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非公企業文化思考

時間:2022-09-26 03:59:25

導語:新形勢下非公企業文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下非公企業文化思考

企業文化是指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工作作風和行為規范等,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長期形成的精神財富,通過宣傳、教育、感召等方式,使企業的全體成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使命感,能夠統一意志、規范行為、凝聚力量,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形勢下,企業文化作為組織的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執行、企業經營的轉型升級,甚至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一、非公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錯誤地將企業文化建設理解為喊口號、貼標語、發通知,與企業形象混為一談,只注重企業的標識、展示等方面的設計,忽略企業文化內涵的塑造,簡單將廣告宣傳、產品包裝等外在形式當作企業文化的內容,缺乏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在員工的行為規范中深入貫徹,未能體現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此外,有的企業將企業文化只看作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與其他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關系不大,沒有將員工視為企業文化的主人,殊不知失去企業文化植根的真正土壤,就會使之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企業文化與發展戰略不相匹配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更好發展的精神核心,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企業戰略和經營活動。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愿景提供支撐,但在具體制定實施過程中,有些非公企業文化往往與發展戰略不匹配,成為了一項獨立的工作,使其失去了應有意義。首先,有的企業設置了專門的企業文化職能機構,但與戰略制定部門未能形成合力,企業文化發展與企業發展戰略不統一,更談不上相互促進。其次,企業文化作為引導員工行為的重要支撐,與員工管理、薪酬待遇、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步調不一,導致員工無所適從,失去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質。另外,企業文化的落實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使提煉出符合企業特色和員工價值的優秀文化,但在實施層面卻始終停留在淺浮層次,沒有深入推進,導致企業文化不能緊隨企業發展發揮作用。

(三)企業文化工作缺乏創新性

有些非公企業的文化建設互相雷同,尤其是在同一行業中,僅僅成為一種體現行業特色的相同或相似表述,沒有體現本企業獨特的價值準則和經營理念。有的企業文化盲目照搬其他企業,雖然“企業文化月”“企業文化周”活動遍地開花卻收效甚微,表面熱鬧,不能深入到員工內心,尤其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傳播渠道缺乏創新,沒有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符合企業發展規劃的實施載體,這種文化建設既浪費了資源,又不能增強凝聚力。

二、對非公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引領非公企業家提高認識,增強塑造企業文化自覺性

非公企業中,企業家往往是企業的領導者,其個人特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整體氛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領導層,需要通過廣泛開展企業家座談、企業家沙龍、企業文化論壇等形式,堅持用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武裝頭腦,科學引領企業家增強用先進企業文化指導企業經營活動的意識,充分認識企業文化作為軟生產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教育引導企業家有目標、有規劃、有步驟、有保證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形成高層統籌、機構落實的良好體系。另外,企業家要率先垂范,在日常管理行為中自覺踐行企業文化價值觀和使命感,并作為常態化工作進行督導推進。

(二)豐富培訓形式,科學保障企業文化建設

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利用調研座談或專場培訓等方式,對非公企業的管理層和相關部門進行有的放矢的培訓指導。非公企業在制定和落實企業文化時,要與企業戰略相結合,符合企業的定位和發展,保證企業有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有科學的規章制度、有專業的人員負責,保障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走上良性軌道。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與企業文化培訓結合,推動非公企業樹立政治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重要觀念,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為準則;堅定貫徹宣傳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方針政策,推進非公企業文化向著更大格局、更深層次發展。

(三)創新服務方式,助推非公企業文化建設新局面

有效的服務方式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有力保證,工商聯要以提升非公企業文化內涵為目標,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新知識、凝聚正能量為宗旨,創造性地打造網站、會刊、新興媒體等形式,展示優秀企業文化,促進非公企業之間交流經驗和心得。利用文明創建活動契機,引導企業樹立“文化強企”意識,在商會之間、企業之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類、展示類、評比類活動,為企業制度發展提供全方位平臺,將企業文化真正打造成鑄造優秀隊伍、樹立優秀品牌、塑造優秀形象的有效源泉,全面提升非公企業的競爭力,營造非公企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靳紅 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委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