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與城市文化建設分析

時間:2022-08-19 03:22:56

導語:公共文化服務與城市文化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文化服務與城市文化建設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文化的含義、主要特點和構成要素,分析了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和現狀,闡明城市文化對于現代城市發展的意義所在,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市文化的內涵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內容,揭示了公共文化服務對于城市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和助推作用。

關鍵詞: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的含義

(一)城市文化的概念。城市是一種特殊的、集物質與精神于一體的居住模式,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迄今為止人類聚落的最高級形式。文化是人類改造自身、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動及成果,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國外學者對于城市文化的理解常常從城市的功能性著手,普遍認為城市是文化的載體,城市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城市文化包括物質和精神兩部分。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的基本使命和未來建設都應圍繞文化主題展開。R.E.帕克認識到城市構成要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城市不僅是物質要素的集合,還應該有外延的精神性要素。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站在更高的人類文化和世界歷史的高度來評價城市在文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一些學者從政府與市民的角度來探討在城市文化塑造過程中,城市對市民應承擔的責任以及市民的主導地位。國內學者通常從城市文化的構成要素和形成過程出發,認為城市文化是城市在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各種抽象概念的總和,城市文化是城市發展和進化的重要助推劑。城市之間的區別源于城市文化不同,城市文化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氣候條件、經濟水平、科學技術、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隨著城市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消亡而消亡。(二)城市文化的構成要素。作為人類文明進步最集中的體現,文化之于城市,是“城市之心”,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生態由內而外的力量展現,是提升凝聚力和競爭力的必要保障,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國民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是堅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重要內涵,只有積極凝聚城市文化力量,以開發城市文化資源為抓手,凝聚人心,構建精神家園,才能使國人的文化自覺和大國的文化自信得到更好的煥發和彰顯。1.文化傳播要素。城市文化傳播是指一座城市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城市內部及外部傳遞與本城市文化相關信息的過程。對這一過程產生影響的各方面因素的集合就是文化傳播要素,包括城市媒介、城市形象和品牌樹立及推廣等方面的內容。2.文化開放要素。文化開放強調城市對外來人口、文化、經濟等的包容和開放程度以及參與國內和國際文化競爭的能力,重點表現為城市對外文化貿易和吸引文化消費投資的能力,反映了一座城市文化的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高低,從具體指標來說,體現了城市文化外化發展的效果。3.文化資源要素。城市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礎和提升的重要來源。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普遍存在模式單一、觀念雷同、效率低下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保護機制以及對文化資源遺產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對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對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缺少整體的規劃布局,不能對資源予以有效整合,特別是對城市整體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缺乏足夠重視,在文化產業發展熱潮的鼓舞下,對文化資源盲目開發、低效的粗放開發以及掠奪式開發,造成文化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此外,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沒有能夠很好地體現城市的特色,造成建設雷同、千城一面。

二、城市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意義

作為文化大國,我國的許多城市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文化資源與發展城市文化,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各界的關注焦點。城市固有的文化資源只是基礎,必須結合城市的發展現狀、時代的發展脈絡進行合理規劃,才能讓城市得到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國許多城市文化同質化發展嚴重,文化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雖然近年來有一定改善,但是城市文化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然還有很大差距,面臨較大的危機與挑戰。良好的城市文化建設不但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人的道德修養、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能增強城市的魅力、活力、自信力和凝聚力,促進城市對內和對外的文化交流。經濟越發達、國力越強盛的國家,越重視城市文化建設。城市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等文化戰略,為城市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加快。

