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紋飾在現代紡織服裝的運用

時間:2022-04-13 02:38:02

導語:古越紋飾在現代紡織服裝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越紋飾在現代紡織服裝的運用

摘要:古越大地上,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的過程孕育了紋飾,將自然事物提煉形成圖案,用作生活裝飾和點綴。探討古越圖騰文化與紋飾發展之間的聯系,并就蛇紋飾、鳥紋飾的文化內涵與發展演變進行詳細闡釋。梳理古越紋飾的主要形式及文化內涵,把握古越先民文化和中華傳統精神,尋找現代紡織服裝設計應用靈感,對傳統紋飾進行傳承創新設計,重新認識中國文化并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關鍵詞:古越紋飾;文化內涵;發展演變;現代紡織服裝應用

1古越的圖騰文化與紋飾

圖騰文化是在人類與大自然相處中發展起來的復雜體系。每個部落或氏族都有屬于自己的圖騰崇拜,一般是將動物、植物等這些自然物種奉為先祖,懷有敬畏和崇拜之心。隨著氏族的發展,圖騰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展,它成為一種基本紋飾圖案,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服飾、文身、兵器、陶器及日用品等[1]。有時是將圖騰抽象出來直接作為圖案,有時是將圖騰的顏色、花紋、身形等形態一一表現出來。由圖騰文化發展起來的紋飾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并逐漸形成特色,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意識與文化。古越常用的紋飾種類較多,不僅有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而且還包括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事物。古越紋飾是探究古越文化的重要部分。

2古越文化中的主要紋飾

2.1蛇紋飾。2.1.1蛇紋飾的文化內涵。《漢書•地理志》引巨攢語:“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2]。”說明古越主要生活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現在學術界大多認為蛇是古越圖騰。《爾雅•釋地》郭璞注:“江東呼兩頭蛇為越王約發[3]”。把蛇當作裝飾物體現了崇蛇的風俗習慣,當時這種蛇形約發由王佩戴,這也側面反映了蛇特殊崇高的地位。由于古越所處地理位置大多屬于南方。這里氣候溫暖濕潤,非常利于蛇的生存與活動。古越人崇尚蛇紋飾主要有三層文化原因:其一是恐懼,毒蛇是一種危險的動物,對人的生命會造成一定的威脅,常有人因被蛇咬而喪失生命,因此將蛇作為文身的圖案,以此保佑平安;其二是神秘,為什么被咬了一下就致命?為什么會蛻皮?這些使人們感到驚奇但又無法解釋;其三是羨慕,遠古時期,繁衍對人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蛇有強繁殖能力,這個方面可大致理解成生殖崇拜,人們把蛇奉為圖騰意在提高生育能力、子嗣綿延。所以古越把蛇當作神圣物種。2.1.2蛇紋飾的發展演變。蛇圖騰紋飾隨著歷史的演變不斷發展,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如圖1所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在器皿上的蛇紋數量很多,從具象逐漸發展成為抽象圖案,在其基礎上還演變出了龍紋。蛇紋在龍紋出現之后,地位有所下降,蛇紋裝飾物也日趨減少。蛇紋雖然使用頻率下降,但始終在民間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特定的民族、場合中,蛇紋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4]。蛇是十二生肖之一,蛇始終具有神秘莫測、靈活多變、健康長壽、百折不屈的吉祥寓意[5]。時至今日,它仍然寄托著人類的美好愿景。2.2鳥紋飾。2.2.1鳥紋飾的文化內涵。古越地域寬廣,除了蛇紋飾外,還存在其他圖騰。有學者提出,就浙江而言,當時的于越還存在著鳥圖騰[6],如圖2所示。鳥作為大自然中有靈性的動物之一,與古越農耕文明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古越主要位于南方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多是森林、河流、沼澤,生態環境優良,適合農作物生長,也適合鳥的生存與棲息。《越絕書》有記載,“大越瀕海之民,獨以鳥田”,說明當時人們對鳥的尊重[7]。鳥田是一只禽鳥幫助越人耕田的感人故事,也是鳥圖騰文化現象非常直觀的體現。古越崇鳥主要可能有以下兩個文化原因:一是感恩與期盼,有一些益鳥會幫助人們解決部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同時人們還可以從鳥的遷徙時間判斷農作物的生長與收獲,所以就對鳥充滿好感,希望鳥能夠一直這樣幫助人類,也祈求豐收。二是羨慕[7],鳥有一雙翅膀,可以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間,無所拘束,人們希望能夠像鳥一樣活潑奔放。古越的崇鳥文化是古代農耕文明長期發展的結果,它從側面體現了該地區該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包括了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是研究古越文化的重要方向。2.2.2鳥紋飾的發展演變。當時古越地區服飾中鳥紋飾以鳳凰(孔雀)、喜鵲、仙鶴、雞等居多[8],鳥圖騰作為一種信仰已經深深烙印在人們腦海中,持續影響著古越以及后世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秦漢時期,器物上的鳥種類增多,鸞鳥、燕子、鸚鵡、麻雀等都表現得惟妙惟肖,同時還創造出鶴、鳳凰等鳥紋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隨后隨著道教、佛教的興盛,鳥紋樣注重形式美,均表現出簡單、純凈的個性特點;自宋至清,鳥紋樣往往在裝飾的基礎上存在著一些寓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9]。總而言之,各個時代的越文化鳥紋樣受當時的社會風氣所影響,表現出不同的形式與內容,但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積淀和文化積累,它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紋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古越紋飾在現代紡織服裝中的應用

