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路徑探究
時間:2022-11-24 03:39:12
導語: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路徑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頻繁的跨國旅游交流中探究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可行性及實踐路徑,逐漸提升城市對全球和區域產生的國際影響力,成為了城市旅游及發展的重要議題。然而,同質化的旅游招牌導致揚州的影響力遠低于同省內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國際形象亟待提升。因此,以強化旅游文化翻譯為路徑,基于功能翻譯目的論注重旅游文化翻譯的規范和強化,促進國外游客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揚州,將為揚州國際形象的建設與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城市國際形象;揚州;旅游;文化翻譯
提起江蘇,大部分旅游者首先想到的便是六朝古都的南京、生態園林的蘇州,鮮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煙花三月”的揚州。究其根源,揚州在旅游文化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其特色未能充分凸顯,從而降低了揚州的國際影響力。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有效工具,旅游英語翻譯在構建城市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目的語需求為基礎,注重翻譯過程中的跨文化傳遞,成為提升國際城市形象的一大重要途徑。鑒于此,本文將以揚州旅游文化翻譯為例,對旅游中的跨文化翻譯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探究更靈活、更高效的翻譯策略,以期促進揚州國際形象及影響力的提升。
一、城市國際形象的內涵及其與旅游文化翻譯的關系
城市國際形象是基于城市形象而來的一個概念。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匯聚其歷史人文、文化底蘊、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程度的綜合體現,它包括城市自然環境建設這一硬形象,也包括城市生態及文化建設這一軟形象。通過對城市形態及特色的感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人們的思想及情感,讓人們對這座城市的內在實力和外在活力有深刻的感知和體驗。城市國際形象,即是一座城市通過跨國旅游及對外宣傳展現給外國游客的一種形象。翻譯作為城市旅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涵蓋城市景點景區、餐飲娛樂、交通住宿及商貿往來等方方面面,通過翻譯可將城市的人文環境展現在國外游客面前。以英語公示語為例,其是城市的名片和“面孔”,是城市最先呈現給外國游客的一張張形象標簽,也是外國游客了解城市文明及發展的重要窗口,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最直觀的旅游資源,近年來在跨國旅游發展中逐漸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公示語翻譯的質量及其中傳遞的文化、情感,將直接影響外國游客對城市的第一印象及評價,引領著游客內心的感受及對這座城市精神世界的構建。基于公示語翻譯建立起來的良好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將使城市從激烈的旅游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城市的旅游行業及城市的整體發展帶來促進作用。
二、揚州城市定位及旅游發展概況
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長三角重要的工商業港口,也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及全國優秀城市。揚州旅游資源豐富,有5A級景區瘦西湖1個,4A級景區東關歷史文化旅游區、大明寺、個園、何園、馬可波羅花世界等10個以及16個3A級景區。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揚州在基于旅游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旅游招牌,為城市形象的建立做出不懈努力。揚州城市定位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初期—1996年,基于歷史名城優勢,打造傳統特色旅游城市。在該階段,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及營銷手段,揚州未能對歷史遺存的旅游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和創新,旅游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第二階段:1996—2002年,在歷史名城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將旅游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打造沿江工貿城市。該階段的構想是可以的,但未能平衡區域間的競爭與合作,未能很好地增加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第三階段:2002年以來,在凸顯“名城戰略”的基礎上,呼吁人文生態的回歸,打造具有特色的風景名城+適合人居的生態園林城市。該種定位下,實現了文化與生態的相互交融,通過生態區域和如詩如畫般綠楊城郭風貌的構建、愜意自然居住環境的布局、浪漫閑適文化氛圍的營造、人文魅力的彰顯、高雅文化的傳播,揚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成為人居環境最佳競爭力的城市,并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人生只合揚州居”[1],揚州的旅游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成為揚州支柱產業的同時,旅游外匯收入逐年增長,為揚州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詳見表1)。
