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陽光體育論文

時間:2022-05-20 03:32:15

導語:學校陽光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陽光體育論文

學校體育管理中,政府、學校、教師、學生、主管體育教學的領導、學生體育社團等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參與學校體育管理過程的目標、動機、方式各有差異,因此,他們在學校體育管理這一特定的利益分配場域中經歷著反復的利益沖突與博弈。實質上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就是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博弈或行為協作的制度變遷過程,其結果是各利益相關者對學校體育資源及其附屬品的再分配。其中利益沖突是主題,即利益沖突是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核心內容,它影響著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方向、速度以及內容。

1管理變革與陽光體育二者間的關系

陽光體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項體育資源、條件拓寬學生的體育學習和活動空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徹底改變學生體育課結束即停止體育活動的現象,使學生的體育活動由課內延續到課外。體育課不可能在學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內容,陽光體育就是要將學生帶出體育課堂。陽光體育運動具有完全的開放性,接納在校的所有學生,倡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體育項目,活動的內容、時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國家提出億萬學生參與其中的“陽光體育”運動,需要較充足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體育信息資源以及體育人力資源等體育資源作保障,離不開學校體育的指導與支持。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配合體育課教學,保證學生平均每個學習日都有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育計劃,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兩項日常鍛煉的運動技能是陽光體育開展的目標之一。學生要科學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項運動技能都離不開體育教師的教授,離不開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這就決定了陽光體育的順利開展必須與學校體育教育緊密結合。學校體育資源相對豐富,應充分利用自身的體育資源優勢,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體育教學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陽光體育運動提供便利,切實做好陽光體育工作。

2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國思想家霍布斯明確指出:“在所有的推論中,把行為者的情形說明得更清楚的莫過于行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關系無時無刻不在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馬克思也曾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3]”個人有自身利益,階級有階級利益,國家有國家利益,社會行為的發生、發展與利益有密切的關系。社會是一個充滿著各種各樣利益矛盾的集合體,學校體育管理領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意志在學校體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學校、體育教師等只是學校體育政策的執行工具。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體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價值觀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體育管理從單一的利益相關者逐漸演變成政府、教職工群體、高校行政人員、學生群體和社會合作辦學者等。學校體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漸分化,形成了有著不同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利益主體并存的局面。我國學校體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中央政府有限放權,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組織取得自主權,體育教師、在校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權,政府、學校、教師、學生、主管體育教學的領導、學生體育社團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帶來利益沖突。如果不對利益沖突進行有效管理,會對學校體育發展甚至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生個人的發展造成影響。學校體育管理變革過程實質上是利益結構重新調整的過程,而利益調整就會使部分人受益,相反還會使部分人利益受損。目前,學校體育資源的分配已經越來越呈現出一種集中化趨向,而這種集中化與不同利益主體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影響有關。而不同利益主體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影響與能力有多有少,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效果對不同利益主體亦有正面與負面之分。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利益相關者進行如下分類:表1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利益相關者分類第一類是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影響力強,左右學校體育資源分配的政策決策,決定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方向和進程,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結果對其最有利的群體。該群體主要有各級體育行政領導部門、學校體育的研究者、分管體育的學校領導等。第二類是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影響力較弱,然而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效果卻對他們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營企業老板,他們雖然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無直接影響,但卻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希望學校體育能夠培養出更多未來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員工。第三類是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有影響力,但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對他們沒有效果甚至會有負效果的群體。這類人群以體育教師為主,體育教師影響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力量是很強的,但分離出來,他們又是學校體育管理變革過程中某些利益的損失者。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對體育教師的學識、素質、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需要體育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滿足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成為管理變革的阻力。第四類是不能影響學校體育管理變革進程,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成效很難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體,這是一個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弱勢群體,以廣大學生群體為主。普通學生無論在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方案的制定上,還是在學校體育計劃的執行上都無法施加有效的影響。

