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探討

時間:2022-07-28 04:14:53

導語: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探討

摘要:在當今商品經濟時代背景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商品屬性,文化資源也不例外,在當今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早已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量。我國地廣物博,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成為了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然也存在著一些開發不當,保護不力的問題。本文從藏區民族文化資源角度出發,首先梳理了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相關問題,在此基礎上,就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保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提出的問題給出了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相關策略研究。

關鍵詞: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開發;保護

一、前言

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就經濟層面上,保護原則下的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能夠發揮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效應,通過文化的獨有性和特色性,形成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并能夠通過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搞好民族文化資源的產業化發展能夠帶動地區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就文化層面上,開發視角下的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相對于單純性質的保護措施更具有活力,通過經濟效益的帶動作用,更有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總體上來說,民族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即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二、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表

1為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在旅游文化產業方面所顯示的人數狀況以及旅游業收入的一覽表。從中我們能夠看到西藏旅游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勢頭,西藏的旅游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西藏自治區重要的支柱產業類型之一。這與西藏令人向往的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文化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也帶動了西藏旅游的發展。但是在文化產業等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實施上仍然存在著一些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民族文化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的系統協調性較差藏區生態資源的特點主要包括生態承載能力較弱,開發難度較大。雖然國家在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上有很大政策優惠,但是由于市場需求不高,開發成本過高等因素限制了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當前對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利用開發還處于一個探索發展的階段,開發與保護的體系和政策規定還沒有足夠的完善,再加上藏區當地的人口素質以及經濟效益的趨勢所帶來的唯利心理的影響,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利用程度存在著過度開發,沒有遵循應有的可持續發展的保護開發原則。整體上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還未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在開發領域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和限制。(二)財政投入和投資環境的不足近些年,西藏自治區在國務院下發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指導下,在財政投入以及投資環境上都有了很明顯的改觀,文化產業逐漸成為藏區經濟發展的最大的支柱產業形式,投資環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不少投資商進行諸如文化傳播,手工藝制作,以及特色農牧業等眾多方面的投資建設。整體狀況發展良好,但是綜合當地地理環境開發惡劣、開發成本過高、本地市場的需求量較小以及當地居民普遍經濟意識不高,再加上整體的營商環境還不足對該地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設,綜合投資環境還有待提高。(三)開發與保護的思想理念過于落后,市場動力不足藏區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要地區之一,但是由于藏區本身經濟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導致了當地的文化程度較低,人們對當地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意識薄弱。來此旅游的多為外來人員,文化、服務、娛樂等產業的輸出主要依靠外來市場,再加上當地經濟水平不高和人們的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市場動力嚴重不足。(四)專業人才不足,社會保障不高藏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不僅制約了當地市場需求的擴大,同時落后的經濟發展狀況也導致了在當地就業人員社會保障的低水平,由此而降低了藏族地區對各行業高質量人才的吸引力。無論是從生活環境、個人發展還是從子女成長的角度考慮,大多數高質量人才更愿意將就業發展目光鎖定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使得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沒有充足的人員支持。(五)開發措施較為單一,保護力度還需要加強文化產業是新興的經濟產業模式,需要在社會、政府等各方的全面保護下,不斷創新產品開發思路。但就目前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情況而言,文化產業呈現出較低級的產業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單一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形式重復化、單一化。在文化資源保護方面,政府為主導通過文化產業帶動社會參與文化資源的保護建設是當前藏區文化資源保護的主要形式,但是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從人人做起,集社會各界共同的力量來促進文化資源的保護。而反觀藏區民族文化資源保護情況,受人民文化水平不高,政府立法不嚴、監管不善,宣傳不到位等方面的限制,導致藏區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損的情況。

三、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相關策略

(一)提升對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認識

1、要認識到民族文化資源的經濟性和可再生性首先,民族文化資源的經濟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族文化資源呈現出經濟可開發的特點,民族文化資源的這種特點能夠依托產業的形式把文化的價值具體的體現和展示出來,并且由于民族文化資源的特色性,使得民族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和利用具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了文化產品的價值。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族文化資源的經濟性顯示出更強的潛力;其次,民族文化資源的可再生性。民族文化資源不同于礦物開發、有限資源開采等,民族文化資源的產生本身是一定的地理因素以及生產水平因素等方面的共同作用產生的,民族文化資源的生存依賴于文化傳承的人群和相關的環境因素,而對民族文化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能夠保障民族文化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民族文化資源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經濟效應同時為文化傳承帶來持久的動力。2、正確看待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民族文化資源是對一個民族或者區域文化層面和生活層面的概括,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有助于當地生態環境、傳統文化以及其他相關的方面的維持和發展,民族文化資源首先是要保護,而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是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途徑,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如藏族婦女特色服飾和首飾的產業開發,既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經濟效益的帶動作用能夠把藏族特色服飾和首飾工藝的技藝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正確看待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系,認識到民族資源的開發是可行的,開發與保護統籌進行,有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上存在著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以及相關的開發與保護規范上給予特別的重視。確保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確保藏區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的科學性,實現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協調發展與統籌發展。

(二)關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上的一些策略探究

1、藏區民族文化環境保護的策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生態環境是藏區民族文化資源賴以生存的土壤,做好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是確保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基礎工程建設,同時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對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產業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首先要做好藏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劃工作,通過生態環境的具體狀況形成優先開發、重點開發以及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區域劃分。并且通過對生態環境承載上限以及相關的開發條件進行強制性的規定;其次,加大在藏區生態環境的人才資源以及財政投入方面的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和多方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資金投入機制,同時鼓勵企業和社會參與生態建設以及文化環境保護上來。2、關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構想——建立全方位的文化資源開發體系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不僅要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最根本的要依靠民族文化資源的所有者和繼承者,我們鼓勵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發展具有藏區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和特色產業目的是為了實現當地經濟的發展,把民族文化特色做成品牌,實現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總之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民族文化存在的基本條件才能夠實現經濟和文化的兩個發展目標。因此,關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我們應建立全方位的文化資源開發體系。不斷喚醒當地人民的文化保護開發意識,指導當地人民進行自己的產業化發展。同時還要在政府、社會各界的共同作用之下,對藏區服飾、歌曲、舞蹈、特色建筑等文化資源以商品形式進行全方位的開發,促進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研究有助于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實際開發與保護工作的進行。在當前文化和經濟相互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搞好藏區民族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不僅是整個藏區人們的發展訴求,同樣也是西藏自治區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出路所在。文化產業的強大驅動力能夠發揮區域經濟的產業聯動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樣能夠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當然,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復雜性很難用一種理論進行全面的指導,需要我們要深入藏區民族文化資源聚集地,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創新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更好地更科學地開發藏區民族文化資源,開拓利用與保護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格茸立青 單位: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升平文化廣電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唐劍,李虹.四川藏區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協調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6(11).

[2]楊振之,李玉琴.西部大開發中藏區旅游城鎮規劃、建設與民族文化保護——以四川、云南藏區為例[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

[3]趙云華,代文輝.甘孜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調查報告[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1).

[4]袁崢.正確處理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關系——以黔西南州為例[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