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現狀研究

時間:2022-12-20 11:14:36

導語: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方面的研究文獻、期刊論文進行總結。對當前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旨在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提供一些理論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研究

1.學校體育教育的理論研究基礎

學校體育方面的研究一直呈現“百家齊放,學術爭鳴”的狀態。眾多研究學者從不同層面,以各自的研究視角對學校體育進行探討。大家也達成了對學校體育較為一致的定義:“學校體育主要是指按不同的教育階段和年齡特征,通過體育教學、課外活動、業余體育訓練這三種基本形式,圍繞“增強體質”這個中心,使學生德、智、體、美都得到發展”[1]。但是,圍繞學校體育展開的學術爭論一直延續,北京體育大學王則珊教授在《論從戰略上認識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中提出了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終身體育思想→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基礎→養成鍛煉習慣是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養成教育是培養習慣的中心環節→學生應形成自己的健身方案”[2]。的確,目前學校體育在“增強體質”與“健康教育”兩者之間似乎也到達了平衡狀態,但在工作的具體細化方面并不順利。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的“全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與2010年數據對比青少年學生在身高以及身體絕對力量方面都有所增加;但是青少年的近視率普遍升高,女生體重問題凸顯[3]。橫向層面上,學校體育教育形式組織多樣,學校各類體育協會,體育社團都可以納入學校體育范疇,學校體育的育人功能不僅僅在體育課堂得以呈現,應該是全方位的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例如,始于1829年的英國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的劃船比賽,該項賽事已經成為學校發展歷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校體育文化傳承的載體。放眼國內,部分高校根植于自身發展特色也組建了體育運動隊伍,例如廈門大學、聊城大學龍舟隊也在國內舞臺上取得驕人的成績,也成為學校建設以及對外宣傳的代名詞。所以,創新性的校園體育文化養成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學校體育延續的生命力,同時也是學校體育實現其一切發展目標的根基。

2.學校體育教育在人素質全面發展以及社會功能方面所體現的價值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學校課程內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是一個系統的、科學的整體,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體育教育在培育人的準則上也要不斷的調整。首先,我們要明確社會對于素質全面發展“人”的定義,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的人的本體論和存在論界定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但在人的生命、生產和生活存在中,除了人的自然屬性、精神屬性之外,更重要的還有人的社會屬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人的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是人存在的根本特征[4]。因此,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應該是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在身體、意識、行為、技能以及人文素養等全方面表現良好的人。體育教育貫穿于學生知識、行為養成的整個環節當中,體育是人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現實存在。體育的功能體現也隨著社會的深入逐漸擴大,體育首先表現出來的強身健體的功能,通過促進人體八大系統,即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泌尿系統的健康發展來促進個體的健康;其次健康心理功能,體育通過發展人的認知能力、完善人的性格、氣質及增強人的意志品質來發揮健康心理的作用。再次,體育同樣能夠在人際交往、休閑娛樂等方面發揮其獨特的作用。2.1學校體育與人之教育的關系。教育是面向人、培養人、塑造人的一種行為過程,是培養國民性情,適應社會生活,熟練掌握社會生活規律的一種學習過程,是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石。教育的好壞關乎國家發展的命運。學校體育教育是通過一定的身體活動以及特殊的手段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學校體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學校體育的教育內容對青少年人格養成、行為塑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青少年階段是身體素質發育最好的時期,是建立體育興趣最佳的時機,同時也是運動技能掌握最好的時期。培養建立青少年積極的體育行為是學校體育教育首要責任。體育的自由彰顯了人性的本質追求,體育是一種以人的身體為內容、為中介的活動形式,它能夠使人民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純然置身于肢體的游戲當中,于日常生活之外營構一種不一樣的個體生存樣式,從而構成了人類美麗生活的一種獨特表達形式[5]。人類接受教育的過程不是一種簡單的機械記憶,體育教育也不僅僅是身體素質練習和運動技能傳授。教育是人類習得經驗內化與理論升華的催化劑,是助推人類進步的工具。學校體育是教育領域里一個偉大的個體。2.2學校體育所體現出的社會功能。青少年群體是技能知識接受能力最強的一類人群,這個時期也是對運動技能掌握最敏感的時期,是培養個人體育興趣愛好的關鍵節點,也是為終身體育打基礎、養習慣的最佳階段。一個人在走向社會之后,他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次數及質量是社會體育能否健康發展的軟因素。學校是培養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基地,是學生人格、行為養成的沃土,也是走向社會之前的一塊奠基石。我們當前社會體育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主要歸結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制度規范,體制健全;二是參與主體自我約束,人文環境健康良好。那么,學校體育在對社會參與主體培育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體育在作用于人個體身心發展的同時,同樣表現出不俗的社會功能,首先表現出來的教育功能是體育通過對人的身心的促進與發展,來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而體現出來的。體育在政治活動中也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體育作為一項在全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活動,在當今社會中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處理國際關系和民族關系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此外,體育在經濟、文化領域都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3.學校體育教育功能的深層次挖掘

3.1助推學校體育作用范圍,將學校體育后續影響力貫穿學生終身。改革開放30年的學校體育課程發展,使得學校體育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功能價值以及課程內容形式方面都發生了改變。改變了教育過程單純強調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傾向,同樣重視傳授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即終身體育的功能),學會生存(即強身健體的功能),學會做人(即適應社會的功能),但一切教育功能的實現是在整合學校體育資源的基礎上,嚴謹主客體教學行為而實現的。學校體育教育過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學校范圍內的教育手段以及教學資源配置一定程度上是阻礙學生終身體育行為培養的關鍵,在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上面實現拓展,整合學校體育相關的一切因素,包含來自校園體育團體,校園體育文化等各方面有利于體育教育發展的因子,能夠進一步滲透學校體育效能深度。學生終身體育的養成與對某一項體育專項技能的掌握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參與體育訓練、競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技術自信是保持持續參與的動力。但是,學生身體素質先天的差異性導致每一位同學不可能同時參與一項體育運動都能獲得同樣的身心體驗。學校體育應當是持久的,差異化的,目標設定層次性的培養周期。利用不同體育運動項目所呈現的技術特點,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3.2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彰顯學校體育教育的作用。賦予學校體育來自個人身體、心理、道德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休閑各層面眾多的功能作用,從宏觀層面提出了對于學校體育在社會各領域的期望。盡然隨著體育教育的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能夠給予我們所期望的效果。但是,學校體育的發展必須著眼于當前,著眼于學校體育本身,建立起具體的學校體育功能培養目標,才能寄希望于下一步發展。3.2.1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載體,搭建教學主客體之間溝通的橋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動機。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教學手段,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的輔助工具等同時作用于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意愿。因此,在客觀教學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充分挖掘教學主觀上的節點。3.2.2學校體育的功能體現在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運動訓練的銜接,學生體質健康的培養以及學生運動技能的習得等眾多層面。各因子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利用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主客體以及物質環境之間取得突破,培植學校體育教育的功能特色,優化創新學校本位的體育教育資源,使學生不僅成為主動學習的參與者,同時是學校體育文化的創建者;使教師從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知識的共享者,教育教學環境的維護者。

參考文獻:

[1]宋輝.教育學視野下中國現代體育的現狀與發展[J].中北大學學報,2014,30(4):114-117.

[2]王則珊.論從戰略上認識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5-6.

[3]揚子晚報網.2014年江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EB/OL].[2015-05-07].http://www.yangtse.com/jiankang/2015-05-07/517162.html

[4]石亞軍.人文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7.

[5]王健,潘凌云.人學視域下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現實探問與發展路向[J].體育科學,2013,33(11):17-25.

作者:田野 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