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前景探析
時間:2022-09-15 04:17:14
導語:“中國夢”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前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2012年,對“中國夢”闡述道:“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偉大也必將會實現的夢。[1]“中國夢”承載著數十幾億的中國人民的期盼與厚望,翻閱歷史軌跡,從古代中國體育文化到西方體育文化的滲入,延續性與發展性的東方體育文化未曾中斷,華夏人民用智慧的結晶與勤勞的雙手塑造了今日貫穿古今中外的民族傳統體育。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助推器,凝聚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民族傳統體育是一個民族或多個民族在特定的范圍內組合起來,有序地開展相應的傳統體育活動,它的開展代表著該民族所具有的特色。“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離不開具有民族底蘊的傳統體育項目,還體于民,增強體質。
2“中國夢”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分析
民族傳統體育根植于民間,在民眾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夢”牽引下,要求人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民族傳統體育在這方面上運轉良好,承擔著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重任。人們注重養生,將適宜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繼承下來,如打太極、扭秧歌、氣功等項目。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多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繼續走出亞洲且成為了正式的比賽項目。民族傳統體育貫穿于學校基礎教育之上。體育課上廣泛開展適宜學生與地區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傳承祖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同時也節約了對體育的投資經費,因地制宜,利用民族傳統體育特有資源,合理開設體育課。民族傳統體育在各個高校普遍開展,云南師范大學專門設立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班級,成都體育學院將武術套路與傳統養生作為體育課程來進行體育教學。湖北民族學院將高腳馬作為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3“中國夢”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
3.1民族傳統體育與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轉型時期,文化朝多元化方向
發展,19世紀后,西方體育開始涌入中國,在中國快速傳播起來,這在一定意義上正面沖擊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帶有著民族文化特色,割舍了它原有的民族色彩適應西方競技體育項目,最終將導致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逐漸失傳走向消亡,散失主體功能,失去發展的動力。[2]
3.2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空間上受阻
據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強調學校體育要做到:“民族性與世界性相連,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涉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3}學校體育是原生態的民族傳統順應新時展、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的主要場所。自20世紀70年代后,中國將民族傳統體育正式確立為體育學的二級學科,這使得民族傳統體育地位上升到更高領域。隨著經濟的進步,大眾對民族傳統體育價值理念漠視,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教育發展空間上出現失意的發展局面[4],主要表現在:教育部門與學科組織者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各方面研究不夠透徹,缺乏深層次的認識,開展較為籠統,主觀操縱能力弱,僅僅只是從自己熟悉的課程去開展與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多數都是開設“武術”班。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民族傳統體育各項目。也對優秀人才的挖掘與激發起到了抑制作用,導致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操控都不利。
3.3民族傳統體育主體價值功能缺失
民族傳統體育價值功能表現為: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娛樂性、實踐性。然而相應的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體價值功能漸漸朝著競技性的方向發展。其表現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主體更改為:將奧運會、民運會或其它的一些形式的運動會作為比賽的重點,獲得競技性價值,比如部分民運會的舉辦,為了取得良好的體育成績,加大了對參賽項目的投資力度,卻忽視了一些群體活動的投資。如地方廣場舞與民運會上對射擊項目的投資力度毫無疑問是存在差距的。二者均屬民族傳統體育的項目,卻忽略了民族傳統體育最初的價值原則,使民族傳統體育主體價值功能慢慢遺失,造成主體功能的嚴重異化,遏制了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的價值屬性,阻礙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3.4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后繼乏人
民族傳統體育屬于體育文化的范疇,在不斷發展與弘揚過程中,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脈相承。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古老的優秀文化卻也隨之消聲匿跡,部分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后備人才不足,缺乏對它的價值挖掘與改造,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出現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繼承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未能像今日的奧運之火一樣熊熊燃燒、燦爛無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因此成為一種無法流通的靜文化。
4.1走中西合璧的道路,促進中西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交流與學習在于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互移植對方的優秀運動項目如健身氣功、摔跤、舞龍舞獅等,向西方移植與滲入,沖破西方競技體育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中國傳統養生思想向西方普遍傳播開來,如注重身心統一、動靜結合等思想。西方競爭觀念為傳統體育有所啟迪,西方競技體育所表現的競爭觀念和現代社會相吻合,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要接受與認可。共同實現“中國夢”,為全人類健康做出更多的貢獻。