2.3利益沖突

任何制度或體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問題,也包含著深層次的利益沖突,學校體育管理變革也無法避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表面看來是對學校體育管理活動主體行為的進一步規范化的過程,實則是對學校體育利益相關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過程。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就是要改變各利益相關者在學校體育資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變革獲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變革喪失利益而阻攔改革。學校體育開展的順利與否取決于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博弈。學校體育改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特定的主體,而不同主體之間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這樣勢必會影響到不同利益主體對學校體育改革的認識。實際上,目前學校體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沖突使然。為了均衡學校體育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利益矛盾,推進和實現學校體育平穩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以協調學校體育管理中的各種利益沖突,確保利益實現均衡分配。

3學校體育管理制度變革中的利益沖突原因

3.1低層利益相關者話語權缺失

話語權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社會地位,并為其他集團所認識的過程[4]。而現實情境下,我國學校體育管理之中的體育教師以及學生組織化程度較低,呈現出“原子化”狀態,低層利益相關者難以依靠組織的力量與上層利益相關者進行博弈以實現個體利益。

3.2低層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邊緣化

我國現行學校體育管理體制是一種“壓力型”體制,這種管理體制特征就是層級管理,下級執行上級任務,并接受上級的考評,以決定干部榮辱與升遷,營造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壓力。出于政績或迎合上級部門、領導的喜好,部分學校在學校體育管理中常常優先考慮如何獲得更大的政績,很難真心考慮學生、教師的意愿,結果造成低層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被邊緣化。

3.3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

學校體育管理的最終落腳點應為一切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參與學校體育管理監督具有直接的參與性特點,然而作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層利益相關者的學生缺乏話語權,被排斥在學校體育管理決策之外,進而難以對學校體育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造成學校體育管理決策偏失低層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偏好,難以達到學校體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關者與學校體育管理變革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動態關系,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會涉及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利益相關者的態度與行為將直接決定學校體育變革能否順利。同時,不能忽視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可能是潛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沖突主體,構建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支持性的穩定互信關系,走向利益均衡,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有著積極的意義。走向利益均衡首先應著手構建起學校體育管理利益需求表達與利益驅動機制。

4.1利益需求表達機制

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參與是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疊共識”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與操作性,“重疊共識”的達成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表達。因此,以低層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為切入點,進一步暢通與完善學校體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達機制,是達成各利益主體“重疊共識”的必然選擇。可行方案不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這個理想化的過程中,參與是廣泛的,參與者是充分知情的,話語商談本身是無壓制的,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態度與需要”[5]。如果從上到下的模式依舊占據統治地位,總體的學校體育管理變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少數專家小范圍設計的結果,那么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效果就會與所設計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無疾而終。如果在決策者看來體育教師以及學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標、被調配的資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難以進行。要不斷開拓所有的便于低層利益相關者表達自己真實需求的渠道,將分散在人群中橫向循環的信息通過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來,并及時地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反饋,以便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4.2利益驅動機制

學校體育管理變革需要多元主體參與,每一類主體都是學校體育管理的既得利益相關者,都有著不同主體地位、作用以及職責。目前,政府作為高校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主要決策者,對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缺乏興趣,那么,學校的積極性再高也無濟于事。若要政府充滿學校體育管理變革的動力與壓力,需要媒體積極宣傳、營造改革的社會氛圍,需要學者為政府提供可靠的依據、科學的方案,更需要各利益相關者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學校體育管理變革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學術的支持,教師的行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在以往的學校體育管理變革中,雖然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的體育教師、學生等具有強烈的變革愿望,但并未將改革視作己任,集體等待“救世主”的現象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校體育管理變革利益驅動機制的缺失,即并不會因為誰推動改革而受到獎勵。因此,政府或者學校應該設立學校體育管理改革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鼓勵打破僵局。

作者:高奎亭殷志棟段杭霍鵬峰宋偉鵬單位: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