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分析
時間:2022-01-18 08:45:23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貴州黔劇藝術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有機融合的生動彰顯,也是文化多元場景下,認識貴州地域文化的鮮活載體。通過構建現(xiàn)代藝術傳承機制,真正實現(xiàn)民族文化傳播、貴州黔劇推廣的有效融合。本文將結合《貴州戲劇史》一書,分析貴州黔劇藝術的發(fā)展特征,探索貴州黔劇發(fā)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與非遺傳承機制,以期為當前適應多元文化傳承環(huán)境,推動貴州黔劇良性發(fā)展提供有效參考。由王恒富、謝振東主編,貴州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的《貴州戲劇史》一書,主要以貴州戲劇藝術為研究對象,從貴州的歷史沿革、貴州古代文化、貴州古代表演藝術、明清貴州戲曲的興起、貴州地方戲的成長、貴州少數(shù)民族戲劇、貴州儺戲群、貴州戲劇的成長成熟、貴州戲曲的艱辛和話劇的活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貴州戲劇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論述,提出了貴州的自然環(huán)境、原始社會的貴州石器文化青銅陶皿饕餮與夜郎文化、高原的器樂演奏與說唱藝術原始社會的貴州石器文化、歷代的境域劃分、貴州最早的演出場所、明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本地梆子形成、貴州揚琴坐唱、彝儺面具戲《撮泰吉》、河面曲子劇等多元觀點,為當前全面探索貴州戲劇藝術的發(fā)展機制提供了有序指引。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脈絡清晰,內容豐富
該書研究脈絡清晰,論述內容豐富,通過從貴州的自然環(huán)境、歷代的境域劃分、牂牁古夜郎國等角度提出了貴州的歷史沿革。該書從原始社會的貴州石器文化、青銅陶皿饕餮與夜郎文化、漢唐銅鼓文化的普及等視角分析了貴州古代文化,為讀者研究和認識貴州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礎。另外,該書通過從古代民族歌舞表演、高原的器樂演奏與說唱藝術、民族宗教儀式劇濫觴、貴州最早的演出場所等多元角度出發(fā),具體提出了貴州古代表演藝術。在研究貴州黔劇藝術的發(fā)展特征時,可以從以下角度出發(fā):貴州黔劇藝術原名為文琴戲、貴州揚琴、文琴及貴州彈詞,是貴州地區(qū)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最初,貴州黔劇在表達演奏時,多以揚琴伴奏,并采用分角色坐唱的藝術形式。在貴州黔劇藝術表達演奏過程中,通過使用揚琴、三弦及胡琴伴奏,積極傳達故事劇情,采用通俗易懂的歌曲臺詞,深受大眾喜愛。黔劇音樂藝術是以貴州揚琴說唱音樂為基礎,從地方其他戲曲劇種以及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音樂創(chuàng)作素材,并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藝術形式。
二、視角宏觀,解讀深刻
該書研究論述視角宏觀,整體解讀深刻,通過從明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弋陽腔進入、昆曲的傳入、本地梆子形成等角度對貴州黔劇藝術的發(fā)展歷程進行論述,完整論述了明清貴州戲曲的興起。另外,該書結合花燈戲、貴州揚琴坐唱等藝術形態(tài),為當前實現(xiàn)貴州地方戲的成長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從侗戲、布依儺戲等角度,具體分析了貴州少數(shù)民族戲劇。作為《貴州戲劇史》的專門課題研究成果,通過吸納建國以來貴州戲劇理論研究的科學成果,并有所創(chuàng)新,為讀者全面、充分了解黔劇藝術提供了完整指引。在貴州黔劇發(fā)展進程中,保留了濃厚的藝術特色,在唱腔方面,通過以貴州方言演唱為基礎,使用貴陽官話及黔西話,其中的聲音、韻調都彰顯了鮮明、獨特的藝術個性。從貴州黔劇唱腔看,主要為四句式板式變化體,通過采用七言十言為主的唱詞,遵循平仄偶句押腳韻的表達規(guī)律,形成了上下句式,板式變化為主,單曲體為輔的唱腔方式。
三、聚焦應用,啟迪未來
該書聚焦貴州黔劇的發(fā)展應用,探索了非遺傳承環(huán)境下貴州黔劇的發(fā)展進程,通過對貴州端公戲、黔東的儺堂戲等內容進行論述,使讀者對貴州儺戲群形成了完善認識。另外,該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運用社會文化學的知識,把貴州戲劇的孕育、生成、發(fā)育、成熟、發(fā)展和繁榮的源流演變,放在貴州經濟和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的社會歷史大背景中進行考察,聯(lián)系中原文化對貴州本土文化的影響以及貴州文化與巴蜀文化、湘楚文化、滇文化、八桂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探討這些文化對貴州戲劇的影響,挖掘貴州戲劇歷史的亮點,讓讀者真正了解貴州戲劇的真面目。在探尋多元藝術交流與融合空間進程中,需要充分保留貴州黔劇非遺特色基礎,通過盡可能回歸貴州黔劇藝術的本真面貌,全面拓寬藝術傳承空間與生命力。貴州黔劇藝術,唱腔連接靈活自如,樂曲情景豐富,在戲衣選擇與應用方面,通過融合民族特點、劇情和人物性格形成了黔劇戲衣的個性美學。該書系統(tǒng)化闡釋了近現(xiàn)代貴州戲劇興衰榮枯的變化,突出地探討了貴州戲劇在建國后50多年來的發(fā)展變化歷史和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當前做好貴州戲劇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工作。在多元文化場景下,黔劇藝術面臨的生存困境日益突出,其中既有傳承力量的斷層影響,也與黔劇藝術時代化傳承體系不完善相關。為此,要以非遺傳承的時代環(huán)境為基礎,通過激發(fā)大眾參與傳承的良好心態(tài),在保留黔劇藝術特色的前提下,全面拓寬黔劇藝術的生命力。
作者:孫婷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