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基礎體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19 02:57:11

導語:大學生基礎體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基礎體育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提升在校大學生培養質量、補充和優化基層體育教育體系的目的,通過文獻法、對比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對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的特征和技能發展需求以及基層體育教育對象的特征和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結論為:在校大學生的理論知識檢驗、實踐技能穩定、心理素質提升需要有實踐平臺的支撐;中小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也需要實踐平臺支持。基于此,提出構建二者互動的平臺,并詳細闡述了實施二者互動平臺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籃球專業;基礎教育;體育教育;互動

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是指體育類專業限制下主修籃球項目的在讀大學生;基礎體育教育是指中小學體育教學、體育課程、大課間操、課外訓練、各種競賽等的總合,是指在大學之前的學校體育教育。嚴格來講,基礎體育教育的本質任務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人才培養、文化建設等社會附件功能似乎也逐漸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本質屬性,基礎體育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內涵建設基本成型和成熟,要想獲得進一步的拓展空間,必須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這就為在校大學生的進入提供了現實土壤。同時,體育專業在校大學生在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在各級組織的號召和規定下,還需要完成一系列技能實踐、志愿服務等工作,在提升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服務意識。很明顯進入與專業相關的基礎體育教育領域是非常可行的路徑。在校大學生與基礎體育教育的交流和互動是實踐的需求也是人才培養的需求,從理論上講具有諸多重要價值,但其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文章主要闡述了三個問題:一是二者互動的重要價值;二是二者的各自特征和互動點;三是二者互動的策略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1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與基礎體育教育互動的重要價值

1.1有助于為基礎體育教育事業融入新鮮血液,開創新局面。融入新鮮血液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增長的重要方法之一,開創新局面實現新成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導向,在的重要論述中,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倡導各行各業努力創新為基礎教育事業帶來了制度保障。基礎體育教育是教育領域的基石與保證,多年來在各級部門的指導和從業者的努力奮斗下,為社會發展民族進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學校體育的內涵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召開以后的新形勢下,隨著“地球村”“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的提出,世界大同的概念應運而生。對于社會階層來說,整合現有資源,優化結構勢在必行。將在校大學生的技能和智慧應用于基礎體育教育事業,為基礎體育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對中小學體育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1.2有助于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融合發展挖掘契機。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人才,高等教育的實效是實現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還具有為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功能,按照這種思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一方面要參照國家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要參照地方社會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和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基礎體育教育事業需求是社會需求的重要代表,在校大學生與基礎教育產生全面互動,一是為學校管理層相互間的信任和公開提供契機;二是為師資的交流和學習提供契機;三是為校園文化的多元豐富提供契機;四是為學生間的思想交流提供契機。最重要的是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參考、為基礎教育的學生教育提供思路,從而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融合發展挖掘契機。1.3有助于為在校體育專業學生提供專業技能實踐平臺。體育專業在校學生的本質任務從人才培養方案來看主要是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人才交流渠道的暢通,各行各業對人才需求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籃球專業人才的實踐技能水平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因此,構建在校大學生的技能實踐平臺是關鍵因素。籃球專業學生的就業取向比較寬廣,但其中一條主要路徑即是中小學體育教育。并且作為實踐學分的考核,其認知實習、假期頂崗、專業實習等都要求學生必須要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歷。互動平臺一方面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技能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對于宣傳自己、宣傳專業、宣傳學校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效應。1.4有助于培養在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志愿服務崇高思想。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大前提下,在校大學生由于校園的開放性、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自身成年人的本質屬性,功利思想和利己主義思想在某種程度上發展蔓延,但身份的特征又解決了經濟利益不是在校大學生應該過多考慮的問題,這就形成一個矛盾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從理論上讓學生明事理,利用實踐平臺讓學生感知和感受。互動平臺是完全公益性質,沒有報酬,憑借的只是自己學習成長的需求、學校間委派的任務和新鮮事物的吸引。在過程中在校大學生體驗自身專業知識為社會基層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收獲學生與同行的評價和點評,獲得志愿服務的快感與榮譽感。

