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體育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

時間:2022-11-03 10:39:02

導語:民族體育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體育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

【摘要】本文對廣西8所技工學校開展民族體育教育的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體育課程體系、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引進培養民族體育教師、開設符合師生意愿的民族體育項目等策略,以切實提高民族體育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民族體育;技工學校;改進;策略

民族體育作為特殊的體育形式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展現著地域文化風情。民族體育從產生到發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然而,要想保護好民族體育文化,推動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就必須加強民族體育教育,將民族體育納入體育科目教育教學體系,鼓勵學生學習民族體育,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民族體育的技巧和精髓,從而推動民族體育教育教學的開展。

一、民族體育的內涵與特征分析

“民族體育”是少數民族體育的簡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5個少數民族,各個民族分布在祖國遼闊疆域的各個地域,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文化歷史、自然環境等,個別地區少數民族甚至形成了屬于本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長期的勞動生產與社會實踐中,少數民族逐漸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體育運行形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民族體育。由此可見,民族體育主要來自民間,具有顯著的民間文化特征與民俗文化性質,不同地域的民族有著自身獨特的體育運行形式,可能是民族歌舞,也可能是體育比賽、獨特的運動項目等。例如,蒙古族的摔跤、射箭、賽馬等,朝鮮族的秋千、踏板等,以及有效融合了中華民族多種體育形式的武術、太極拳等。總的來看,我國的民族體育類型豐富多彩,體育運動形式也獨具特色,個別的民族體育項目已經成為民俗節日中必備的慶祝方式。民族體育是民族文化的體現,也應該為我國國民體育教育提供素材,我國需要重視民族體育,將其納入現代教育教學體系,當作一門科目融入課堂體系,從而弘揚民族文化,鍛煉國民強健的身體素質。

二、廣西技工學校民族體育教育現狀

為了真實地掌握廣西技工學校民族體育教育的開展現狀,筆者主要選擇了廣西地區的8所技工學校進行問卷調查,分別為廣西南寧技師學院、廣西交通技師學院、廣西工業技師學院、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廣西機電技師學院、廣西賀州高級技工學校、桂林技師學院、廣西玉林技師學院。問卷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發放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第二次發放學生問卷250份,回收有效文件250份。第一次調查問卷主要是關于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調查,第二次問卷則主要是關于學生對民族體育了解情況、民族體育在學校體育教學課中開展情況的調查。經過對問卷的總結與梳理,得出廣西技工學校民族體育教學現狀。(一)民族體育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健全完善的體育基礎設施是支持體育活動開展的最基礎條件,本次調查顯示,8所技工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依然有待健全與完善,例如,第一次調查中僅有40%的教師認為學校的運動場地能滿足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只有50%的教師認為學校所提供的運動器材能夠基本滿足體育教學。由此可以初步判斷,目前廣西技工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條件依然有待改進,部分基礎設施依然欠缺,無法有效滿足多種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的開設,不能達到民族體育活動的需要。(二)體育項目無法滿足師生需求。廣西多數技工學校的體育項目未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民族體育項目的開設與開發,同師生強烈的體育項目多元化訴求構成反差。例如,第一次問卷調查中有70%的教師對民族體育有所了解,而且有56.7%的教師認為開展民族體育項目能夠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體質,這顯示出教師對開設民族體育項目的需求和愿望。然而,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中民族體育只占53.3%,其中傳統競技項目占據100%比重。第二次調查問卷中有將近52.4%的學生不了解民族體育,但有66%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民族體育項目,有32%的學生認為體育課上課內容同初中相似,單調、不新鮮。兩次調查問卷表明:民族體育在廣西技工學校的普及程度有限,師生有著強烈的民族體育教育訴求。然而,由于有限的基礎設施資源以及課程項目結構不合理等,影響了民族體育教育的開設,現有的民族體育教育無法滿足師生的需要。(三)設施與資金欠缺成為民族體育發展的瓶頸。民族體育教育之所以無法開展,是因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其中最主要的硬件因素是體育基礎設施資源的匱乏,因為學生問卷中有23.6%的學生認為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少,體育教學資源質量差,同時,有32.4%的學生認為場地器材匱乏是影響體育課質量的最嚴重因素。與此同時,缺少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也成為影響學校民族體育項目開設的一大因素,因為有80%的學生認為學校和上級部門政策與資金支持的短缺成為影響民族體育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三、廣西技工學校民族體育教育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學科建設,改革體育課程體系。民族體育教育的發展必須從思想根源上轉變思想觀念和理念,體育教育領導者必須認識到民族體育的價值和意義,從思想上接受民族體育,從而逐步改革、調整技工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體系,進而改革課程體系,將民族體育納入體育課程體系,增設民族體育科目,增加民族體育競技項目在體育課程中的比重,以此來逐步驅動民族體育在中職學校體育科目教學中的普及,讓民族體育成為學生的必修科目,并同其他傳統競技項目一樣納入學業考核項目,以學科建設與學科考核等方式來驅動學生和教師積極重視民族體育,由此推動民族體育教學的深入開展。(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健全完善的體育基礎設施是實施民族體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民族體育申請專項建設資金,引進民族體育基礎設施資源,為民族體育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例如,拓展運動場地,增設民族體育設施,高薪引進民族體育教師等。要對民族體育基礎設施資源不斷進行質檢維修,保護其價值的穩定性,功能的有效發揮。同時,也要積極修繕失修的教育基礎設施資源,為民族體育教育課程的高效開展打好物質基礎。(三)引進培養先進師資,提高民族體育教學水平。先進的師資力量是支持民族體育教育的有效力量,技工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師資資源的引進做好準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合格技能素質、專業體育項目素質的師資,對其進行專業化的訓練與培養,使他們能夠投身于民族體育教育,讓民族體育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體制內得到發展,讓更多的中職學生接受專業化的民族體育訓練,感受濃厚的民族文化,從而滿足中職學生強烈的民族體育學習愿望,也能豐富學生的體育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積極的體育學習興趣。(四)開設符合師生意愿的民族體育項目。廣西技工學校民族體育教育的開設與開展并非毫無依據,而是建立在民意調查的基礎上,同時,也要結合地方經濟水平、社會發展狀況等來針對性開展民族體育科目與競技項目,這樣才能確保所開設的民族體育科目或項目迎合學生的愿望和需求,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能夠妥善融入地域環境,或者積極弘揚一個地區特色的體育文化。本次發放的教師問卷調查中,有83.3%的教師推薦開展拋繡球運動,86.7%的教師認為三人板鞋運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有60%的教師認為武術更適合在本校開展。在學生問卷調查中,有30%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拋繡球活動,有42.7%的學生表示喜歡三人板鞋運動,有34%的學生則更鐘情于繡排球運動。結合民意調查,應針對性開設課程。學校在獲得了教師與學生的民意調查統計數據之后,要結合自身的環境條件、民俗文化等來合理選擇適合性的民族體育運動,例如板鞋競速、高腳競速等作為廣西地區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項目,應該在中職體育課堂得到普及和應用,因為這不僅符合師生的愿望,也代表了一個地域的體育特色,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地域民族體育文化,從而體現民族體育教育的根本宗旨。

作者:梁依麗 胡弢 梁麗 單位: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潘彥宏.廣西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發展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6(2)

[2]楊有實.中職體育教學引入少數民族競技體育項目探討[J].廣西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