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自主課程價值研究
時間:2022-12-16 04:14:43
導語:小學體育自主課程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個性化、多元化教育需求不斷增加,校內教育資源供給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教育需求,使得家長不得不選擇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校外教育培訓高額的培訓費用和學生的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基于此2017年教育部聯合人力資源保障部等頒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文件,在指導意見中提出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因此深入體育自主課程開發豐富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內容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體育自主課程;小學體育;開展價值
自主課程是以校本課程為突破口,依據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特長、理想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評價,張揚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判斷、自主決定的能力,既能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又能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自主課程是政府性質的課后服務工作的主要體現形式,體育自主課程是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體育自主課程可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同時也是學校構建“特色學校”的重要支撐;更是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1.辦好體育自主課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差異,自主課程的開展情況參差不齊,選擇校外輔導機構依然是當前的主流。當前教育培訓機構眾多,絕大部分其性質為盈利性機構,其開辦的本質是為了盈利,受企業規模的影響,缺乏完善的準入和考評體系。高額的教育支出,嚴重增加了家庭負擔,據統計教育消費過高也是年輕夫婦拒絕二胎的重要原因之一[1];另一方面,送校外培訓學生途中安全是家長最擔憂的問題,學生的接送任務便落到老人身上,更有甚者夫妻一方放棄工作全職陪讀,這一現象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民生問題。如果在學校能夠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2]。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就能學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無疑為家庭節約了大量的經濟支出和時間成本,同時讓家長在工作過程中更安心,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體現。
2.開展好體育自主課程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途徑之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對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新教育理念及新形勢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家長也開始轉變思想,注重學生的特長培養,借助校外教育,培養學生特長或者其他能力。而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由此造成新的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影響教育公平。有的家庭沒有經濟能力到校外參加舞蹈、跆拳道、網球、籃球、足球等運動技能的培訓,從而導致學生之前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學校開展好自主課程使學生在校內即可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能在學校就能享受到校外培訓的技能輔導,興趣培養等,學生之間受教育的機會是平等的,這樣能有效的促進教育公平,同時也是國家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體現形式。
3.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現代學生觀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體育自主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體育育人的功能。首先體育運動有利于促進大腦思維活動,全面培養觀察能力,廣泛的記憶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純粹的智育及智育占絕對核心地位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而體育在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學生喜歡的體育自主課程類型,培養學生的個性,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和信念。比如:公平、尊重、合作、競爭等,使學生的道德信念通過體育自主課程再次得到強化。最后通過體育自主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審美情趣,運動中的形體美,動作美,節奏美都將給學生強烈的美感體驗全方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重視注重人人參與的過程,努力發揮體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作用;并加強學生個性的培養,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體育自主課程在開發過程中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空間。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拼搏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優良的品德。在體育自主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能夠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張揚學生的個性提供了條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確定學習目標、自我評價。一方面,小學生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在體育自主課程的開發及教學中,要精心預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激發體育學習的興趣。以興趣帶動學生,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情感態度,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融入到課堂中來。另一方面,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及家庭環境,導致他們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能達到同樣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要注重給與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利,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互評的優勢。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發展,實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知識,通過不同的方法,達到同樣的目標。
4.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階段,對實現終身體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3]。體育自主課程是基于學生的個人愛好,學習興趣,特長等進行開發,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學生的喜愛,會養成積極主動參與體育的習慣;通過體育自主課程進一步加強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創造全方位的體育的環境,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要從小抓起,在中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認真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體育活動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并與家庭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家校合育,樹立合意識,這就要求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行動起來,才能使陽光體育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早日實現健康中國的偉大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健康中國2030》、《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切實科學地關注小學生的體育習慣養成,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優良習慣,從而更好地確保體育鍛煉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讓他們健康、快樂且全面地成長。體育自主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技能水平,發展學生基本身體素質及活動能力,增進學生體質的同時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4-6項體育運動技能,為學生終身。
5.體育自主課程是學校構建“特色學校”的重要支撐
學校結合實際情況,以自主課程為突破口,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為切入點,圍繞“健康第一”這個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體育自主課程,使特色學校的創建多了一條選擇之路。走訪得知,學校在體育自主課程的開發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多樣化的體育自主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課程,特別是當學生開始擁有足夠的選擇權利和選擇空間時,學生在決定課程開發活動走向中的意義就更加突出了。在選擇體育自主課程的時候,絕大部分學生能夠選擇到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生均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行選擇,體現出學校自主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體驗,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除了足球籃球的體育自主課程外,還組建了足球、籃球社團,學生體育技能不斷提升、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也不斷得到增強。同時以足球、籃球作為學校品牌體育項目,創建學校體育文化。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進一步強化團結、進取的精神。通過學生籃球、足球特色項目的技能培養,形成學校體育特色品牌,打造學校陽光、健康的體育文化。學校足球隊多次參加遵義市小學生足球聯賽,均榮獲冠軍。學生也能夠的積極參與足籃球鍛煉,學校的足球和籃球體育自主課程已經形成本校特色。目前,學校通過體育自主課程的開發,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將以此為突破口,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構建魅力體育課程體系,促進師生和諧發展,助推學校發展。
6.研究結論
目前國內很多學校已有開展自主課程,自主課程開展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有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校開展的興趣課、活動課、和拓展型課程等。為他們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通過體育自主課程為突破口,努力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對實現教育公平、增進人民福祉、建設全面小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通過家長的參與,和學生一起鍛煉,增加和孩子交流時間,從而促進親子關系,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閆志剛.解碼二孩時代家庭教育消費“圖譜”[J].人民周刊,2016,(8):36-37.
[2]佚名.解決家長接孩子難題———教育部出臺意見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J].廣西教育,2017,(20):24-25.
[3]楊丹丹.終身體育思想下家庭、學校、社區體育和諧發展的理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4]萬明春,朱福榮,龔春燕.校本研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回歸[M].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8.
作者:尚詩念 姬青林 鄧興林 單位:遵義市播州區保利小學
- 上一篇:小學體育課拉丁舞教學研究
- 下一篇:女性高管內部控制質量與投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