2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與基礎體育教育對象的互動點

2.1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分析。在校大學生的身份決定了其具有典型的特征,籃球專業限制了其服務的內容,大體來說,在校籃球專業大學生具有服務基層的需求,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論體系的不成熟需要在實踐中驗證理論體系的指導性。同志早就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指導大學生日常學習的理論體系是否正確、是否實用也只能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因此在校大學生需要有一些平臺和措施進行社會實踐。二是實踐技能的不穩定性需要有實際從業經驗進行優化。實踐技能是每一個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學習的重點,大多數學生的技戰術應用能力較強,但教學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訓練競賽能力則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培養,因此在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穩定性需要有渠道進行培育。三是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需要有實踐機遇進行鍛造。人本身具有社會屬性,對社會的環境和人為因素進行適應本身就需要有大量的相關經驗,在校大學生的技戰術、演講、教學能力必須在心理穩定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展現,因此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需要有實踐平臺。綜上所述,籃球專業大學生展現出理論體系不成熟、實踐技能不穩定、心理素質待提升的顯著特征,而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有長期穩定持久的實踐平臺,這就為與基層體育教育的互動提供了主觀需求。2.2基層體育教育對象的特征和需求分析。基層體育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其典型的年齡段特征、學習能力特征、時代背景特征與以往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對學習的興趣點以及刺激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具體來說具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興事物的敏感性。中小學生的教育方式決定其大多是在一個較為封閉的校園接受教育,平日里接受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甚至是教育的輸出方也總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一個新的教師帶著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從理論上說能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基層體育教育需要有新鮮血液進行補充。雖然經過多年的整合與優化,大多數學校的體育師資基本達到配齊或接近配齊的狀態,但從專業結構來講還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從客觀上來說基層體育教育對外來師資力量仍存在著客觀需求。總體來說,基層體育教育師資力量配備、課程教育方案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等方面的客觀因素決定了基層體育教育需要有外來新鮮血液的注入,這也為二者的互動提供了現實的土壤和契機。2.3互動點分析。互動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是滿足雙方的需求而不單獨是為了某一方而進行交往,通過前文的敘述,大致可以明白搭建互動平臺對二者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進行互動和交流,綜合起來看有以下幾點:一是體育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體育文化是一個較大的范疇,但高校體育文化尤其是體育院校的體育文化站位更高、專業性更強、更加系統化從而更有優勢;二是體育教學方法的互動,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某一群體即是培養基層體育教師,如果能更早明白基層體育教學到底需要什么對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日常教學計劃的編撰、常規教訓內容的設計等都會提供較好的反饋;三是體育人才的交流或互動,人才交流是當今社會引領的大趨勢,優秀的人才需要人盡其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效果,基層體育師資可以走進高校為在校大學生講解如何上好體育課,在校大學生可以走進基層中小學為其帶來最新的體育教學理念。總體來看,二者在體育文化、體育教學、人才交流等層面具有互動的需求和價值,但具體執行策略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3籃球專業在校大學生與基礎體育教育互動的策略

3.1多方協調,構建互動平臺政策支持體系。一個體系的構建需要多部門進行協調與商議,高等教育進入中小學本身就是兩個層面的事情,因此需要兩校之間、領導層之間進行多方切磋,在達成一致后要形成具體的實施政策作為支持。具體來講,一是要出臺文件以證明互動體系合理合法合規;二是要與單位內部的其余部門進行研討,為了避免在執行過程中與其他工作形成沖突和相互影響;三是要在制定時充分考慮雙方的價值和意義;四是要在制定時充分考慮雙方實施對象的身份特征和時間空余,以免造成其他影響。3.2具體研討,實施互動平臺激勵措施落實。在全面培養學生、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當代社會,如何構建一些措施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不管是對大學生還是中小學生都顯得尤其重要。在互動的大平臺下應實施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以提升互動的實效:首先,在大學生層面應充分考慮將互動平臺的參與次數、參與反饋、參與實效作為學生預教的組成部分,并進行學生的認定;其次,應將互動體系納入學生專業實習范疇,并作為支教的形式存在,進行考核并計入學生實踐檔案;最后,要將其納入學生社會實踐板塊或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學分認定,并作為評優評先考核、獎助學金評定的重要參考指標,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另外,對中小學生來說,應讓其明白互動平臺不僅是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更是讓他們提前知曉大學的內涵和形式,對學習態度的端正和刺激也具有重要的價值。3.3定期反饋,嚴格執行實效考核機制。考核是對雙方的促進和堅持,是對大家重視程度和實效性的總體考量。在實際平臺中既然考慮了獎勵就應該配套地設定懲處機制,這樣才有利于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是要設定期限,在一個具體期限內進行研討和反饋,對表現優秀的方面進行通報,對表現不夠優異或值得改進的方面提出優化策略;二是要以一個具體周期為限對整體表現較為優異、雙方都很認可的學生進行雙向表彰,對表現不夠積極不能獲得認可的學生提出批評,并對其現實表現通報學工隊伍。

參考文獻

[1]陳最新.論田徑運動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價值[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33(2):221-225.

[2]孫長新,林松.互動式研究型教學在運動訓練專業田徑本科專修課上的實驗研究[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第六屆全國田徑運動發展研究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3.

[3]趙益鑫.東北財經大學田徑課程教學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作者:張昌軒 石皓月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