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景觀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時間:2022-03-27 04:08:03
導語:醫療景觀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企業解讀
1.1企業背景。福能總院原名福建省煤礦中心醫院,為福能集團旗下的附屬企業,目前是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學基地,是福建省第一家擁有開放式病床的心理治療中心,也是煤炭職業塵肺病的專科療養醫院,企業的特色為打造唯一性景觀提供了基礎條件。1.2企業標識。標識的3個富有旋轉動感的色塊,象征集團“產業多遠,多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格局,喻示著集團順勢而為,在事業的大潮中滾滾前行,不斷邁向發展新征程。黑色是煤炭色,代表集團以煤起家、以煤興業,蘊含集團歷史。紅色是太陽色,代表集團的能源產業為社會奉獻光和熱。藍色是海洋色,代表集團致力發展清潔能源,走節能環保之路。標識的中心圓心象征以集團為核心,3個色塊內側的白線,相成3個“人”字,喻示權屬企業緊密圍繞集團核心,以人為本,眾志成城,為集團發展壯大而奮斗(見圖1)。1.3企業口號解讀。“福相伴,能永遠。”(1)福相伴: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發展是福。(2)能永遠:能源為主、能量永恒、能力無限。
2思考
2.1如何建設具有特色的現代新醫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不僅滿足于依靠藥物及物理療法來改善健康模式,一個良好的調節身心并緩解壓力的景觀環境成為現代人們的共同訴求。2.2如何給患者提供康體療養環境。康體景觀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景觀類型,在醫療機構中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園藝療法越來越被更多人關注,成為現代醫療康復機構中重要的景觀,在恢復身心健康和身體療養等方面有積極重要的作用。2.3如何傳承企業文化,塑造品牌效應。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福相伴,能永遠”,提升企業的品牌效應。
3設計思路
3.1企業文化的融入將企業文化中的“福相伴,能永遠”的文化理念運用于本次醫療景觀設計中,體現福能總院服務于民、為民祈福的特色。3.2特色空間的塑造作為煤炭職業塵肺病的專科療養醫院,空間的設計滿足不同療養空間的景觀需求,如:心靈療養區、形象區、冥想區與復健區,實現科學醫療與自然生態的醫療完美結合,更快地使患者康復(見圖2)。
4設計愿景與目標
新醫療技術、新醫療能源、新醫療文化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實現醫療技術與自然界療養的結合,使患者得到更快的康復。
5空間結構分析
景觀設計遵循兩軸、一心、多節點的空間結構,做到因地制宜,收放有致。
6詳細設計
入口形象區位于1期新建病房門診綜合樓南面,導向性、直達性、穩重感為其設計方向。醫療門診的入口空間通常是人們步行進入醫療場所的必經之處,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門診區域由于其特殊功能,更要求場地的可辨識以及直達性,因此,福能大道的景觀設計以簡潔大氣的設計手法展現福能總院的形象,使其具有標識性、導向性、展示性和禮儀性。福能大道鋪裝的設計以簡潔、指向性明朗的鋪裝形式鋪設,方便患者較快、準確地進入門診綜合大樓,同時簡潔的鋪裝樣式減少對患者心理的沖擊和負擔。福能大道為門診綜合樓人流的主要通道,設置車擋實現該區域內人車分流,確保人們快速進出門診樓。原設計的行車道(兼消防車道)須于新建門診綜合樓前盡端式回車進出醫院,且寬度僅4m,給平時前往醫院的車輛交匯車停車造成極大不便,臨時停車位設計也有待完善。因此,在原消防流線不變的前提下增加1條機動車道,使道路與醫院主入口成環,并增加應急停車位,應急停車位方便平時急救車輛進出醫院。園內的景墻——福能賦景墻,以優美詩句歌頌企業文化,流水景墻滿足患者通過水體景觀的水聲、觀水、聞水等園藝景觀療法,促進病情的康復。療養區位于項目1期新建病房門診綜合樓南面,入口形象區東側。設計中保證原有的消防操作場地,合理利用和布局景觀節點,設計小橋、福能亭、引水知源、親水廣場、景觀疊水、汀間尋樂和景觀漫步道等節點,結合醫療植物的配置實現自然園藝療養的功效,達到心靈釋放、緩解壓力,使病人重獲動態平衡,調節病人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恢復和提高患者身體狀況,使他們在壓力后重新達到身心平衡(見圖3)。圖3福能亭效果圖福相伴能永遠廣場位于療養區東側,該廣場的景觀設計通過福能亭、引水知源、疊水、特色座椅、小橋以及循環的自然水體展現主題廣場的特點。廣場上設計休閑座椅,四周以圍合的園藝療養植被,體現空間的私密性和滿足患者獨處療養的空間需求,通過植物隔離和地形營造等手段給患者創造“靜”的環境氛圍。福能亭的設計以福能的標識演變而來,體現企業文化。全園醫療景觀的設計考慮人性化設計,設置無障礙設施,該區整體的道路系統均采用無障礙設計,方便患者使用。復健康體區位于項目東南角,現在為廢棄綠地,該區主要是對患者身體的治療方案,以關注身體上的康復為主,達到期望的醫療效果。通過積極的活動和運動,以有氧運動的形式循序漸進地保持和提高運動負荷,來體現該區自然的園藝療法的特點。冥想康復區位于項目中間區域,為項目已建醫技、病房綜合樓四周景觀空間。該區景觀主要以靜思、休閑為主,區內設計有休閑木平臺、林蔭漫步道、休閑廣場和生態停車場等空間節點。同時,該區的植物配置以芳香植物為主,營造“靜”的空間,使患者能放松心情靜靜思考,以實現精神和心理的恢復。考慮人性化設計,設置無障礙的設施,為住院處的患者特別設計冥想場所,以身體狀況的恢復為主導,精神和心理的恢復為輔助。
7植被選擇方式
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觀刺激,營造滿足不同人群的視景需求和功能需求的植物景觀;避免使用具有濃烈香味的鮮花品種,以免給較敏感的患者帶來不適;選擇具有防病、強身、益壽作用的植被。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層次豐富、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季相變化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從適地性、適應性、安全性、美觀性、經濟性等多方面考慮,場地內喬木和灌木的比例宜為1∶4~6左右,以確保常年具有較好的景觀觀賞效果(綠地面積應不少于7500m2,其中草坪面積不少于1500m2);重點選用改善環境作用強和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等功能的植物,形成健康、安全、舒適的院區環境。根據分區植物景觀特色,入口形象區以提供感觀上的特殊體驗為主;療養區以緩解壓力、療養身心為主;復健康體區以植物圍合,提供休養運動提神類植物為主;冥想康復區以營造靜謐環境,供思考交流為主;配套景觀區以提供輔助景觀功能為主。
8結語
醫療景觀在調節人的心理和修復社會交流能力方面,毋庸置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業文化的景觀化解讀也是當代醫療景觀必不可少的發展趨勢。本文以福建福能集團總院室外景觀為例,對其進行粗淺的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艷,王明星.醫療景觀環境設計探索——以江西腫瘤醫院景觀改造為例[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5,(10):70-73.
作者:涂敏敏 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分院
- 上一篇:貪污腐敗犯罪優化策略分析
- 下一篇:企業文化就業穩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