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傳統文化對貿易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2-08-21 03:18:10

導語:中哈傳統文化對貿易的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哈傳統文化對貿易的影響研究

【摘要】傳統文化差異會影響兩國的經貿合作關系,如何讓中哈傳統文化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中哈兩國的貿易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但是數據顯示,兩國的貿易總額在倡議推行的前幾年卻開始下滑。分析兩國的貿易現狀,發現2019年中哈貿易總額重新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增幅較大。此外,中哈傳統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語言差異和民族風俗差異。據此,文章建議中哈兩國加強跨文化貿易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哈,傳統文化

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帶來了新的貿易機遇。哈薩克斯坦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位置,不斷加深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系,其更是成為中亞五國中唯一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國家。傳統文化是國家、民族的根基,對其有著深遠的影響。語言文化差異,造成跨國貿易的溝通障礙;民族風俗差異,影響著各自的貿易習慣。因此,在跨國貿易中,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哈兩國的貿易現狀以及兩國的文化差異,并據此提出相關建議,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有關中哈貿易現狀問題,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李佳(2016)[1]通過研究指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哈貿易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并從三個方面論證了中哈經貿合作的必要性。葉那爾(2019)[2]研究指出,哈薩克斯坦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雖然中哈貿易額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有所降低,但是兩國的貿易結合度卻得到了提升,并通過模型論證出中哈貿易目前還是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徐勝利(2016)[3]對中俄傳統文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文化在中俄兩國深化貿易合作關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張帆,劉佳惠(2017)[4]對傳統文化的對外投資影響作用展開研究,分別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論證了中國文化在對外投資中的作用。同時,他們從思維方式、價值觀和人才培養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綜上所述,現有文獻較多聚焦在中哈貿易現狀研究方面,而針對中哈傳統文化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這是本文的選題意義所在。

二、中哈貿易現狀

(一)中哈雙邊貿易金額。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哈2019年全年實現雙邊貿易金額超200億美元,達到220.7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11%。中哈雙邊貿易額自2015年開始跌破200億美元大關,2019年重回這個關口,給兩國的貿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其中,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92.6億美元,從中國進口128.1億美元,中國實現貿易順差35.5億美元。“一帶一路”戰略給中哈兩國的貿易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貿易額的不斷增加也給兩國的貿易合作帶來了希望。自2012年起,中哈兩國的貿易額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原因主要基于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和不穩定的經濟環境。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兩國的貿易額再次回到200億美元大關,無疑穩固了兩國的貿易合作關系。(二)中哈雙邊貨物貿易商品。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9年中哈雙邊貨物貿易的商品排列前五的有:礦物質產品、賤金屬、機械器具、化學產品以及紡織原料。其中,礦物質產品貿易金額達到39.97億美元。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礦物質產品、賤金屬、化學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中國對哈薩克斯坦出口商品中排位前五的則分別是機械器具、賤金屬、塑料橡膠、紡織原料及運輸設備。

三、中哈傳統文化差異

(一)語言差異。貿易是商務活動,其交流主要是商務用語,語言差異必然引起商務用語的差異。在中國,漢語是官方用語;而在哈薩克斯坦,則有兩種官方用語:哈薩克語和俄羅斯語。語言文化中蘊含著商務禮節,只有了解當地的語言文化,才能更好地明白商務用語和商務禮節。(二)民族風俗差異。民族風俗是當地的習俗,而貿易活動作為公共活動,掌握適當的民族風俗是必要的。在中國,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但是,中國是以漢族為主,了解漢族的民族風俗能起到促進商業貿易的作用。哈薩克斯坦則有130多個民族,但超過80%的民族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也需要了解伊斯蘭教的習俗。同時,哈薩克斯坦人民將綠色看作是吉祥、幸福的象征,這也是對哈貿易活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哈貿易關系會不斷得到提升,此時熟悉并掌握中哈貿易活動中的民族風俗差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結束語

“一帶一路”戰略將中哈貿易關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哈薩克斯坦更是成為中亞地區唯一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國家。雖然中哈雙邊貿易金額從2012年起開始出現下滑,但是最近兩三年卻一直在回升,2019年更是重新突破200億美元的大關。中哈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為語言差異和民族風俗差異。建議中哈兩國加強培養跨文化的貿易人才,促進中哈貿易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經貿合作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葉那爾.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問題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9.

[3]徐勝利.中俄傳統文化交流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110-112.

[4]張帆,劉佳惠.傳統文化及地理因素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7(20):54-55.

作者:吳迪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