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淮安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思考

時間:2022-09-25 11:23:43

導語:水城淮安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城淮安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思考

摘要:因水而興,因運河漕運而盛的淮安“四水穿城”(鹽河、淮河、里運河、大運河),這在中國城市中是極其罕見的。獨特的水文化資源是實現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載體。通過凸顯運河文化,張揚地域魅力;樹立品牌意識,激發個性活力;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商品引力等的論述,充分拓展挖掘水城淮安歷史文化內涵的豐富多樣化。并用適當的方式把內涵外化,以促使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繼而創造價值,產生效益,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文化資源;水城淮安;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思考

歷史文化名城淮安是黃、淮、泗、運等水系的交匯地。大運河開鑿之后,它更是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為“運河四大古都”。在明清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境內有全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眾多的胡泊鑲嵌其間。有人說,歷史是從水路進入淮安的,淮安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是水托起淮安從遠古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所以,淮安的文明是悠久和綿長的;淮安的運河是久遠和寬闊的;淮安的運河遺存是集中和典型的;淮安的運河文化是豐富和厚重的。如此的厚禮是上蒼賜予淮人的。淮人理當用心珍惜,慎重保護利用這份遺存,開發這些資源文化的底蘊,讓更多的人來淮安探尋古老的大運河文化,讓旅游給淮安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讓古老的運河文化煥發青春,繼續給人們帶來航運、灌溉之便,給人們帶來生態之利,讓古老的運河文化閃耀出更精彩的光輝,給淮安的旅游文化的發展譜寫出更出彩的樂章。那么,如何開掘以大運河為代表水文化的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昭示南船北馬的深厚的底蘊,彰顯淮安獨特的地域魅力,在當前“全域旅游”戰略下,成為地方必須專力思考的問題。2016年,在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62家中,江蘇有8家,其中淮安的“金湖縣”榜上有名;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38家中,江蘇獲批20家,其中淮安的“洪澤區、淮安區、清江浦區、盱眙縣”成功入選。這為淮安發展旅游文化,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撐條件。那么,難得的機遇面前,如何抓住良機,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呢?

一、凸顯運河文化,張揚地域魅力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秦代置淮陰縣,建城史已有2200多年。現雖為蘇北大地上的一座地級市,但卻是飄浮在水上的城市,水資源十分豐富,地處淮、黃、運、泗水交匯處,連通洪澤湖、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境內三分之一為水域面積。尤其是大運河、里運河、淮河(黃河奪淮,二為一)、鹽河四水穿城,這在全國都極為罕見。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運兵運糧之便,命人自今揚州市的長江北岸開鑿邗溝,向北到楚州(今淮安區)城北末口,接通淮河。中國最早的人工運河——春秋運河在江淮大地上流淌了2500余年。隨著隋大運河貫通了南北,這條黃金水道為淮安的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帶來了空前的商機。尤其到明清兩代,這里是漕運總督署、河道總督府、淮北鹽政駐節之所,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2014年,中國京杭大運河“申遺”,作為大型線型文化遺存,在沿線的35個城市中,國家文物局從上千個遺存中篩選出65個遺存點。淮安的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清口樞紐工程、總督漕運公署遺址(淮安府衙、鎮淮樓)、淮安鈔關遺址、清江浦樓、豐濟倉遺址、雙金閘、清晏園、吳公祠、鎮水鐵牛等。不僅數量最多,而且種類齊全,囊括了漕政管理機構、倉儲管理及其設施、專司征收運河過往船只稅費的管理機構、水利工程遺產等。在沿線的35城市中遺存點數量最多,雄踞首位。江蘇省運河沿線的8個地級市中,總共選出25個遺存點。淮安11個遺存點就占了整個江蘇的近一半。“運河之都”的首位性特征得到了證實和彰顯,她為“大運河申遺”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軸地位無可替代。水是萬物之源,水生萬物,當然也生文化。水文化成為淮安代表性文化。豐富的水文化積淀,首先表現了淮安水文化的神秘性,如神龜生卵化石猴,石猴成精去西域,大禹三下桐柏山治淮水,捉拿水怪無支祁,湖上仙境老子山,耿公神燈夜長明,水母傾水漫泗州等。其次,淮安水文化具有厚重性,跟運河文化有關的治水遺跡最為典型,大禹治水、龜山鎮祁、黃河奪淮、黃淮并漲、蓋頂、水漫泗州,數萬生靈頃刻間葬身湖底的慘烈景象;淮瀆廟、安淮寺、捍淮堰、鎮淮樓,淮人千百年來企盼淮水安瀾的美好愿望;古末口、漕督府、清江大閘、淮陰三閘、洪澤湖古堤、清口水利樞紐工程,淮人祖祖輩輩世世代代與大水搏斗的文化精神。“治水就成了淮安人民與災害斗爭的重要內容,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許多水文化遺存。因為水,才有淮安的千古滄桑。”1再次,淮安水文化具有獨特性,洪澤湖大堤“水上長城”懸湖古堤,湖底高出地面4---8米,天下奇觀,獨一無二;水漫泗州城,“輝煌九百載,沉睡三百年”,世界第一,世界唯一;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淹沒水底三百年重見天日,舉世無雙。第四,淮安水文化具有典型性,如古清口水利樞紐工程大遺址區域范圍內相關的歷史文化遺存不僅十分豐富,而且極具典型性。清口上下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有至少4-5處運河文化遺存,所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大運河上進行遺產本體調研時,唯一選擇的就是淮安古清口。因此在運河沿線文化遺存中,選擇淮安作為研究的重點,是必要的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這些都說明淮安運河文化極具特別的地域魅力,對旅游文化消費者極具文化吸引力。因為“一個地區的旅游開發和運行只有立足于該區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充分重視和挖掘其特有的文化資源,努力打造自我的特色品牌,才能在旅游市場中具備競爭優勢,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二、樹立品牌意識,激發個性活力