三、揚州城市旅游翻譯中存在的不足,對城市形象建設的影響
隨著揚州入境旅游人數的逐年增加,揚州在國際旅游市場的影響逐漸擴大。但筆者通過實地走訪瘦西湖、個園、何園、汪氏小苑等景區,對景區的標志語翻譯進行調查和統計,發現隨著公示語翻譯的商業化,揚州城市旅游中公示語翻譯還存在幾大方面的不足,給城市形象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阻礙了城市旅游行業及城市的綜合發展。為此,有必要對城市旅游中的文化翻譯進行分析,以期為建立和諧國際環境、樹立良好城市形象、傳播優秀民族文化提出可行性建議。(一)公示語翻譯標準和公示語景觀制作不統一,給外國游客帶來困擾。景區的公示語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別:景觀名稱、方向引導、警示禁止、說明介紹、文化宣語、商業或服務標識。在上述景區進行實地考察的時候我們發現,首先各景區的翻譯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沒有翻譯語料庫可供參考,即使是同一景區的同一類別的公示語翻譯都沒有做到標準統一。如,標識“出口”的翻譯,有的地方翻譯的是“Exit”,有的則翻譯為“Wayout”,更有的錯誤翻譯為“Export(外貿層面的出口)”;游客服務中心,有的景區翻譯為“TouristServiceCenter”,而有的“TouristCen-ter”。其次,由于缺乏一個適用于全市景區翻譯標識制作的標準,導致各景區的公示語景觀制作無章可循,隨意性較大。以瘦西湖景區為例,公示語景觀招牌無論從外形、語言布局、語言種類還是設計風格等方面上都不一致,其在外形、尺寸、字體字號的選擇方面較為隨意,有的是雙語的,有的是多語的(多語的還存在標題語言順序和翻譯順序不一致的情況),給游客提供的信息量不平等,導致給不會英語的游客帶來困擾。(二)公示語景觀翻譯中錯誤較多,給外國游客帶來不良的觀賞體驗。公示語景觀翻譯錯誤類型多樣,經統計和整理,發現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錯誤:(1)翻譯語言形式錯誤,主要表現在單詞拼寫錯誤和大小寫的書寫方面。例如,嚴禁翻越(Nocrosing),正確的翻譯應該是“Nocrossing”;禁止攀爬(pleasedonotclimb),單詞的首字母不僅沒有大寫,而且翻譯也不夠簡潔,翻譯成“NoClimbing”則更佳。(2)翻譯用詞不當且中式英語現象較為嚴重。例如,請帶好您的隨身物品(PleaseBringYourBelongings),受中式思維影響,將“帶”翻譯為了“Bring”,實則該用“Take”。(3)生硬翻譯,缺乏人文情懷。比如在某景區的售票工作臺,“游客止步”翻譯的是“Visitorsstepnofurther”,同樣在一公廁內“殘疾人專用”被翻譯成了“DeformedManOnly(畸形人士專用)”,這樣缺乏人文情懷的翻譯,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外國游客感覺不受尊重,從而挫傷其旅游積極性,影響其對這座城市的整體感知,而正確的翻譯應為“StaffyOnly”和“DisabledOnly”。(4)過分依賴音譯,喪失文化內涵。例如,在瘦西湖里邊的“醉煙亭”(ZuiyanPavilion)、“醉月飛瓊”(Zuiyuefeiqiong)、“晴云軒”(QingyunHall),都是死板的采取音譯,讓外國游客實在是難以看懂景點動靜結合且擬人化的美景,景區的文化內涵喪失。(三)翻譯缺乏變通,未注重民族文化的表達及傳播。由于譯者對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及風土人情把握不到位,在翻譯時經常出現雙語轉換困難,缺乏變通,很多時候讓景點中的歷史及文化難以得到彰顯和傳播。比如,在個園中有個蘭園(PottedLandscapeNursery),本來是一個讓游客觀賞蘭花感受蘭花精神的景點,用了“nursery”硬是被翻譯成了“托兒所”,讓蘭花的意蘊和精神瞬間蕩然無存。此外,很多介紹景點歷史背景及文化知識的公示語,在翻譯時未能有效將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播出來。以汪氏小苑為例,很多說明介紹標識都只對標題部分進行了翻譯,而真正的介紹內容部分通通都是漢語。由于受標識景觀尺寸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間內要展現中、英雙語,很多時候都難以實現,所以就干脆只翻譯標題,而這樣的內容對于國外游客來說就形同擺設。要想保留公示語的信息功能,則應翻譯部分重要內容,將其內涵及文化傳遞出來,讓外國游客大致感受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四、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路徑研究———基于旅游文化英語翻譯的策略
