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中學體育課程“走班”教學

時間:2022-03-29 09:42:24

導語:簡論中學體育課程“走班”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論中學體育課程“走班”教學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大多比較單一,加上教師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課程中的教學項目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甚至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學效果不高。而采取走班的教學形式,能夠通過民主選擇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教學內容,在大大提升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有利于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1中學體育課程實施走班教學的目的

1.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育課最主要就是以幫助學生達到體育鍛煉為目的,從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通過走班教學的形式,可以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學生可自行選擇喜歡并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有利于實現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1.2鍛煉學生的體育素質。與傳統體育教學形式不同的是,通過走班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或是教師為學生量身打造,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綜合性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并不單一只訓練學生的長跑能力或是跳躍能力等,而是從學生的體質和興趣出發,綜合鍛煉學生全身機能,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中抽出身來,提升自身的體育素質。1.3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中學生由于繁重的學業壓力,通常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平時很難抽出時間鍛煉身體。加上體育課的內容本身不具備吸引力,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和期末成績而簡單進行鍛煉,這樣不僅難以鍛煉身體,甚至會由于猛烈運動,導致身體吃不消,患上疾病。但是通過走班教學,學生在平時就可以與伙伴們一起參加體育活動,更善于融入集體生活的同時,從而緩解繁重的課業壓力。

2中學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2.1中學體育教學不受重視。從傳統概念上來講,大多數教師認為體育課程應以理論講述為主,忽視了體育活動和競技項目的重要性。甚至一些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和學生的成績,利用體育課的時間補習其他學科,剝奪了學生鍛煉身體的機會,因此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過于重視體育理論的講述,課堂氣氛沉重,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很多體育技能的訓練超過了學生的身體負荷,難以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2.2教學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現如今,中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思想觀念也相對落后,再加上無法根據學生的身體需求設計合理的體育項目,導致許多教學內容相對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不少教師認識到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將項目訓練落實到實際考核中來,設計了形式多樣的體育項目教學,如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及瑜伽等。但是在設計這些項目之前,教師沒有提前了解學生的基礎和興趣,這樣直接讓學生進行大幅度練習,會損害學生的身體機能,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也難以達標。2.3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健全。中學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完善的理論知識儲備,還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相關教學經驗。但是中學教師往往缺乏這些方面的能力,不僅所學專業與體育毫不相關,甚至并不具備專業的體育素質和教學經驗,許多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擔任,身體嚴重吃不消,因此體育課程教學的展開也不盡如人意。

3中學體育課程走班教學的策略

3.1體育走班的課前準備工作。3.1.1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內容。隨著體育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教材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課程安排等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為了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當代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需要教師充分把握體育教材的內容,從理論基礎入手,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和教學計劃,制定科學的體育課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走班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走班教學并不意味著顛覆傳統教學內容,更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3.1.2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走班教學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及自身優勢進行選課。因此,為了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好完備的調查工作,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身體素質,對學生的特長、愛好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為其量身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體育課程。同時,為了防止在選課過程中出現跟風現象,需要教師采取匿名的形式,學生選擇想要上的課程,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3.1.3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體育走班教學只是一種形式,學生雖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喜歡的課程,但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依然要受教師的引導。因此在實際授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意愿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構建完善的體育走班體系。在初步建立體育走班形式之后,教師需要落實體育教學內容方法以及考核體系能方面的建設,并針對不同的體育科目安排教學實踐,實現體育教學目標。3.2體育走班教學的具體策略。3.2.1注重走班教學中的主體性。首先,選擇項目過程中的主體性。體育走班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建立自信心。在充分調查學生興趣愛好之后,增加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和共享性,為學生構建完善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其合作意識。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教師要充當把關人的角色,從學生的選擇中挑出精品。其次,注重班級授課的主體性。學生雖然選出了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但是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因此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要認真做好統籌工作,采用分層教學法,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充分融入課堂。3.2.2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過去以理論為主的體育課堂,氛圍大多沉重,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心,也難以真正鍛煉到身體。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需要增加體育課堂的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加強鍛煉。通過走班教學,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喜好之后,就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將這些內容呈現出來。例如,對籃球教學中投籃的教學,教師可以將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接力投籃比賽,投籃數量多的小組可以獲得自由活動20min,這樣學生們躍躍欲試,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真正得到了體育鍛煉。3.2.3進行探究式教學。當代中學生體育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完備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較高水平的體育技能,提升自身的體育素質。因此,在走班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升其合作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隨時與學生保持溝通,學生對于一些不懂的體育競技規則,教師要耐心講解并客觀評價,多多鼓勵學生,為其建立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促進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成果。

4結語

在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實施走班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之余,享受集體活動帶來的樂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走班教學,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注重走班教學中的主體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進行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鍛煉身體,從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牟希剛.體育選課走班教學與興趣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21):239.

[2]張帆.體育課選課走班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10):144-145.

作者:肖傳菊 單位:成都市龍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