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的聯系

時間:2022-01-19 11:04:58

導語: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的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的聯系

[摘要]民族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極具意義的文化載體。民族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民族舞蹈產生于民族文化當中,又反過來對民族文化因素加以展現。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相生共進,民族舞蹈在對民族文化加以繼承的基礎之上實現著不斷發展。探析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合理處理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對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繼承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產生于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民族舞蹈則產生于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帶有濃郁的民族生活習俗及地域特征,同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融入著豐富而多樣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始終對民族舞蹈的創作和完善產生著多方面的影響。要想實現民族舞蹈藝術的持續性發展,就需要深入探析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使其基于民族文化的根源在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礎之上實現創新性發展。

一、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

舞蹈藝術產生于人類勞動實踐中,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不斷得以發展和完善。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人類生活始終存在著本質上的聯系。舞蹈是一種藝術文化形式,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作為其外在表現形式,人們將通過主觀意愿創造出來的文化意識形態以具象的、特定的舞蹈形式加以表現,借助舞蹈來表達對自然以及社會的認知和期望。例如,追溯到史前人類發展時期,人們就創造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鏘經·大序》)這一簡單的舞蹈形式來表達激動、興奮的心情。而后在發展歷程中,舞蹈被人們廣泛應用于狩獵、祭祀、戰爭等一系列活動中,與人類社會歷史文化諸多方面的內容緊密相連。因此,舞蹈這一藝術文化形式包含著深刻而廣泛的文化內涵,多樣化的舞蹈動作傳達著人類對自然及社會的思考和情感。舞蹈產生于社會現實,并且包含著地域風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舞蹈的產生和發展同樣如此。華夏大地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由此形成了豐富而多樣化的民族舞蹈藝術。舞蹈藝術文化產生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中,折射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作為傣族民族舞蹈代表的孔雀舞,是由于群眾喜愛孔雀,深覺孔雀開屏等動作十分優美,進而在對其動作加以深入觀察和剖析的基礎之上創作而成,極具地域性。舞蹈產生于社會歷史文化中,是其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并且隨著社會歷史文化的發展不斷得以完善。民族舞蹈同樣與少數民族生活及社會歷史文化相生共進。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民族舞蹈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和沖擊,要想在新形勢下推動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完善,就需要植根于其發展根源及民族文化,挖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歷史文化,深入剖析各民族舞蹈的內容及形式因素,在此基礎之上融入新時代創新性因素,以實現民族文化藝術的創新性、持續性發展。民族舞蹈深受自然因素,尤其是人類社會歷史因素的影響,其基本形式在于借助人類的形態、神態、舞蹈動作等來傳情達意,因此其表演效果往往受表演者藝術素養等方面的影響,表演者對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對于實現民族舞蹈藝術的持續性發展來講至關重要。包括動態形象、表演形式、服裝道具、場地等因素在內的舞蹈表現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在推動民族舞蹈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深入剖析民族文化各類表現形式中蘊含的藝術因素,并且挖掘民族文化背后蘊含的民族心理、審美意趣,為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注入靈魂。

二、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群眾在日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沉淀著獨屬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橫向和縱向等多方面實現著發展,民族文化的內容愈加豐富,民族文化的主題愈加深刻。影響民族文化發展的因素眾多,如人類遷徙、生活方式轉變、民族融合等。在此過程中,各類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既實現著對自身民族文化的沉淀和革新,也進行著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入和吸收,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作為傳情達意的外在表現形式,舞蹈文化藝術受此影響也不斷實現著自身的創新和發展。追溯舞蹈的淵源,其產生于人類的勞動實踐中,以模仿動物或歡慶豐收為主要目的。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其逐漸轉向傳達人類的思想情感,從而與民族文化的聯系更加密切,不斷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類也在不同環境中采用多樣化的方式發展民族舞蹈。具體來講,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間直接傳承

我國每個民族的人民群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都形成了獨具自身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舞蹈文化藝術,如漢族的秧歌、藏族的鍋莊、壯族的填拐舞等。這些舞蹈文化藝術顯現出各民族獨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承也往往通過當地居民身體力行的傳承活動來開展。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內涵及表現形式隨著當地舞蹈表演者身體素質、樣貌體態、文化內涵、藝術素養等多方面的變化而不斷得以發展和完善。而民族舞蹈表演者也往往借助本區域自然環境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的熏陶,在全方面掌握民族舞蹈特點的基礎之上為其融入創新性因素。

(二)在特定的藝術環境中傳承

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形成及發展深受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其傳承也往往在特定的藝術環境中進行。同樣,人民群眾只有身處于特定的藝術環境之中才能通過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民族舞蹈文化藝術形式的風格特點。例如,河北省“拉花”舞蹈的藝術風格的形成就與井陘縣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狀況緊密聯系。井陘縣是河北省通往山西省的咽喉,山險水惡,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拉花”舞蹈的內容和藝術風格正是舊時代井陘人民悲苦生活的寫照。除此之外,民族舞蹈與少數民族日?;顒泳o密相關,由一開始的將民族舞蹈應用于傳統祭祀活動中,到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將民族舞蹈應用于節日慶祝、文藝匯演等特定藝術活動中,都是民族舞蹈在特定藝術環境中得以傳承的具體表現。

(三)伴隨社會文明發展傳承

步入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以來,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在物質生活需求得以充分滿足的背景之下,人們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顯現出新的特點,而民族舞蹈的社會功能也顯現出一定的變化。尤其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之下,我國的產業結構得以調整,旅游產業等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民族舞蹈原本的內容及形式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者開始對民族舞蹈加以創新,將新的理念注入其中,實現了繼承傳統基礎之上的與時俱進,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得以傳承。例如,由曹曉寧、林樹森編導,劉群等主演的舞劇《煉歸的大雁》,把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故事演繹得如歌如泣,讓人蕩氣回腸。由此可見,要想實現民族舞蹈的創新和持續性發展,就需要在繼承傳統優秀舞蹈因素的基礎之上兼收并蓄,融入先進的舞蹈創作理念,合理處理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許銳.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認識演變與概念闡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1).

[2]王光輝,劉夢涵.區域舞蹈概念芻議[J].舞蹈,2019(5):74-76.

[3]易姍姍.美育改革視域下民族地域性舞蹈與高校藝術教育的融合價值及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5):36-37.

[4]鄭珈.淺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J].當代音樂,2019(4):132-133.

[5]陳琳.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6):211-212.

[6]張帥.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芻議[J].戲劇之家,2019(1):127.

[7]熱比亞·買買提.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其發展趨勢[J].戲劇之家,2018(7):106-107.

[8]李雯.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其發展趨勢研究[J].戲劇之家,2016(21):130-131.

[9]董柳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J].中華少年,2015(21):164.

[10]張沛,楊潔.談民族民間舞的繼承與現代發展:民間舞教學組合的安排[J].亞太教育,2015(11).

作者: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