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方法

時間:2022-05-13 10:17:05

導語: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方法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根據青少年生理發展的規律特征、體育舞蹈項目技術動作及體育舞蹈項目特點,探討了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方法,旨在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動作表現力。

關鍵詞:青少年;敏感期;體育舞蹈;功能性訓練

體育舞蹈屬于技能主導類運動,具有多元技術動作的項目特點,訓練方式偏重于技能訓練。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青春期,各項身體素質發展也處于“敏感期”,因此在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進行訓練時不僅要注重各舞種的基本技術練習,還要加強各身體素質“敏感期”的干預,既要培養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興趣,又要為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發展打下更全面的基礎。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除了需要掌握各舞種的基本技術及具備良好的表現力之外,還需要良好的運動能力作為支撐,因此尋求適合體育舞蹈項目特點,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進行功能性訓練,對其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1青少年身體發展的規律特征

青少年時期是體育舞蹈運動員完善自身技術、提高競技水平的關鍵階段。此時期是提高青少年各項身體素質的敏感期。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敏感期”,如果運動訓練等外因和遺傳、自然生長發育等內因相互配合,勢必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人體的生長規律,青少年時期屬于神經肌肉系統訓練的敏感時期,應抓住該時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和“神經支配能力”訓練,以提高整體動作協調和肌群內部之間的協調為重點,避免單一肌群的不協調發展阻礙整體動作之間的“協調配合”。若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長期堅持力量訓練對身體素質的益處遠遠大于潛在的受傷風險,教練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保證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優化運動能力、肌肉力量、神經發育,避免過早專項化。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基礎越好,其職業生就涯越長。青少年階段是體育舞蹈運動員協調能力和正確動作技能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該時期對一些全新的訓練模式進行探索,加強對其身體運動能力訓練的重視。目前,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柔韌性、協調性的訓練干預較多,但對力量訓練的干預較少,如果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能夠加強力量、爆發力的訓練,將有助于提高其身體素質及運動表現力。

2體育舞蹈項目技術動作

體育舞蹈是國際化運動項目,從字面上看“舞蹈”與“體育”是緊密相連的2個部分,其既包括舞蹈中“美”的藝術性和表現力,也包含了體育中“力”為基礎的力量、爆發力和耐力等。其技術動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以髖關節靈活性為主。在拉丁舞的5個舞種中,斗牛舞需固定骨盆前推的姿態完成整個舞蹈;倫巴舞和恰恰舞以髖關節左右旋轉的方式為主;桑巴舞以髖關節前后擺動的方式為主和左右旋轉和環轉的方式;牛仔舞髖關節以左右擺動及旋轉的方式,這種技術要求運動員穩定住胸椎,正確有效地使用髖關節進行運動。(2)以軀干動態穩定為源泉。雙人舞中,男士通過軀干支柱發出力量后傳遞到手臂,女士通過手臂接受男士所發出的力量,在做各種運動時,軀干支柱不僅產生能量和力量,而且還通過軀干支柱分配能量和力量。做重心移動的技術動作時,首先通過軀干發力讓身體形成轉動,實現力量從軀干到下肢,到地面,再由下肢到軀干,再到上肢的傳遞效果。軀干是對姿態控制及動作質量表現的源泉。(3)以速度、耐力結合的特點。體育舞蹈共有10種舞,每種舞中部分動作需要有一定速度的體現,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是體育舞蹈運動員所需的,只有力量沒有速度,表現為身體笨拙,缺乏靈敏性;只有速度沒有力量,又顯得非常柔弱,缺乏剛強。因此,爆發力的訓練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尤為重要。

3我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體能特點

我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柔韌性、協調性較好,但存在核心穩定性、爆發力、耐力訓練不足的問題。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缺少完成完美技術動作的能力,常因體力不支而造成動作不標準、不準確。有學者認為,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所需的專項力量,應包括靜力性控制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相對力量。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素質應重點發展小肌群力量,同時還要重點注意改善踝關節、髖關節、胸椎關節和肩帶的柔韌性。體育舞蹈對青少年舞蹈運動員體能要求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應有其獨特的體能訓練特點。

4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功能性訓練方法

本文從功能性訓練的視角出發,練習方法以基本動作模式為主,注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各項基本功能練習;補償訓練該項目涉及較少的身體素質,如力量、耐力、爆發力等,以促進各身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同時,練習動作與舞蹈專項的動作模式相吻合,避免過早專項化,為身體運動能力發展打下全面堅實的基礎,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整體運動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其運動表現。

