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隊列隊形調動能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06-09 11:11:59
導語:體育教育隊列隊形調動能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隊列隊形是體操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其他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規范化的隊伍調動能夠彰顯體育課程的實效性、快捷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隊伍指揮調動能力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教學技能。文章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總結教學經驗,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隊列隊形練習中不規范問題進行探討,并就如何提升學生的隊伍調動能力提出合理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體育教育;隊列隊形;調動能力;體操教學
隊列隊形包含隊列和隊形兩種形式,隊列隊形練習是伴隨隊列口令來做協調一致的動作或做各種隊形和圖形變化。現行的學校體育隊列隊形內容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的基礎上進行的符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發展的修正和補充。因此,隊列隊形內容在不同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與不規范性。現階段各級各類學校也都將隊列隊形列為體育教學的基礎內容之一。如何統一規范隊列隊形教學內容,如何培養隊列隊形教學指揮能力,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1隊列隊形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學校體育教學中隊列隊形的受眾對象是學生而非軍人,培養目標的側重點不同,因此,隊列隊形練習的作用與意義也不盡相同。就學生的身體發展來說,規范化的隊列隊形練習不但有利于正確身體姿態的養成,而且能夠促進人體骨骼、肌肉組織的正常發展。在團體操中編排隊列隊形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育觀念,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遵紀意識、規范意識、協作意識及集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在體育教學中,隊列隊形練習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而言,能夠提升課堂的組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不但可以提高隊列口令的指揮能力,克服羞澀心理,提升心理素質,而且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反應、方位判斷能力、注意力等。同時,隊列隊形的不同變化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平衡感、節奏感和協調性。身體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專業知識,為學生成為有較強隊伍指揮能力的合格體育教師不斷蓄能。
2強化隊列口令的準確性與隊列隊形動作的規范性
2.1隊列口令
隊列隊形的調動需要輔以隊列口令,隊列口令是體育教師的常用口令,貫穿于教學組織的始終。隊列口令下達的好壞直接影響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這一教學技能,明確口令的構成與分類、口令的發音與要求,掌握隊列口令的技巧(見表1)。隊列口令一般是由預令和動令構成,隊伍在預令和動令之間進行準備與執行的轉換,當然有時只有動令。教師下達口令要吐字清晰、準確、洪亮,突出主體字音。比如涉及方向位或者指定步數的前后左右移動口令時,方向與指定步數的字音要突出,可適當加大音量或加長拖音節奏。下達口令要由低向高拔音,掌握好音量、音調。比如跑步走的“走”字、報數“數”字都要適當地加大音調和音量。口令發音的部位要正確,注意用胸腔和腹腔發音。根據口令的特點,連續口令多以腹音為主,短促口令與斷續口令多以胸音為主。要掌握好各種口令的基本節奏,調整好預令和動令之間的間歇,保證隊伍中的每個人能夠聽清所下達的口令,節奏的調整要根據隊伍的規模、場地進行。在下達口令時,指揮者要明確自己的正確站姿與站位,特別是在行進間下達口令時站位要合理。
2.2隊列隊形
隊列隊形內容豐富多樣、形式新穎(見表2)。在教學中,如果能將隊列動作和隊形變換合理結合,就能夠有效組織和實施教學,隊列隊形的練習作用也得到充分體現。因此,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注重隊列隊形內容的練習和隊列指揮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滲透各種形式的隊形變化,培養學生拉練隊形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行進間的隊列與隊形指揮方面,尤其是在口令下達與步伐轉換的時機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糾正,以期達到既定教學效果[2]。
3學生在隊列隊形調動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
從多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體操(隊列隊形)教學考核來看,在一些特定的內容上學生存在普遍不規范問題,不僅隊列口令和隊列動作存在問題,部分隊列隊形教材內容也不統一,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規范的隊列調動技能,存在隊列口令不清晰、不完整、不正確的問題。在下達集合口令時,應確定集合位置,并伴隨著集合手勢,而不同學校的教師在集合手勢上也存在差異。橫隊的集合手勢:左臂肩側屈,握拳,拳心向右,大臂與小臂與體側形成90°,右臂側舉,掌心向下。如全體——集合,成三列橫隊——集合等。縱隊的集合手勢:左臂前舉,握拳,拳心向下,右臂胸前豎屈,掌心向后,大臂與小臂與體側形成90°。如成二路縱隊——集合。在隊列口令中也有些約定俗成的遵從內容,比如“向右看齊”口令,本身就意味著以排頭為基準;如以特定某個人為基準看齊時,應該下達“以××為基準,向中看齊”的口令。下達“報數”口令時要簡潔,如“×列報數”“1、2報數”等,而不是“各排由右至左依次報數”這種長的口令。這是因為“報數”口令的傳遞方向已約定俗成,報數時不管是縱隊還是橫隊都應向左轉頭傳遞報數信息,除非特指由左至右的方向報數。在指揮行進隊伍前后左右移動時也有著特定的要求:向前移步時,應當按照單數步要領進行。這是因為在行進與停止轉換時,一般都遵循“立定”口令,要求右腳向左腳靠攏。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5步時,按照齊步走進行移動,超過5步的應下達“齊步走”或“跑步走”的行進口令。向后退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后退步數不分奇偶數。學生在練習隊列隊形上還存在口令不配套的問題,如“向右看齊”沒有“向前看”口令;“稍息”與“立正”的口令不配套等。隊列隊形內容的不規范還體現在不同版本的體操教材中,雖然各版本的隊列隊形內容基本相似,但在要求上有出入。比如,在一列橫隊變兩隊橫隊及還原內容上,到底是采用兩拍變換還是三拍變換法,不同版本教材的要求不統一,給學生造成困惑。在口令“以××為基準,向中看齊”上,基準學生答“到”以后,到底是舉左手還是右手,是胸前豎屈還是上舉等,不同版本教材就存在差異[3]。