公示語的翻譯則彰顯城市氣質和底蘊,構建城市文化軟形象的重要途徑[2]。針對上一章節中總結的翻譯錯誤及偏差現象,筆者將對城市旅游文化翻譯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期讓城市的形象更有活力及靈魂。(一)基于功能翻譯目的論,注重旅游文化翻譯的規范和強化。翻譯本身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活動,城市旅游翻譯同樣是以目的為導向的,在進行翻譯時既要保證有效的達成交際,又要通過語言的轉達實現文化的傳遞,進而不斷強化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增強城市的影響力[3]。因此,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首先需要始終秉持目的性原則,讓一切翻譯活動圍繞城市旅游的最終目的而開展。政府部門要強化對旅游翻譯的認識,將翻譯的規范和標準提升到管理層面,制定并出臺城市的翻譯標準,從而為城市形象的建設與提升建立制度保障。其次,需要從譯文接受者的需求出發去考慮,并保證翻譯的連貫性和可理解性。也就是說一切翻譯都應該本著讓外國游客能看懂的原則去進行,要盡可能地讓他們在看翻譯時有母語的感覺,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信息的有效傳遞。這就要求譯者和旅游從業者了解中文和英文表達的區別,同時把握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及語言風俗,全面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及素養[4]。最后,需要保證翻譯最大限度忠實于原文,盡可能地將原文的文化內涵、價值觀等傳達出來,以傳播中華文化,用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深深感染游客。這也要求譯者及旅游從業者提升自身對城市及城市景點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及綜合素養,讓翻譯更加有人性和溫度。(二)建立城市旅游英語語料庫,讓翻譯更國際化也更符合外國游客需求。鑒于旅游翻譯中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可以借鑒陜西省和無錫市的做法,通過城市旅游英語語料庫的建立,來對旅游中的翻譯進行檢索及規范。借助計算機及大數據技術,旅游管理部門可以和各大高校,尤其是旅游院校,及旅游相關機構和從業者進行合作,搭建屬于本市的旅游英語語料庫,并委派專人負責,將旅游中實際用到過的標準翻譯上傳至語料庫,并邀請社會各界對旅游過程中的翻譯錯誤進行監督和舉報,發現有爭議的翻譯現象,就對其進行分類和總結,并在語料庫中去進行檢索和自查,以語料庫中的翻譯示例為標準,結合目的語翻譯理論及翻譯的原則,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第一時間更正錯誤,確保翻譯的規范性及準確性。比如,當發現“請在一米線外等候”被翻譯為“Pleasewaitoutsideanoodle”時,可通過與語料庫中的翻譯進行比對研究,從而快速找到正確的翻譯“Pleasewaitoutsidetheone-meterline”同時,在建立語料庫時,也可以借鑒和引入國外知名的旅游英語語料庫中的單詞及表達,最大限度避免因錯誤翻譯問題引發國際媒體對城市進行負面報道,從而給城市形象建設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可以讓英語翻譯更好地滿足國外游客的心理需求,從而拉近國外游客與旅游城市的心理距離,贏得其好感和好評,從而促進城市形象的傳播。(三)將旅游發展與文化建設有效融合,把握揚州旅游發展的未來方向。城市國際形象的塑造,需要進行有效的傳播,通過公示語翻譯則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傳播途徑。因此,要提升揚州的國際形象,使揚州從眾多的旅游城市中脫穎而出,在翻譯過程中,就得把握揚州旅游發展的未來方向,以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城市建設為基礎,以“世界美食之都+現代休閑生活之都”打造個性化的國際形象,并將旅游發展與傳統文化傳播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彰顯揚州的特色,并利用好國內及國際媒體進行城市形象的公關,選取典型事件進行報道,樹立積極正面的城市形象,以改變西方主流媒體對揚州傳統而刻板的印象。為此,要在旅游發展中進行創新,突出文化建設。首先,要在翻譯中繼續弘揚歷史名城及生態文化,發揮揚州的基礎資源優勢,讓外國游客全方位了解揚州的歷史及發展;其次,要在翻譯中,用集美女、美食、沐浴等為一體的舒適休閑的現代生活氛圍及文化,作為揚州從眾多同質化旅游城市中“突圍”的閃亮名片,在旅游發展中將餐飲、沐浴、選美等進行一條龍建設,凸顯揚州的美食、淮揚菜系、名小吃等,包裝‘揚州三把刀’(廚刀、修腳刀和理發刀,分別代表餐飲、理發、洗浴三個行業),讓揚州既有實物類的文化成果,又有選美、沐浴等非物質的文化成果[5],從而助力揚州構筑國際一流的生活高地。讓外國游客像李白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煙花三月下揚州”,來揚州旅游,就是來揚州享受生活。就好比外國游客到了北京必不可少去逛逛老胡同,重慶必不可少去體驗重慶火鍋,讓他們通過旅游,不僅能了解城市的旅游產品,更能通過民間的親身體驗,在感受這座城市里人們的生活及生存狀態的同時,了解城市的思想及文化特質,更好地把握城市的形象。揚州要更好地彰顯自身的旅游優勢及個性化城市特質,提升國際形象及國際影響力,就得把握好旅游英語文化翻譯這一路徑,通過公示語景觀的翻譯問題的研究及翻譯策略的探索,用標準規范、國際化的英語翻譯作為城市名片,以幫助城市形象的樹立及民族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孫萍.城市旅游與城市生態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9.
[2]馬琳.城市形象與公示語漢英翻譯———以重慶市為例[J].外國語文,2012,28(3):110-113.
[3]徐紅新.規范與提升:旅游景區公示語英文譯寫對城市形象建構的影響[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6(6):101-106.
[4]李艷.英語旅游文本的語言特點及其翻譯[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186-187.
[5]高建國.論江蘇“國際城市”構建的特色開掘———以南京、蘇州、揚州為例[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9,33(1):51-57,63.
作者:胡春春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
- 上一篇:彩陶藝術在旅游文化中的運用
- 下一篇:開化寺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