4.2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有機融合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關鍵在于能否和學校教育協同發展、良性互動。借助學校教育利于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模式,符合學校體育工作要求。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融入到體育課堂中去,學校體育中開展多類體育項目,提高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趣味和認知能力,將民族民俗體育與西方的體育教育共同發展,實現校園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多元化發展。對歷史遺留下來的有益的、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改良傳承,使民族傳統體育與社會、學校、個人實現三位一體的兼容發展。[5]開拓出良好的發展空間,促進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更完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開展日漸完美與豐富多彩。
4.3政府扶持,強化引導,再現民族傳統體育主體價值功能
民族傳統體育本身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特征,有著明顯的自發性特征,政府應大力支持,加強引導與支持。[6]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了政府的職責與作用,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推動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政府要擴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扶持力度這兩個方面,并且在這兩方面上正確引導,大力加強政府機構在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節慶期間組織開展一些民間民俗傳統體育活動,以提高廣大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主體功能的認識,將這些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運動合二為一,貫徹發展。在學校體育這一大模塊上,政府與學校搞好政策支持,給予鼓勵。
4.4學校體育教育部門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培育中國精神
指出,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動員與感召效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7]中國精神的塑造與培養離不開學校體育,體育教育是傳承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個渠道,是實現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民族個體有著教化與培育功能。重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預見功能,在學校教育體系里著眼于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宣傳,讓學生從小接受民族體育文化的熏陶。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的趣味性和思想,凝聚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對大批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進行培養與挖掘,注重對體育精神的關懷,學生民族精神的錘煉,使學生無論身處何處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凝聚核心力量,培養民族情懷,塑造出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精神。
4.5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力度
我國正在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弘揚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屬于民族傳統文化,文化軟實力的提高使得我國整個的文化領域都有所上升,我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國持續發展。[8]特別注重旅游業的發展并結合實際全面實施,構建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格局。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其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和開發有一個長遠而穩妥的計劃。有機結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景區的發展,增強產業間的互動。游客去旅游最讓人回味與感興趣的不外乎是地方上的民族節日活動,民族節日活動為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舉辦提供展演平臺。通過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利于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相融合,重新構建適合當地名族特色的原生態文化模式。
4.6借助體育賽事平臺,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賽事活動的舉辦可為中華民族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提供展演平臺。以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及一般的運動會為媒介和展演的平臺,制定出計劃,并加以實施,定期或通過節假日來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如每四年舉辦一次的民運會,省與省、地區之間、校與校之間又可例行組織賽會。在舉辦過程中賽事要求以民族傳統體育為特色進行召開,展現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風格。如第九屆民運會開展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如維吾爾族的高空走神、白族的跳花盆、朝鮮族的頂翁競走等多彩的項目。
作者:段佳珍 金黃斌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師范大學工會委員會
參考文獻:
[1]譚日輝.“草根組織”與同心共筑“中國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30-31.
[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J].中國學校體育,2002(6):1-7.
[3]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體育發展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6(8):63.
[4]李曉明,戴紅云,金曉峰等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傳承”的必要性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1(6):86-87.
[5]辛鳴.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中國夢”[N].學習時報,2013-03-11.
[6]楊春立金黃斌.板鞋競速項目作為體育專業選修課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世界,2014(8):104-106.
[7]閆玉峰.提升文化軟實力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8):41-43.
[8]羅春霞,李蕾.“中國夢”導向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策略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49-51.
[9]陳少宇.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10):97-98.
- 上一篇:高中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探究
- 下一篇:“中國夢”下群眾文化工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