4隊列隊形調動能力的培養
4.1完善隊列隊形教學內容,規范隊列口令和隊列動作
根據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學校要完善體操課程教學內容,尤其是豐富隊列隊形模塊,充分展現隊列動作練習和隊形變換[4]。體育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參與培訓,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用規范的“言”“行”影響學生。教師要注重隊列口令的教學指導,要讓學生了解口令的構成、分類,讓學生掌握不同口令的發音部位、發音音調與音量等。口令支配動作應該先進行原地動作,后進行行進間動作的指揮。要求學生針對易錯的、不規范的、模糊不清的口令進行強化練習,確保習得隊列隊形指揮技能。在原地與行進間的口令調動時,學生要明確規范的身體姿態和正確的指揮站位。如橫隊、縱隊進行原地隊列練習時,指揮者應站在三角形頂角的位置;弧形行進時,指揮者應站立在弧心或圓心處,或者在此位置隨隊列一起行進等。
4.2隊列隊形教學與學練法多元化
隊列隊形學練方法多樣。隊列口令的教學可以采用完整喊練法、分解喊練法,讓學生模仿口令的節奏、音調、音量;也可采用分組討論等形式,加深學生對隊列口令的理解;也可以采用游戲法,如反口令練習來強化學生的口令動作。學生學習隊列隊形主要有兩種練習方法,即自喊自練法和小組指揮練習法。學生可通過自我模仿、錄像反思等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調動能力;通過小組練習、討論與觀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隊伍調動能力;也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組員之間的比賽,來找出出現錯誤動作或錯誤口令的原因,不斷地改進和提高自己的隊伍調動能力。如以指定或小組推薦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比賽,教師可對采用不同組織形式的練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等。
4.3隊列隊形基本功訓練與考核
除了體操課(隊列隊形模塊)課堂教學外,在其他體育課堂中學生也應得到一定的鍛煉,這樣學生的隊伍調動能力會有實質性的提升。學校應組織大二年級的學生參加師范生技能達標比賽、省師范生技能比賽選拔賽、教師資格考試體操系列培訓等。學生通過自我練習、參與各種比賽和培訓、考核等,強化和提升已習得的隊伍調動技能。因此,學校應該多開展教學比賽、教學培訓,提升學生的隊伍調動能力。學生通過以上方式可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隊列隊形技能的訓練。通過教師點評、學生點評方式,學生可知道自己的隊列口令存在的問題。比如,口令沒能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口令沒有節奏感,沒有喊出連續口令等。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隊伍調動能力。此外,教師在考核隊列隊形模塊時,考核的方式方法應該靈活多樣、多層次、多形式,應根據不同的比賽任務和要求選擇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客觀準確地評定教與學的效果。
4.4觀評課與教學實習
學生要經常觀看優秀的課例視頻,參加中小學優質課的教學觀摩、比賽觀摩、專家講座等,這樣不僅對于教師現場教學的表現有一個客觀性的評價,還可以觀摩教師的隊列調動與隊形變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還應該經常和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分析教學隊形的合理性。最后一學年,學生會進行一學期的系統實習,學生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讓自己的教學技能發生實質性的蛻變,特別是隊伍調動指揮能力要有大的提升。實習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實習教師通過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幫助學生分析教學問題。學生通過實習教師的課堂教學和隊伍調動來觀察隊列隊形執行情況。由于教學對象不同,提前介入中小學課堂教學有利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了解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中小學教學技巧。比如,由于小學班級人數較多,多以縱隊形式列隊;小學生在聽到“立正”口令后會齊喊“一、二”;小學生的“稍息”動作以跨立動作代替等,這些都是由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在實習中還應勤于思考,學會分析實際情況,比如如何通過下達口令引起中小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效率等。總之,實習、看課、評課能夠提高學生隊列隊形的指揮調動能力。隊列隊形的教學是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的重要內容,隊列隊形的調動指揮能力是衡量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否成為一名合格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標準、嚴要求,強化學生隊列隊形的基本知識和隊列隊形基本技能,使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育師范生。
參考文獻
[1]張長清.淺論隊列隊形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及改進措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4).
[2]樊朝陽,李擁軍.隊列隊形練習技巧[J].中國學校體育,2016(3).
[3]王剛,祝興奉.關于體育教學中隊列隊形的規范化問題的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9):230-232.
[4]袁筱平,高曉君.常用隊列隊形教學基本策略[J].甘肅高師學報,2017,22(9):68-70.
作者:李偉 殷躍 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高校學生出國行前培訓與安全管理研究
- 下一篇:中醫皮膚病學教學問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