淮安地域富有特色的水文化是上蒼賜給淮安的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運河文化發展鼎盛期明清的漕運文化,是淮安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漕督府、河督府都設在淮安,表明淮安是國家的漕運指揮中心、漕糧轉輸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淮鹽集散中心,它已成為淮安的代表性文化,既是古代淮安繁榮興盛的直接見證者,也是淮安水文化遺存的獨具特色和個性之處的表現者。淮安要盤活這些文化資源,為旅游開發策劃定位。淮安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2008年被確認為中國的“運河之都”。在這三塊金字招牌基礎上,淮安提出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大文化符號:一湖(洪澤湖)、二河(運河、淮河)、三人(韓信、吳承恩、);利用好“文化名城、偉人故里、運河之都、美食之鄉、生態家園”這五張名片,在淮安“繁榮大文化、開發大旅游”的戰略構想下,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打造規模型、文化型、質量型、效益型的旅游精品,在精品的基礎上鍛造名牌旅游產品。淮安要想開辦大旅游,就要依托水文化的精魂,攥住幾條黃金旅游線,讓精品轉變為名牌,建設名牌旅游產品,不斷提升旅游線路的品位、層次,從戰略高度樹立品牌意識,建立品牌經營理念。大旅游必須有大文化,沒有文化意蘊的旅游,幾乎等于魯賓遜的漂流。“文化是異地旅游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文化底蘊的旅游產品會很快被旅游者拋棄,這是已經被眾多旅游地證明的規律。”3大旅游必須有大市場,必須加大旅游市場的開發力度。所以,水文化應是淮安旅游的支點。首先,須激活周邊市場,淮安與連云港、徐州的銅三角旅游客源市場潛力較大,水的親和力有巨大的市場效應。其次,要拉動國內市場,要用淮安地域特色水鄉情韻去感染游客,拉動市場。第三,吸引國際市場,對此要抓住國外游客,尤其是亞洲游客的文化心理,通過淮安文化個性,既包括淮安直觀形象和景觀特色,也包括淮安心理和文化氛圍,努力展示淮安胸襟的博大、形象的高大;通過淮安的文化積累,既包括歷史文化,也包括新的考古發現及其研究成果,努力展現淮安精神的深邃、底蘊的深厚;通過淮安的運河文化,既包括遺址、堂館、古街、故居、園林、名鎮、塔寺、陵墓、刻石等物化的遺產,也包括名著、音樂、美術、舞蹈、技藝等非物質化遺產,努力展出淮安風情的趣味、藝術的品位。也只有充分地激活淮安的個性活力,包括歷史的悠久性,水文化的傳奇性,運河文化的豐富性、典型性、稀有性、本真性,讓游客產生文化心理的認同,進而獲得認知的愿望,才能產生一種吸引力,爭取更多的客源市場。

