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時間:2022-06-13 03:02:31
導語: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建筑文化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建筑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建筑不但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還起到居住空間的作用。而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建筑功能也發生了的改變。建筑從一種僅僅是人們用木材、磚、石材、泥土、瓦等材料構成的居住及使用空間。演變成包括園林、景觀等一系列構筑的大定義,甚至我們可以說:動物有意識構建的巢穴也屬于建筑。這些建筑隨時間流逝而聳然屹立,令人不禁想起古羅馬建筑學家維特魯耶的經典著作《建筑十書》中提出建筑的三個標準:堅固、實用、美觀,而這也后世建筑界一直遵循的最基本原則。
1.1傳統建筑中所蘊涵的文化價值
現代人對傳統建筑的借鑒不僅是單純的“拿來主義”,更需要傳承其中“永遠富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這就是建筑中包含的文化。這些文化不但反映了當時人類的文明程度,也反映了當地的地域環境特征以及由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脈、信仰等因素。而這些經過漫長時間留下的文化已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凝結在建筑和群落環境中的建筑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歷史的變革,這些風格也印上了時代的烙印,它可以直觀的反應出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與文明程度。
1.2傳統建筑中值得借鑒的藝術特點
建筑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石頭的史詩”,由此可見它兼具韻律美和雕塑美兩種藝術特點。除此之外建筑的結構和裝飾也是具有藝術性,特別是在一些園林中更可營造出一種詩意的美。
2傳統建筑文化符號的運用
所謂符號就是一種簡練的信息元素,用以來表達一些概念和事物的內涵。通過一種有代表性且高度概括的造型或圖案來表達特殊的含義或起到特殊的作用,這便是傳統建筑中符號的應用。而在現代建筑中要應用這些元素務必要把握其中的神韻,抓住其深層次的內涵和精髓,千萬不可簡單的堆砌。在這點上起到典范作用的就要數上海金茂大廈,設計者運用了中國古代“密檐塔”這一傳統符號,使金茂大廈的外形可以充分體現東方傳統文化神韻。從第一至十六層每節減少兩層,這使得建筑的整體形象呈現春筍般節節收分的效果,最終抽象的形成了密檐塔的外觀和造型??梢娫O計者充分理解了“塔”這一符號的精髓。巧妙的應用其內涵,而不是一堆俗套的挑檐和瓦楞,那樣僅僅是達到一種視覺上的相識而已。傳統建筑符號不但可以應用在整體造型上,還可以應用在細部裝飾與布局的處理上。有時建筑整體造型會因種種受到制約,此時如果要加入傳統符號,就要把著眼點放在裝飾和布局上。在查爾斯摩爾的后現代主義代表作———新奧爾良市的意大利廣場的設計中。廣場中心的片拱形成了柱廊式的布局。柱廊的柱飾采用多種羅馬柱式,并有拱門、拱券等古羅馬建筑符號穿插其間。當這些符號碰撞在一起時,昔日的古羅馬就重現在世人面前。
3傳統建筑文化形制的運用
形制指的是器物或建筑物的構造和形狀,是最基本的建構規范。建筑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經歷上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有很多好的閃光點保留至今,如在現代建筑中可以合理借鑒這些傳統建筑形制,必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1傳統群體布局形制
在這項的應用上,曲阜孔廟可謂非常成功的實例。其形制上借鑒中國傳統院落,院落布局為多進式,建筑布局錯落有致,空間回環曲折,建筑軸線明確。即使兩邊布局較為自由的院落庭院,也有主次軸線貫穿,使得群體上張弛有度,主次分明。這種軸線式的整體布局形制在中國傳統廟宇建筑中非常常見,應用在孔廟這一現代建筑中既疊合時代精神又弘揚傳統文化。
3.2傳統園林形制
香山飯店的庭院設計充分體現出了傳統園林的形制特色。其優雅的自然環境與美觀古樸的裝飾充分體現了傳統特色。香山飯店所使用的是中國古代傳統園林建造手法中的“寓于期中”,并且在顏色上也運用了江南園林的色調,整體上也順應地形,長走廊圍合的庭院顯得自然純凈充滿詩意。這中對傳統園林的形制借鑒而形成的優美環境也是香山飯店經營成功的原因之一。
3.3傳統局部形制
北京的菊兒胡同依照的便是四合院的布局。從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發展來看待這組建筑。它垂直疊合又水平延伸,多進的院落格局與多方向伸展的空間再現了中國傳統居住模式的四合院形制。該案例值得學習之處在于既借鑒了傳統又發展了新的模式,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4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材料不斷出現在實際項目中。在新技術的配合下,新型建筑材料越來越體現出其各方面的優越性。誠然,建筑材料的更新換代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也不失用現代語言來表達傳統建筑材料所蘊涵的文化的成功案例。眾所周知,真正能夠喚起人們歷史情懷的是歷史的真實感,而不是簡單的仿效,簡單的仿效無法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我們運用傳統材料來表達今天的東西,不是片面地追求新材料的時髦,而是更加尊重其地域性和傳統文化的淵源。
4.1傳統建筑材料在建筑結構中運用
江南地區自古便有以竹子為建材的傳統,竹材也因此成為中國江南建筑文化的特色。竹子是堅硬、環保、易獲取、自重輕的優良建材,也是古代文人雅士高潔傲岸品質的象征。因此,即便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竹子也是非常良好的建筑材料,至今傣族部分建筑仍然傾向于這種開朗、輕靈、秀美的傳統建筑材料。長城腳下竹宅利用竹子來作為結構構件借以不但富有創意而且表設計者內心情懷,這種未經油飾的材料反映出一種原生態的自然之美,和一種傳統文化的含蓄之美。設計中建筑的主體結構雖采用鋼筋混凝土,但隔墻卻是用竹子填充。設計者充分發揮了竹子堅硬又輕質的特點,竹子自重所產生拉力和壓力都自身來承受。另外,捆扎的竹構節點是以現代的構造手法來將傳統材料進行搭建的,這使得建筑既有古樸的原始親切感又不失現代建筑的簡約時尚感,可謂古今相結合的代表之作。
4.2傳統建筑材料在建筑造型中運用
美國大氣物理研究中心借鑒了印第安人傳統的巖下之屋,這種用紅色的山巖建成的傳統石屋是利用當地石頭粉碎做成的混凝土建造的,整個建筑坐落在山上與紅色的山巖融為一體。該案例起到了一個好的示范作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材料也可以在現代科技的引領下煥發出新的活力,在考慮當地的文化背景和環境氛圍后,適當且合理的運用傳統材料,有時會就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5繼承和創新與對未來的展望
符號、形制、材料這三者綜合應用,才能更好的創造出未來的新事物。對于傳統的簡單復制并不難,難在我們需要考慮很多綜合因素。古今的交織不是單純的組合相加,而是如同聚變一樣復雜的連鎖反應。我們珍視歷史的真正目的就是為的是探索過去,這樣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
作者:趙艷霖 劉圓圓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幼兒教育的誤區及應對策略
- 下一篇:民族平等原則下民族文化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