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器材室學生自主管理的嘗試
時間:2022-09-09 05:23:17
導語:中學體育器材室學生自主管理的嘗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于體育的不斷重視和學校體育的不斷發展,學校體育器材的需求也逐步得到了滿足。但在這個過程中體育器材的管理卻沒有跟上腳步,導致了器材的過度消耗和體育資源的浪費。學生自主管理不但緩解了教師的管理壓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保障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自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以來,全國各中小學積極響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財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陽光體育活動:球操、體育社團、學校運動隊等不斷增加。對于體育器材的需求與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管理員不僅要將各類器材整齊歸類擺放,定期維護、報損,同時還要使課間活動器材領用借還高效有序的進行。
一、學生自主管理器材室的意義
學生自主管理器材室,由一名教師管理多名學生負責的情況下完成器材室的整理、歸納擺放、日常衛生、與器材的領用借還、維護保養、報損、以及自制器材的制作等。學生自主管理器材室可以減輕教師的管理壓力,更加科學有效的提高了課間活動時器材借還的效率,降低了器材的損耗。同時,對于學生也增強了主人翁意識,提高了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和責任心。
二、體育器材室學生自主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保障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和學生課外活動各項目的順利開展,學校必須重視器材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強器材的管理與保養。1.器材室管理人員的不足。當前很多中小學存在著“器材富裕,管理不足”的困境,很多學校器材管理員由一名體育教師兼職,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師無法做到對器材室管理的科學有序,使得教師的管理只留于形式。器材的領用借還成了“誰用誰拿”,無記錄、無維護、無報損,導致大量的器材破損遺失。學生自主管理器材室,由教師負責對學生管理員進行崗前培訓,讓學生認識所有的器材,學習各項職責與規定,器材使用的規范,簡單自制器材的制作,將學生從一名器材的使用者向管理者轉變,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器材管理員隊伍,緩解教師的管理壓力更加科學的對器材進行管理日常維護及報損,同時將器材的科學使用方法傳播到學生中間。2.提高大課間及重大體育活動時器材借還的效率。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是對學校體育器材管理的一大挑戰。它有著:器材使用量大、種類廣泛、借還器材時間集中等特點。因為教師需要記錄,清點器材,并告知使用注意事項,面對幾十個教學班同時借還,在一個小時的活動中常常需要十分鐘至二十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樣大大的降低了學生活動的時間。讓學生參與管理后可以采用分流管理器材,開放多個器材室或制作簡易的樓梯外掛式器材架,根據器材的使用頻率和使用場地的就近原則進行存放,在分流器材的基礎上采用承包制讓學生管理員一人或多人負責一個位置,完成器材的借還與維護。3.提高器材使用壽命。學校體育器材出現破損消耗,多數是因為學生缺乏愛護器材的意識和器材正確的使用方法。例如籃球課上學生坐在球上休息,跳繩課上用跳繩“拔河”,體操課上用體操棒“互搏”,拉拽籃球網排球網,在跑道上拖拽體操墊等現象。如何讓學生自主管理來避免這些學生行為呢?每學期將固定的器材架或固定量的器材交于所負責的學生,期末根據器材的損耗進行評估,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學期對學生進行表彰獎勵,這樣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管理的積極性在班級中傳播愛護體育器材的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同時加強體育器材管理者的器材使用常識以及各類器材保養的知識。作為管理教師除了要做好管理好學生管理員的同時,每學期末要組織大家做好器材的整理入庫,領用借還記錄的回收,分析器材消耗是否合理,消耗器材的原因并及時改善,歸置破損器材及時報損,做好下學期器材購置計劃。4.豐富學校社團文化,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學生器材管理員不是“抓壯丁”,每天只負責幫老師管理借還器材,而是以社團的形式將學生組織起來的,除了對器材進行日常管理外還可以開展自制體育器材的活動,并有專職教師進行指導,以每年各省市級的科技創新自制教具創新大賽為目的,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及實踐動手能力。學校每學年開展自制器材展評,通過展示由教師和同學們參與打分進行評估,同時,每學年還將對分管器材的學生管理員進行評比,對于各點器材借還效率高,器材損耗少,記錄清晰,及時保養的管理員予以表彰。通過豐富社團活動對于學生也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其一,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在器材制作和維護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發揮動手能力,將所學到的各種知識應用于其中。其二,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交際能力。當前中學生除了部分班干部外大多數學生管理能力不足,對于管理能力較差的同學來說,首先接觸對物的管理能起到一定的過度作用,降低他們的恐懼心,讓他們大膽的與人交際。其三,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器材制作的過程中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需要他們堅持不懈發揮團隊的力量相互鼓勵共同面對。
參考文獻:
[1]李靜.論學校體育器材的科學管理與高效利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3)
[2]于世海.體育器材分流管理的設想與嘗試[J].體育教學,2014(4).
作者:王懷棟 單位:嘉峪關市實驗中學
- 上一篇:網絡經濟時代經濟法問題探析
- 下一篇:淺談民法典時代的商法立法體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