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研究
時間:2022-08-26 04:51:42
導語: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運用問卷調查法分別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2017級選修健美操學生和體育舞蹈學生基本素質、技能學習情況以及學習中存在運動技能遷移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健美操和體育舞蹈動作技能遷移現狀。調查結果發現,體育舞蹈和健美操存在共性與差異性,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學習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學生會受到運動技能遷移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關于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的建議,以促進技能間積極性遷移,減少消極性遷移。
關鍵詞:健美操,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
作為藝術類體育項目,體育舞蹈集多美感于一身,如動作美、形態美等,具有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體育舞蹈是大學體育中的熱門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與喜愛。體育舞蹈教學中,涉獵健美操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運動技能正遷移、負遷移現象,主要是因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共性與差異性而導致,從而會對體育舞蹈的學習起到促進、干擾的作用[1]。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雖然概念不盡相同,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人體形象流動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內,無論是動作、表情還是構圖與音樂,都蘊含著豐富的美,能夠相互借鑒和吸收,因此需充分利用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的正遷移,以豐富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內容,提升兩者之間的訓練效率。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山西旅游職業學院2017級40名身體素質差異不大,均為健美操、體育舞蹈選項課學生,其中20名學生為普通無健美操基礎的學生,為A組;20名學生為具有一年學習健美操基礎的學生,為B組。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結合研究內容與目的,利用互聯網、圖書館查詢運動訓練學、體育美學、健美操、體育測量與評價等教材專著,并從中國知網平臺查閱并收集體育舞蹈、健美操與技能遷移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對其進行收集、整理與篩選,提供理論參考依據。1.2.2專家訪談法為獲取更為準確客觀的信息,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法與內容,針對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的理論與實踐相關的問題,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以及運動員進行訪談。1.2.3問卷調查法。結合研究需求,制定設計《學生基本情況問卷調查表》《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現象問卷調查表》,發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有效率100.00%。1.2.4實驗法。隨機抽取山西旅游職業學院2017級選修健美操專項與非健美操專項學生共40人,分為實驗組(20人有健美操基礎)與對照組(20人無健美操基礎),采用相同的教材、方法,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下進行為期30天的教學實驗,以研究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的效果。1.3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運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有實驗數據進行數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健美操與體育舞蹈的共性與差異性。(1)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共性。健美操和體育舞蹈在動作編排、動作強度等方面存在不少相似之處。具體來說,在動作編排方面,健美操與體育舞蹈的動作都是連接兩個單個動作,并按照一定的方向線路來進行,結合時間、空間進行科學、合理地連接,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身體,極具針對性與目的性[1]。在動作強度方面,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動作強度,都是剛柔結合,多是以剛為主,具有一定的動力性。如斗牛舞、牛仔舞等國標舞,其動作幅度較大,且剛勁有力,極具節奏感,當前健美操中也融入不少體育舞蹈元素。(2)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的差異性:健美操與體育舞蹈也存在一定的差別,體育舞蹈是一種藝術類體育項目,由社交舞衍生而成,體育與藝術高度融合,是一種步行式雙人舞的競賽項目,在表演過程中能夠展示一定的情感交流。健美操主要體現了力和美,動作上,更講究對稱與重復,動作幅度較大,多是集體練習,且節奏明快,極具動感且具有健康、獨特的韻律風格[3]。另外,體育舞蹈訓練過程中,更側重于小肌肉群的細膩活動,重視情感表達、審美表達,而健美操則是側重于大肌肉群的粗獷活動,重視追求健康、動作姿態[4]。因健身、競賽與人體生理機能有一定的聯系,并且生理機能存在共同性,健美操具有一定的國際性、規范性,而體育舞蹈則不盡相同,更多的體現文化精神、價值取向等。2.2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的遷移情況。調查結果所示,學生在為期一個月的體育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有62.5%的學生認為具有健美操基礎對體育舞蹈學習有積極影響,12.5%的學生認為不產生影響,25%的學生認為產生消極影響。在體育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因健美操與體育舞蹈在動作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具有健美操基礎的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舞蹈動作以及韻律,其身體協調性相比于無基礎的學生更強,學習效率也比無基礎的學生更高。學生在體育舞蹈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已有的健美操基本知識、技能以及思考能力,會潛移默化地與體育舞蹈進行對比,在健美操與體育舞蹈對比中實現運動技能遷移,從而產生積極影響。但與此同時,也存在部分具有健美操基礎的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會受到健美操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干擾與阻礙,影響到學習效率[5]。2.3健美操和體育舞蹈運動技能的正遷移。表1顯示,實驗組學生具有一定的健美操基礎,其身體素質明顯優于A組。體育舞蹈學習需要一定的身體素質,學習體育舞蹈更為輕松,而對照組學習相較而言比較吃力,見表2。表2顯示,學習一節體育舞蹈課之后,實驗組有75%能夠基本掌握,有25%熟練掌握,而對照組有30%的學生還沒學完,有70%的學生基本掌握。可知,實驗組學習速度比對照組更快。表3顯示,體育舞蹈學習一個月的成績,實驗組不合格為0,合格率為100%;而對照組不合格為10%,合格率為90%。其中實驗組良好率為55%,優秀率為35%;而對照組良好率為15%,優秀率為5%。可見,有健美操基礎的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經過實驗論證,具有健美操基礎的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運動技能正遷移現象。通過對學生月考考核,可以看出實驗組體育舞蹈學習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知,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運動技能遷移效果明顯,健美操基礎有助于體育舞蹈的學習以及體育舞蹈運動技能的形成。3.2建議。(1)健美操與體育舞蹈存在著遷移作用,這種現象是自發且不可避免的,直接影響到體育舞蹈的整個學習過程。在體育舞蹈教學或是健美操教學中,需要重視運動技能的遷移作用,尋找到兩者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性,以及尋找到其發展的規律,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遷移,避免負遷移,即受到其他的干擾影響,從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6]。(2)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效率。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積極探索和優化,盡可能地規避負遷移的出現。最后,在教學中,無論是健美操教學還是體育舞蹈教學,都應該加大對基本功的練習和訓練,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運動技能良性遷移。
參考文獻:
[1]張曉萍,許金鵬.“學訓”協同模式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大連理工大學舞蹈健美課群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7):36.
[2]孫濤.哈爾濱體育學院健美操《夢-舞蹈》與《雪舞精靈》成套動作創編的對比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8):134.
[3]周國梅.十三十四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有氧舞蹈項目成套動作編排的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7.
[4]王美,田燕,朱靜靜.舞蹈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改革探索———以首都體育學院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8):58.
[5]孫濤.黑龍江省第十六屆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有氧舞蹈項目比賽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36(7):141.
[6]李珍.“僵尸舞”之名述正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的可行性探究———以隴南師專公共體育一年級學生教學為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4):63.
作者:高青 單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與對策分析
- 下一篇:都市遠郊區域公共體育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