三、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商品引力

旅游購物是旅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旅游者來到異地他鄉的東道社會,總是以好奇或者獵奇的心理來觀察、領略、體驗這個陌生世界的一切。因為每個人都明白自己不久或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一生很可能只此一游的地方,而東道社會的山川風物、宮殿寶塔、城池街市等再美也只能攝影留念,唯一可以帶走的只有當地的工藝美術品、旅游紀念品、文物古玩和土特產品等小型、輕便、精美而又有紀念意義的小商品。因此,每到一地,總是希望能夠買到一些足以反映或表現當地自然風光、文化古跡、風土人情的旅游紀念品,或留作自用,日后細細品味,回憶當年游歷該地的美好印象;或饋贈親友,讓他們為之分享此次旅游的歡愉心情,使他們同樣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或者收藏為珍品,讓流逝的歲月在它身上迭加越來越高的美學價值。為了滿足上述的購物目的,旅游商品(可以說是旅游地的紀念品,可以根據史料記載而制作,也可以是傳說中某物的復制品,還可以是地方土特產等)必須具有紀念性、藝術性、實用性三個基本特征。其中紀念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就淮安旅游市場的商品而言,一定要突出水鄉情韻的地域特色、凸顯運河文化的內涵深蘊,才是唯我獨有的可紀念的,如此才會對游客產生震撼力、吸引力。遺憾的是現情況除了故居、鐵山寺有少量相關的商品外,其余景區景點基本沒有。這與旅游六要素的“購”要求相差甚遠,更會讓游客產生枉到此地的缺憾、遺憾心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文化意識,缺少經濟理念。其次,缺少精心設計,缺乏工藝水準。目前已有的少量商品缺乏新、精、奇、特等多樣化特征,也就是說缺少文化品位。沒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就成了一般商品,是引不起游客的購買興趣的。“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色,會使旅游產品在某一特定的消費區域和消費層次走俏和增值,它實質上構成了旅游產品吸引力的內在依據。”4可凸出淮安的水文化特征,圍繞運河文化遺存、洪澤湖文化,淮河文化等方面,抓住景點內涵,精心設計產品。如故居可突出童年在運河邊的生活、運河水對其性格的養成,挖掘深蘊,既有紀念意義,又有教育意義。吳承恩故居可突出吳承恩的文化品格、《西游記》的文學內涵做大品牌。此外,關天培、梁紅玉、劉鶚、老子與道家文化、大禹治水文化、韓信兵法文化、運河漕運文化等等,都極有商品開發價值。在提升工藝水準的基礎上,進一步糅合民間特色、地方特點,不僅可以做成獨特性的商品,還可以成為壟斷性和排他性的名牌精品。不僅可以讓游客滿足消費心理和審美需求,游客把那些商品買回饋贈親友,還能激起他們到商品所在地旅游的欲望。這不用花錢的廣告效應隱藏著潛在的旅游市場,會在更大的空間上帶動淮安旅游文化的發展、旅游經濟的升溫。綜上所述,淮安這塊漂浮在水上的土地,由淮河、大運河、洪澤湖共同潤澤的。“水文化是淮安最富特色的文化,水文化遺存是淮安最富底蘊的遺存,名水之源呈現出悠長的歷史文化的文脈,是淮安旅游景點群集開發絕好的條件。”5只有抓住這個“條件”,注重內涵建設,有深蘊的內涵才能鑄就出品牌,品牌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才是最有價值的。其個性特色、人文魅力必將得到進一步張揚;其旅游潛力、文化價值必將得到進一步彰顯。

作者:吳延生 單位: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