功能,防治骨質疏松,提高免疫力的運動項目,選擇中小強度一小時的鍛煉,做好運動前熱身活動及運動后放松活動,有益于幫助老年人減少損傷,增進健康,推遲衰老。3.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情況。依據老年人運動需要遵循的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原則、用進廢退原則,要定期監督脈率、血壓、最大攝氧量的變化,以靶心率為指標進行運動較為適宜。靶心率用220減去年齡數是靶心率,選擇60%~75%為靶心率,或用170直接減去靶心率來計算。老年人日常要多進行定期體格檢查,如心肺及代謝功能檢查,加強自我醫務監督,如運動過程中發作疾病及處于疲勞狀態,應立即停止運動[17]。老年人要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情況,積極加強身體鍛煉,多進行有氧運動,女性則要多補充富鐵、鈣等微量元素較多及各種營養食物,平時注意戒煙限酒飲新茶,在吸煙、飲酒及疲勞狀態后不宜運動,要積極參加運動來改善血液及物質代謝,增加骨骼內能量供應,保持韌性及彈性,從而減輕和延緩腦萎縮癥狀,提高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抵抗力及免疫力,還要注意合理安全用藥,預防癌癥。3.3增加體育設施及器材數量,活動組織多樣化。以政府出資支持及社會組織贊助方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增加體育設備、器材、設施的數量,加大基礎設施建構力度,豐富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加強對場地設施及體育健身器材投放的投資力度,優化器材品質,最終提高政府及多方促進老年人體育與提升健身質量銜接。通過組織老年人參加廣場舞、太極拳、太極劍、八法五步、柔力球、太極劍、可樂球、五禽戲、八段錦、瑜伽、乒乓球、健步走、羽毛球、自行車騎行、室內健身跑、籃球、游泳、拳擊、跆拳道、登山、廣場舞、棋類、橋牌等適宜老年人自身體質的有氧運動,冬季戶外選擇抽冰尜、速度滑冰、花樣滑冰、滑雪等老年人自身體質可承受的運動,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人健身活動,提高老年人鍛煉水平及運動素質,提升損傷風險防范意識。3.4學習先進鍛煉方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學習先進示范地區的老年人理念及實踐訓練方法。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傳統習俗等因素,通過規范老年人體育等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覆蓋老年人體育健康產業[18]。此外要特別綜合考慮老年人體質、健身強度、醫務監督等方面問題,因時、因地制宜并創造條件推進老年人體育發展方式,做好運動前熱身及運動后放松活動。積極開展不同種類活動,使老年人適當增加步頻及步長,保持正確姿勢,行動更方便、更快,減少損傷風險,提高老年人在活動后骨骼肌系統機能,推行老年人體育活力與不同地區的交流,做好老年人健康安全保障工作。3.5提升高寒地區運動指導人員素質及數量。運動提高老年人體質是首要目標,安全是重要保障。由于鍛煉方式不科學,加之低溫的天氣,許多老年人會常出現錯誤動作,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所以高寒地區要按照標準對老年人進行科學健身指導,提高科學鍛煉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人才及后備力量,優化老年人健身創新布局,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運動技術,提升力量和耐力,避免多余動作。此外還需特別注意換季時期鍛煉方式的改善,選擇好適宜鍛煉的地點及場所,通過開展種類豐富的老年人活動,提高老年人興趣,加強群眾體育組織建設,開展豐富的全民健身活動。3.6加強宣傳力度、優化鍛煉環境。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方式和新時代下互聯網+戰略下的現代媒體方式,如手機APP中的微信、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人人網等方式,高度宣傳高寒地區老年人鍛煉的注意事項和運動方式,從而提高人們對我國老年人體育及醫務監督的關注度及認知度。通過宣傳科學的體育鍛煉能日益提高老年人強身健體效率、減輕運動損傷,獲得更多老年人對鍛煉的支持,發揮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全民健身的宣傳作用,持續改進老年人體育鍛煉質量和水平,健全宣傳組織方式,優化老年人鍛煉環境,全面、全方位振興高寒地區的老年人運動,要以全民健身為指引,深入推進老年人體育科學化建設,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4結語

高寒地區老年人鍛煉損傷風險高,因此應該多加強醫務監督,依據老年人年齡、身體素質、鍛煉習慣、運動目標、鍛煉年限、身體狀態,制訂相應的鍛煉方案對指導老年人科學鍛煉,提升健康水平,減輕因高寒地區各種原因引起的運動損傷發生可能性,促進老年人增強免疫力,提高老年人體質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我國老年人在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全民健康取得新的、歷史性的進步。

作者:龐博 紀仲秋 姜桂萍 張子華 李嘉慧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