三、公共文化服務與城市文化建設

影響城市文化的因素既包括具有美感的建筑等物質文化,也包括人們的行為和面貌等精神文化;既包括自然風貌、天然景觀等自然文化,也包括反映民族歷史發展過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既包括反映地域特點的地方文化,也包括引領世界潮流的時尚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既要對各種文化兼容并蓄,集約開掘,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立足優勢文化資源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公共文化是城市的基礎文化,對塑造城市文化具有深遠意義。上述的各種文化都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公共文化服務是展示這些文化的平臺。建筑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自然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時尚文化都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來展示。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往往成為城市建筑文化的標志,城市公園、廣場是利用和展示城市自然文化的最好平臺;博物館、紀念館是展示城市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平臺。城市開展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也是展示各種文化的主要窗口,文化藝術節、民族節、科技活動日、各類展覽等都是宣傳城市形象以及展示城市文化的主要手段。可以說,公共文化服務對城市文化具有全方位的影響。公共文化服務能夠很好地集中城市的主要文化資源,尤其是公共設施的集聚,可以對城市空間布局的調整產生巨大的牽引力,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構建完善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于“提高城市的文化聚合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文化創新能力,拓展文化空間,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促進和保障作用。(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城市文化通過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得到體現,而城市中的許多標志性建筑都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現代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以商店、賓館、高樓大廈來衡量,而是以這個城市擁有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的規模和數量來衡量。中國國家大劇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已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等也都是當地的標志。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升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已受到學界的肯定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城市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打造為彰顯城市品位的標志性建筑,露天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如公園、廣場、電視塔等更是城市品位的象征。公園既是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也是現代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如杭州的西湖公園、武漢的東湖公園等都是城市品位的體現。廣場是城市的“客廳”,是城市公共空間中最具公共性、最富有藝術魅力、最能彰顯文化品位的。此外,許多中小城市也非常注重廣場建設,白石廣場已成為湘潭市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居民健身、休閑、娛樂、交流的重要場所,每年舉辦的白石文化藝術節對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作用;株洲市文化園已成為集文化、休閑、生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環境優雅、文化藝術氛圍濃厚,是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文化形象、反映歷史文化、體現都市風貌的典范。(二)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提高居民素質進而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之所以能成為體現城市文化的標志性建筑,是因為蘊含于設施中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如科技館、圖書館代表科學技術和知識信息,相關文化設施賦予城市智慧、理性、知識的形象;博物館、紀念館代表文化、歷史、地方特色等,賦予城市深沉、歷史、豐富和多樣的特征;廣場和公園是城市的客廳,既是進行聚會、舉行慶典、舉辦活動的場所,也是供居民日常生活消遣、娛樂、休息、運動、交往和信息交流的場合,賦予城市開放性和現代性。如果說公共文化設施通過營造氛圍和提供場所來教育居民,提升居民素質,那么公共文化服務更是通過提供精神食糧直接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素質。公民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養、文化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技巧以及創新意識,是在長期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服務使市民在欣賞歷史文化的同時感受歷史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歷史、文化和價值觀教育,越來越多城市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服務來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展示歷史文化,這種展覽服務成為提升居民素質的重要環節。社區群藝館服務、圖書館服務、科技館服務是直接向市民傳授知識、技術、信息的重要環境;美術館、藝術館、歌劇院服務則向市民提供藝術欣賞,培養市民的審美情趣,進而增加市民的綜合素質;城市公園、文化廣場使人們在休閑中陶冶情操;各種報紙、雜志和電視廣播使市民在休閑中增加知識、獲取信息、接受教育等。總之,現代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是培養市民素質的主要方式,正是通過公共文化服務潛移默化的影響,市民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文化知識等得到綜合提高。各類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積累了城市文化底蘊,城市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種類繁多的公共文化服務而顯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因為有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城市文化環境而增添活力與內涵。同時,城市文化發展也對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戰,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在城市文化發展進程中拓展自身功能與社會功能,使公共文化服務更好地為城市文化品格、文化品位和文化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三)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塑造城市空間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對于建構休閑、宜居、生態的城市空間具有重要作用。打造“休閑城市”正在成為新一輪城市發展競爭中的重要戰略。從文化與空間形態上講,休閑城市是指以休閑文化作為城市的氣質與靈魂,擁有先進城市休閑理念、良好的休閑環境和完善的休閑設施,提供個性化的休閑服務的城市。休閑空間和休閑文化是休閑城市的兩個核心要素。隨著免費開放政策的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更是成為向市民提供休閑空間和休閑文化的主要環節。免費開放后的城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人流大量增加。其他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也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選擇,城市公園和廣場更是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空間,每到早晨、下午、晚上,各個城市的廣場、公園人頭攢動,跳舞、唱歌、體育運動、散步等各種休閑健身活動應有盡有。

四、結論

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過程中繼生產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之后迎來的城市發展的更高階段,是城市品牌化的過程。近年來,人們開始認識到城市文化和城市經濟、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間的關系,城市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各地城市文化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從“拼經濟、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階段,甚至有人提出了經濟發展為文化繁榮鋪路的新理念,“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城市競爭實際上已成為城市文化的競爭,文化成為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城市文化建設研究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學術界的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對城市文化具有全方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成為城市建筑文化的標志、城市形象的代表進而影響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提升城市居民素質進而影響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服務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是造就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劉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嶺,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徐翔.城市文化發展階段演進的理論向度[J].中國名城,2014(8).

[3]錢明輝,茍彥忠.城市品牌化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4]MunkCentreforInternationalStudies.NewYorkCityCaseStudy[M].UniversityofToronto,2006.

[5]黃放.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融合發展路徑[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5).

[6]范麗婭.城市設計視角下市民空間的認知與需求分析[J].建筑與文化,2019(12).

作者:尚潔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