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遺產旅游分析研討

時間:2022-06-26 02:47:28

導語:西安文化遺產旅游分析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安文化遺產旅游分析研討

西安文化遺產旅游的ASEB分析

2012年10月2-7日,筆者及其小組成員街頭隨機訪談100位游客,并做了詳細的反彈筆錄記錄受訪者對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的感受、期望、體驗滿意度。通過對西安文化遺產旅游的整體評價,結合實地考察及對游客的隨機訪談,綜合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資源豐度無與倫比,但是在深度開發中游客對文化歷史的接觸式的體驗普遍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被動的接受信息,沒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一)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的優勢和機遇西安市有著“天然博物館”的美稱,地下地上的文化遺產族譜體系豐富無比,既有各類型文物、博物館,又有以歷史遺跡遺址為載體的大型遺址公園、主題公園,還有以寺廟、道觀為基礎的佛教產品,與城市建成區相結合的民居、城墻等。僅在西安市的碑林區內分布著明城墻、湘子廟街、城隍廟、鐘樓鼓樓、張學良公館、清真大寺、北院門高家大院、關中書院、寶慶寺華塔等19處文化遺產景點。同時,不乏世界級、國家級的文化遺產,吸引著國內外游客。所有的文化遺產特點鮮明,與其他旅游產品的互動性結合良好。在調查中,86%的受訪游客普遍認為西安是一個良好的目的地接待城市,整體接待設施良好,居民的好客程度較高,總體滿意度達到90%。同時,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成功舉行,為西安的整體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了良好的口碑效應,高鐵項目的興建開通推動了河南、湖北、廣州等地游客到訪,關天一體化經濟區旅游產業的強強聯合也推動了西北地區游客自駕游。并且在文化遺產景點的調查中,近九成的游客對曲江新區的整體環境感到滿意,曲江文旅集團的文化產業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二)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存在的問題1.“一家獨大”的局面長期的不到改善在受訪的游客中,首次來西安的游客中85%都去秦兵馬俑參觀,多次來西安的游客近乎100%去過秦兵馬俑,而如清真大寺、高家大院、張學良公館等景點則相對較少,嚴重客流分布不均。一來是因為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文化遺產在促銷和影響力上更容易吸引游客,二來西安的一些文化遺產如前所提到的高家大院、城隍廟等坐落于居民區內,景點與當代生產生活密切相連,散落分布、規模較小,長期得不到重視,并且承載能力較小。級別的高低與外地游客的到訪率呈現正相關,在調查中,兵馬俑、鐘鼓樓、明城墻、碑林、曲江等外地游客居多,旅游動機多為游覽觀光,其次為休閑度假,其他的景點則本地游客較多,偶然性進入。同時,政府著力打造的旅游品牌如大明宮、陜西博物館等成為游客的首選,而那些小而精但沒有得到重視的文化遺產在吸引游客的能力上較弱。2.游客的興趣、受教育的背景直接影響到體驗的效果受訪的游客中,一半以上的游客對碑林博物館的理解和認識都停留在表象上,并且只有不到5%的游客去之前對碑林做過了解看過相關資料,類似的情況普遍存在,文化信息越高的文化遺產的受眾要求游客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或者有專業的信息指導幫助游客體會其中的奧秘。在現實中,除了團隊游客有專業的導游解釋說明外,散客對文化遺產信息的獲取程度較低,僅僅通過景區游覽圖或者網絡信息。整個調查過程中,發現任何文化遺產旅游景區對文化遺產的解說系統都存在較大的缺陷,游客不能很好利用解說系統來體驗文化遺產的內涵。3.門票價格偏高,與體驗的真實感受存在差距受訪游客普遍對西安文化遺產景區的門票價格反映較高,游覽完成后心理存在落差:(1)66.4%的游客認為門票價格超過了預期,參與性的內容雷同化嚴重;(2)文化附會的現象普遍存在,文化信息的傳達過于粗制濫造,游客對文化遺產的原真性的高要求與現實之間的錯位;(3)體驗方式單一,能夠積極參與融合的項目不多,圖文并茂式的展覽占據半壁江山,大多都是文化遺產前有個解釋性說明的文字表述,并且外文翻譯并不是都有,影響到外國游客的理解;(4)文化遺產紀念品新意不足,仿制品比比皆是,質量參差不齊,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民年畫、碑林碑石拓片、藍田玉雕、西安景泰藍等新品周期較長。

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通過上述ASEB柵格分析法對西安市文化旅游開發的現狀分析,應確立以保持歷史文化原真性和體現娛樂休閑性為主體的旅游格局。(一)凝練已有資源優勢,構造完整的文化遺產旅游產品族譜結合西安市現有和潛在的文化遺產資源,一方面要體現西安作為13朝古都的文化底蘊,充分體現秦漢唐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體現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方式多樣化,飲食、演藝活動等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生活的景象。(二)創造不同層次的體驗項目力求滿足不同要求游客的需求,細分市場西安市的文化遺產旅游市場中一些專項內容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或者游客的參與興趣不高,除了活動內容自身設計的問題外,需要游客對該內容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理解,例如碑林博物館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碑帖、石刻都理解欣賞的。設計出符合不同性別、年齡、心理、社會地位的游客需求的項目產品,細分各目標人群的需求差異性。在旅游方式上注重可選擇方案的多樣性和活動的融合性;內容上充分考慮到參與性強弱、體驗效果的滿意度,提供不同內容的文化遺產旅游活動內容;檔次上根據客源的消費水平差異,對體驗內容進行高、中、低端的細分,設計不同檔次的旅游商品。(三)突出主題,打造旅游文化產業集群西安的文化遺產旅游近些年最引人注目曲江文化產業新區,這里凝聚寒窯、大慈恩寺、曲江池、秦二世等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主題公園、開元廣場等標志性的旅游文化產業基地,2011年曲江新區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5A級景區和生態區,為西安市現行的文化遺產旅游的典范地區。從生態環境、配套服務、人文情懷、歷史沉淀都較好的詮釋了文化遺產及其所在地的風貌,成為了游客和當地居民休閑文化生活的必選之地。(四)體驗方式的多元化,參與方式多樣化,文化的原真性將文化遺產旅游的體驗從單一的游覽觀賞方式拓展成為集觀賞游覽、參與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多產品組合方式,利用“冷熱點”組合,“長短線”結合,“晝管夜賞”模式,拉長逗留時間提高游客的娛樂休閑消費水平。打破傳統的展覽式的解說系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立體化的展示提高體驗的直觀感受。在體驗項目的設計上堅持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原則,避免文化附會現象,定期更新活動參與內容特別是大型實景演出,提高重游率和當地居民的到訪率。

通過運用ASEB柵格分析法對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進行了剖析,指出了目前西安市發展文化遺產旅游的機遇和問題,在保持原真性的原則下提出了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的產品族譜,以及開發對策建議,以期在建設國際一流目的的過程促進西安市文化遺產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蘇琨郝索工作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