3.1色彩。色彩是紡織服裝給人的第一直觀感覺,色可以較形先進入眼簾,尤其是人們所偏愛的顏色,更加能夠吸引注意力,因此一般是先被色彩吸引繼而觀察內容。色彩在紡織品設計和生產中越來越重要,消費者也對色彩的要求越來越高。古時人們的生產力較低,古越圖騰的色彩也就比較單薄,可以將圖騰的常用色彩進行提取,直接使用圖騰色彩,或是減少圖騰原本的色彩,亦或是提取部分配色添加現代配色,使之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包括古典、自然、傳統、現代等,可運用在不同的服裝和紡織品當中。3.2紋樣。隨著紡織服裝的發展,紋樣的應用逐漸增多,紋樣在服裝和紡織品設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紋樣的使用,不僅能夠突出整個服裝和紡織品的重點,而且在無形中也增加了美感。古越圖騰留下了較為豐富的紋樣,要完成紋樣的創新,就要在原紋樣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首先對紋樣的內容、形式及相關寓意進行把握,了解背后的文化內涵,再進行應用。將紋樣進行提取,可直接選取某個部分直接使用,也可通過添加或減少的方式進行創新設計,常用的創新設計的方法主要有選取部分進行重復、組合、變形或打破重構等,也可以將具象紋樣變抽象,抽象紋樣變具象。同時,也可在把握紋樣的內涵的基礎上,取其形態、神韻等進行重塑,也就是在原始紋樣的基礎上尋找適合的形式美,如圖3、圖4所示。通過一些特定的方式賦予現代時尚因素,使紋樣新穎化,將帶有濃厚東方特色的傳統紋樣與現代紡織品結合起來,具有獨特的韻味。3.3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種形式因素有規律的組合,形式美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受形式影響逐漸培養起來的審美意識,并共同認為某一事物美與丑的判斷依據。古越紋樣在服裝、兵器等方面的應用講究形式美,因此這也是需要借鑒的一部分。主要有對稱均衡、對比調和、整齊統一、比例與分割等[10]。將這形式美運用在現代生活中,同樣可以使設計作品富有美感,更富有時代特征及意義。3.4面料。紡織品的主要風格與色彩、紋樣、面料息息相關,其中面料沒有色彩那么醒目,沒有紋樣那樣直觀,但卻有含蓄的效果,表現出獨特的觀感和觸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面料是紡織品服裝的主要載體,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還有明顯的裝飾美效果。可以對傳統古越服裝面料進行一定的研究并進行重新改造,主要的改造方式有變形、裝飾等。現如今,隨著新型面料的開發,紡織品服裝的形式各有不同,可以將古越紋樣使用在現代的新型面料上。也可以根據紋樣創造出利于展現紋樣的新型面料。由此產生全新的視覺效果。

4在紡織服裝中的應用前景

古越紋飾對我國的紡織服裝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世界的視野,傳統服飾圖案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的觀念變得開放,更多人愿意選擇獨特紋樣的服裝服飾,設計師將圖騰文化創新并應用在紡織服裝的多個方面,其中包括創意織物、旅游紡織品、家用紡織品、服裝、服飾等。對每種產品進行針對性設計,通過古越紋飾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體現各自的藝術魅力,這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古越紋飾也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代表,蘊含著中國最原始的審美意識及精神內涵。在現代社會中,更需要探討古越紋飾的繼承和創新,并不斷弘揚古越紋飾中所孕育的文化精髓,創造出富含傳統內涵且具有現念的設計作品,使得傳統紋樣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視野,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史延廷.鳥圖騰崇拜與吳越地區的崇鳥文化[J].社會科學戰線,1994,(03):109-113.

[2]許智范.談古越族的圖騰崇拜[J].南方文物,1991,(1):51-53.

[3]代岱.中國古代的蛇崇拜和蛇紋飾研究[D].蘇州大學,2008.

[4]李環羽,曾真,柒萬里.蛇紋樣在中國傳統裝飾中的應用[J].蛇志,2013,25(1):1-3.

[5]鄭軍.中國傳統吉祥寓意圖譜[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6]林華東.再論越族的鳥圖騰[J].浙江學刊,1984,(01):96-99.

[7]魏建鋼.千年越窯興衰研究[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8]梁惠娥,沈天琦.地域性服飾色彩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服裝學報,2016,(1):90-93.

[9]濮安國.中國傳統藝術(續)[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10]田甜.從中國圖案的發展演變看當代設計中傳統圖案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科技,2014,27(09):189-190.

作者:李智鑫 潘玲瓏 曹笑笑 單位: 1.紹興文理學院紡織服裝學院 2.浙江省清潔染整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