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會話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研究

時間:2022-08-12 10:42:46

導語:英語會話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會話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研究

目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對學生語法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然而,小學階段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關鍵時期,學生如同一塊“白板”,可塑性是非常強的,所以教師需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上,為學生傳授一定的跨文化知識,同時創設出貼近生活實際的跨文化環境,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讓他們從心理上主動、積極、愉快地接受另一門語言的挑戰,這樣才能真正地習得一門語言。

一、多元主題中比較文化差異

在實際英語啟蒙教學中,小學生學習基本上都是教師與學生通過面授直傳完成,所學內容大多局限于書本每個單元現有的詞匯、課文、語法等,而忽略單元主題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這種只重視語言教學、不重視文化教學的方式,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當發掘每個單元主題關聯的文化背景,將教學知識點的傳授融入相對宏觀的語言環境中,著重比較中西方在不同環境下采取的不同交際方式,將英語教學和文化背景相結合,從而達到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以下舉例說明,通過在多元主題中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案例一:譯林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owoldareyou?》中西方對待涉及個人隱私如年齡、收入、婚姻狀態等問題的態度幾乎截然相反。中國人傾向于主動談起或主動詢問他人年齡、婚姻等來表達自己的親切,拉近說話者之間的距離。例如,隔壁王大媽會親切地問剛搬來的小伙子“今年多大了?結婚了沒有啊?”等一系列問題,來顯示自己對鄰居的關心和友好。然而,在西方國家,即使是鄰里之間也未必會主動詢問對方的婚姻狀態或年齡等隱私信息,并視其為不禮貌的表現,這就是西方人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體現在語言表達上。然而這一習慣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本單元課文中的會話部分,正是Mike一家人逛玩具店發生的故事,玩具推銷員主動詢問Mike和Helen的年齡,并根據他們的年齡為他們挑選玩具。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非在英語中詢問年齡是禁忌,而是要注意場合,說話對象等具體條件,在長輩問晚輩或是同齡的好朋友之間談話的輕松氛圍中,年齡問題不敏感。案例二:譯林版(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Birthdays》中國人慶祝生日時一般都是家人一起過,不論什么節日,中國人總是以“團圓”為大主題,正如課本當中SuHai所說,家人為壽星準備生日特有的面條,又稱“長壽面”,意為人長壽。中國大部分鄉村地區也流行過生日的時候吃雞蛋,因為蛋和“旦”同音,意為升起的太陽,象征著祝福。過生日也流行給壽星送禮物,壽星在接受禮物時,通常語氣會比較委婉地說“客氣了”“謝謝,您破費了”。然后將禮物放置一旁,待客人離開后,再拆開。反觀西方,則大相徑庭。西方人過生日流行吃蛋糕來慶祝,正如文中Mike所言,生日時和他的家人一起去買蛋糕。而且,西方人流行開生日派對,邀請好友一起吃喝玩樂。西方人在收到禮物時一般是當著客人的面直接打開,并直接表達出深深的謝意,還會做出驚喜的表情。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外國友人的“異常”行為,促進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二、身臨多樣情境、體驗文化角色

由于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并且天生對表演或模仿十分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小學生形象思維活躍的特點,努力在課堂上創設出貼近生活的真實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習,快樂地感知文化,體驗語言的樂趣。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可能地融入多種因素組織教學。以下舉例說明如何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案例:譯林版(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Whosedressisthis?》由于歷史文化、政治背景、地理位置甚至生理等多方面因素,中西方的服飾文化迥然不同。由于面對的是四年級學生,課本中本單元只包含一些簡單服飾的詞匯以及重點句型:“Whosedressisthis?”“It’s...’s.”“Whosetrousersarethese?”“Theyare...’s.”在此次的課堂情境設置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文本故事發生的背景信息,即SuHai和SuYang兩人受邀參加一個化妝舞會,課文里的故事發生在舞會前和舞會時。筆者和學生一起參照書本,利用氣球、彩帶、桌椅等道具將教室布置成化裝舞會的現場,邀請學生自制道具,參加舞會。讓學生置身現場,感受西方常見的化妝舞會,其主題豐富多樣,囊括歷史主題(如變裝埃及法老)、童話神話、超級英雄主題、偵探懸疑主題等。結合本單元的化妝舞會,不難看出Mike和Helen兩個外國人選擇的是扮演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和天使角色,而另外兩個中國人蘇海和蘇陽分別扮演的是童話故事里的小紅帽和小兔子。由此引導學生發現中西方服飾選擇的差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服飾文化。同時在舞會現場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練習。此類情景的設置不僅有助于體現會話教學的真實性,而且還可將被動的信息接收轉化成主動的溝通交流過程,有效提高了會話的時效性,進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三、豐富第二課堂、拓展文化交際

每一位合格的英語教師實際上都應是一位文化傳播使者,然而有限的課堂時間讓教師們經?!坝⑿廴庇梦渲亍薄=處熞浞掷眯W生好動、喜表現、模仿能力強的個性特征優勢,做到因勢利導,進行第二課堂文化活動,增加他們對英語國家文化體驗,實現得體的交際。一定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主動了解異國的文化故事,往往效果會更佳。例如,教師在教完課文《Cinderella》后,用空余時間為學生播放迪士尼動畫電影《Cinderella》,給學生拓展故事的來龍去脈,開闊視野。因為電影是英語版,配有中文字幕,所以學生看起來會更有感覺。這也能鍛煉學生的聽力技能。觀看過后,教師可能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搜集西方的童話故事電影或繪本,如《白雪公主》《美人魚》《皇帝的新裝》等等。在自主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興趣,而且任務難度并不高,童話也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如果可以,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為大家簡單地講一講西方的童話故事。遇到不會表達的詞匯、句型,可以通過查詞典、問教師、搜翻譯的方式解決。最好用一些簡單的句子描繪出來,不需要太詳細。比如《白雪公主》,學生可以這樣描繪:“Longlongago,therewasaverybeautifulgirl.HernamewasSnowWhite.Butherstepmotherdidn’tlikeherandwantedhertodisappear.Fortunately,SnowWhitewasrescuedbysevendwarves.Latershemetherprinceandtheywerehappytogether.Ofcourse,thestepmotherwaspunished.”學生嘗試了之后,會發現這是一件非常有趣,并且有成就感的事,也會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開心。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會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文化傳播使者的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根據小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特點靈活采取多樣途徑開展英語會話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在多元主題中比較文化差異、創設生動交際情境、以及豐富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文化交際體驗三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尊重和接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形成,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實現英語交際自由。

作者:王玉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