4.1核心穩定性訓練

青少年正處于神經肌肉系統訓練的敏感時期,抓住該時期對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能提高其對身體姿勢的控制能力。4.1.1俯橋雙臂屈肘成俯臥姿,背部平直,腹部收緊。進階訓練,左腿伸直抬起至與地面平行,右腳支撐于地面,重復動作。每次練習30s,練習3~4組。4.1.2側平板身體成一平面側臥,右肘屈肘成90°夾角推起軀干。每側練習30s,練習3~4組。4.1.3端腹訓練仰臥墊子,下腹發力將下肢抬起,與地面的傾斜角小于45°,做開合動作。每組8~12次,練習3~4組。

4.2上肢動作表現訓練

在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運動過程中,上肢表現對整個動作的優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上肢肌肉本體感覺的訓練,提高神經對肌肉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整體的運動表現。4.2.1站姿—彈力帶—前推將彈力帶固定一點,站立姿,核心收緊,身體略前傾,手握彈力帶,雙臂微屈于胸部高度,快速將彈力帶推前,慢放回起始姿勢。重復以上步驟。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4.2.2站姿—彈力帶—后拉將彈力帶固定一點,站立姿,核心收緊,手握彈力帶,手臂微屈于肩部高度,背部發力,手臂將彈力帶拉向胸部,慢放回到起始姿勢。重復以上步驟。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

4.3髖關節主導的訓練

加強軀干支柱力量、臀大肌和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訓練,能激活其臀部肌肉。4.3.1跪撐—伸髖跪姿,臀部坐于腳后跟;以髖關節為軸,臀肌發力,快速將上身挺起,緩慢落下。重復此步驟。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4.3.2單腿—彈力帶—硬拉支撐腳踩彈力帶,雙手握彈力帶,后背挺直;非支撐腿基本與地面平行,以髖關節為軸,通過臀肌和上體直體抬起,呈站立姿。換至對側,重復此步驟。每側練習6~8次,練習3~4組。4.3.3側橋—髖部起落側臥,身體呈平面,髖部迅速發力將軀干推起,髖部緩慢下落貼近于地面。換至對側,重復此動作。每側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4.3.4運動姿—彈力帶—轉髖至側弓步將彈力帶固定一點,兩腳開立姿,雙手持彈力帶;髖部發力,左腳蹬地轉向一側,右腳變弓步。重復此步驟,換至對側。每側每組練習3~6次,練習5~8組。

4.4軀干支柱力量訓練

體育舞蹈的評分標準以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表現力為主,軀干支柱力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難度技術動作,對成績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4.4.1肩部訓練俯臥,雙臂伸直貼于耳側,拇指向上,兩側肩胛骨向內向下收緊,雙臂外展分別形成“I”“Y”“T”“W”字形,雙臂抬起2~3cm,緩慢放下。重復動作。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4.4.2跪撐—交替對側舉呈跪撐姿勢,雙臂伸直于肩部正下方,左臂伸直同時,左腿向后抬起,屈膝屈肘至肘膝相碰。每組練習8~10次,練習3~4組。

4.5爆發力的訓練

4.5.1無反向式—交換跳—旋轉—90°呈單腳運動姿站立,雙臂屈于髖部兩側;雙臂向上快速伸髖伸膝,身體逆時針旋轉90°;落地時,呈異側單腳運動姿站立。每側每組練習3~6次,練習5~8組。4.5.2有反向式—交換跳—旋轉—90度呈單腳直立站立姿勢,雙臂髖部兩側,身體逆時針旋轉90°;落地時,成異側單腳運動姿站立。每側每組練習3~6次,練習5~8組。

5結語

體育舞蹈屬于難美技能類項目,在情感詮釋和藝術表現方面非常突出,受到眾多青少年及家長的喜愛。青少年正處于力量、耐力、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體育舞蹈練習對柔韌、協調的干預較多,運動表現需要各項素質的維持,因此在青少年體育舞蹈訓練中,應從功能性訓練的視角出發,對其進行相應的功能性訓練,以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動作表現力,促進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麗華,孫江濤.體育舞蹈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法[J].運動,2013(19):47,82.

[2]胡建平.青少年兒童體能訓練與身體發展敏感期的契合研究[J].運動,2017(21):9-10.

[3]王瑞.身體功能訓練在拉丁舞訓練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4]齊歡君.簡析體能訓練對體育舞蹈專業學生的影響[J].青少年體育,2015(2):44-46.

作者:王碩 陳子桐 單位:河北體育學院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