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大學生民族文化調查分析
時間:2022-11-14 10:13:37
導語:學前教育大學生民族文化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多元文化的沖擊更是成為主流文化背景下的弱勢群體,特別是大學生在民族文化認同上非常值得讓人深思。而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是社會教育事業的重要群體,將來主要從事幼教事業,起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社會教育事業發展的作用,肩負著育人育才的重任。因此,本文選取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法,對民族文化認同現狀調查,并在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現狀
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進行民族文化認同現狀調查,并在調查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建議。此次問卷隨機發放了450份問卷,回收了420份,有效問卷415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8.8%,樣本信度和效度都很高,有研究價值。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整理,從而得出大學生對民族文化認同的認識與態度。
一、民族習俗的傳承看民族歸屬
由于民族之間不同的民族習俗,導致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民族成員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各民族成員對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的態度是影響民族認同的重要因素。調查中發現,在民族習俗的問題上,多數大學生對自身民族習俗都有著積極的的認同態度,但是卻出現了在行為的分離。例如:在填“本民族最具特色的節日、飲食”時,90%的大學生都能說出一個或兩個自己民族的節日和飲食,例如:漢族的特色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漢族特色美食水餃、湯圓。苗族特色節日苗年節、姊妹節;特色美食酸湯魚、姊妹飯。侗族特色節日蘆笙節、六月六;侗族特色美食牛鞭、腌魚。他們對民族習俗持有積極的認同,但是從其行為來看,他們對習俗的遵行并不積極,比如對于“學習開展的民族文化活動您會參加嗎”回答中,45%的大學生表示從不參加,34%的人表示偶爾參加,只有21%的人表示經常參加。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在民族習俗的認同上,出現了情感和行為的分離。
二、從對民族文化的了解看民族歸屬感
任何一個民族都是離不開自身文化,民族的產生需要共同文化的支持,有了民族文化才有民族的產生,所以民族認同是以文化為出發點的。各民族成員對自身民族故事、英雄及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程度體現其民族認同。在填寫“您知道的本民族英雄或民族故事”這一問題時,85%的大學生能說出至少一個民族英雄或故事,這些民族英雄和故事都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民族文化。但在對“您是否了解本民族文化”問題調查時,有68.5%的大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處于不了解狀態,26.5%的學生對民族文化了解一般,只有5%的大學生比較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以上調查就說明,雖然多數大學生能說出一兩個民族英雄和故事的名字,但他們對其中文化的了解情況不理想,其民族認同處于較弱狀態。
三、從民族身份認同及民族間的交往實況看民族認同
1.民族身份認同。身份認同是一個人對自身民族的認同,對民族身份的自信。封閉的民族在與其他民族交往時會促使個體在親近本民族成員時,有意或無意地疏遠或排斥其他民族的成員。在“您是否樂意被人知道自己的民族身份”問題中,62.5%的人非常樂意別人知道自己的民族身份,有百分之21.5%的人覺得無所謂,有16%的人不樂意別人知道自己民族身份。這就表明,在對待民族間交往的問題上,多數大學生能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自身的民族身份。但以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的積極性做比較時,少數民族學生的表現更為積極。2.民族間交往實況。根據調查得出,大學生在對待其他民族成員及其文化時,表現出較為充分的理解、尊重,在填寫“您認為哪些民族比較難相處”時,92%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比較難相處的民族同胞,8%的大學生認為有個別民族同胞比較難相處,例如:回族、瑤族土家族等比較封閉的民族。在問到“您在與其他民族成員交往時是否有困難”時,46%的人表示“不困難”,另有38%的人表示“一般”,有9%的人表示“比較困難”,只有7%的人表示“非常困難”。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表明大學生們與他族同學相處融洽度較高。為進一步加強彼此民族文化認同感,高校可以加強校園民族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們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張應強.文化視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黃秋燕.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狀況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大學生[J].今日中國論壇,2013,(01).
[3]楊柳新.大學的價值觀教育與文化認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04).
[4]高承海,安潔,萬明鋼.多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文化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05).
[5]尹輝,王孟娟,郭彧斌,劉怡春.多元文化背景對內地藏族大學生文化認同影響研究——以西藏民族學院為例[J].學周刊,2014,(13).
[6]桂署欽.《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10).
[7]徐明祥,皮建華,王艷梅.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能力實證研究——六階段文化適應學習發展模型構建[J].紅河學院學報,2016,(01).
作者:周月穗 吳高美 單位: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民族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用
- 下一篇:行政法視野中社會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