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措施
時間:2022-07-05 08:57:16
導語: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戲曲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以往,當下戲曲文化發展遇到一定的阻礙,面臨著形單影只、無人問津的尷尬處境。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緊密聯系,為了更好地傳承戲曲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之精髓,需要發揮群眾的力量,將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相結合。基于此,本文從必要性、意義、發展現狀、具體措施幾方面入手,對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戲曲文化;群眾文化;融合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全面促使精神文明建設,傳承戲曲文化,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是重要舉措。從文化發展的情況來進行分析,傳統戲曲文化在不斷地流失,很多優秀戲曲劇目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困境,而群眾文化也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因此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將傳統戲曲與群眾文化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相輔相成,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推動二者傳承與發展。
一、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實際上傳統的戲曲文化本身就來源于民間,又在民間不斷地傳承發展,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伴隨著戲曲文化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和戲曲文化的不斷創新,戲曲的愛好者也越來越多。為了能夠將傳統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進行融合,就需要將傳統戲曲不斷地融入群眾活動中。另外傳統戲曲文化具有地域性差異,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戲曲文化,蘊含著地方的人文精神與價值觀以及當地的民俗特點。將戲曲文化融入地方群眾活動中,這樣更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二、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的意義
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促進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既有利于戲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避免其觀眾流失、技藝失傳,從而歷久彌新,又有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在群眾文化中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從而豐富群眾的社會生活,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素養。戲曲文化在傳播戲曲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讓人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戲曲文化在國外是著名的中國文化代表,人們在欣賞戲曲文化的同時,可以極大地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比如近代創作的戲曲作品中,有很多與抗戰救國相關的劇目,人們可以通過戲曲表演了解到仁人志士的偉大事跡,這對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重要意義。戲曲文化能經歷千百年的傳承,除了娛樂屬性外,更是因為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目前我國的五大戲曲劇種分別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以及豫劇,除此之外還有秦腔、昆曲等。因為表演的故事是在不同年代、不同時期創作的,因此戲曲中包含很多歷史知識,人們可以從戲曲中了解到很多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從中感悟到很多的道理。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戲曲知識修身養性,通過欣賞戲曲表演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避免受到不健康文化的影響,借助戲曲知識樹立正確的觀念,協調群眾之間的關系,引導人們的價值走向。
三、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
當下,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力度不夠,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可能會出現意見相斥的局面,對于這一問題應當進行高度重視,引導人們進行深刻的反思,爭取能夠讓戲曲文化在我國不斷地傳承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日益豐富,選擇也更為多樣,無形中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逐漸邊緣化,喪失了大批文化受眾。當下,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面臨著相似的困境,比如地域分布不均、文化傳承斷層、創新意識欠缺、流行文化沖擊等。下面主要以戲曲文化為例,闡明文化發展現狀:
(一)地域分布不均
戲曲文化的地域分布不是很均勻,我國不同的城市都會設立專門的戲曲活動場所,例如歌舞劇院、老年戲曲活動中心等。這種傳播方式與古代戲曲的傳播方式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就21世紀的今天來說,并沒有進行更好的區域拓展,還有一些鄉鎮農村百姓并沒有感受到戲曲的無窮魅力。戲曲文化在目前的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偏見性問題,這種問題往往伴隨著冷漠和批判的態度。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讓更多的人領悟到戲曲文化的魅力及其重要作用。
(二)文化傳承斷層
熱愛戲曲文化的主要群體是中老年人,很多中老年人更加偏愛戲曲文化,但只有極少數的年輕人會關注戲曲文化。戲曲文化通過長時間的歷史積累,傳統色彩鮮明,再加上年輕人忙于學業與工作,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戲曲文化的發展,從而導致對戲曲文化的忽視。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在是信息網絡時代,很多人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品味這種慢熱型的藝術文化,從而使得戲曲文化的傳承出現危機。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如果喜歡戲曲的這一代人逝去,那么就很少有人會繼續傳承戲曲文化,那么戲曲文化也會不斷地流失,這是一個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創新意識欠缺
實際上戲曲文化的發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目前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建設,很多地方戲曲都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問題,因為很多地方戲曲表演的都是老舊的劇目,模式僵化,創新性不足,這對于新時代的人們來說無法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和發展,這種戲曲藝術形式沒有任何競爭力,如果不及時地進行發展創新,很可能會被人們所拋棄,這也是戲曲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四)流行文化沖擊
伴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發展,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人更喜歡玩游戲、聽音樂、看電視等,或者通過手機進行聊天,這樣能夠讓人們充分地釋放壓力。而戲曲文化作為需要傳承發展的傳統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因為面臨著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使得人們無法放慢腳步去欣賞一些慢節奏的東西,并且也無法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內涵。為了能夠讓廣大群眾真正地喜歡上戲曲文化,就需要將戲曲元素不斷地融入到文化產業之中,這樣才能從更多的角度和方向解決問題。
四、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1.充分重視,激發廣大民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當下文化發展的現狀來進行分析,并且要充分重視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不斷探索二者融合發展的新形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戲曲表演水平。同時也需要不斷地開展相關的戲曲活動,讓戲曲活動成為人民群眾主要的生活娛樂方式之一。2.加強貧困地區的文化設施投入和文化內涵滲透。針對我國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應當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因為貧困地區基本的設施并不完善,而加大戲曲文化娛樂場所的建設力度,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滿足娛樂需求,為人們提供更加多樣有趣的活動場所,從而更好地普及戲曲文化,使更多的人不斷地探索戲曲文化,促進戲曲文化多元化發展。
(二)鼓舞年輕一代,延續文化傳承
要想實現戲曲文化的推廣與發展,需要培養新時代人們的文化意識,讓更多的人熱愛戲曲文化。這就需要使戲曲文化走入中小學的課堂之中,培養中小學生對戲曲的興趣,這樣可以不斷地提升戲曲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還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豐富高校戲曲專業的課程設置,舉辦關于戲曲的比賽等活動。要讓更多的人學習并了解戲曲文化的精髓,從而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戲曲文化。
(三)把握地方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要想使戲曲文化更好地與群眾文化相融合,必須保證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相適應,要把握地方特色,了解地方文化,只有充分了解當地群眾的需求和喜好,才能在此基礎上促進戲曲文化的發展與完善,從而使其更為群眾喜聞樂見。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都帶有特定的地域色彩,反映了特定的生活習俗、精神信仰、人文情懷等,因此在進行文化融合之前必須確保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以此為融合奠定基礎,找到最佳的方法和途徑。
(四)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產業
在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應該尤為注意創新融合方式,使文化發展更具動力與生命力。可以將戲曲文化融入影視、書籍、音樂、繪畫等各種藝術形式中,為戲曲文化的傳承打造新的平臺,從而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使群眾樂于接受、樂于學習,以促進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另外,要大力發展群眾文化產業,并將戲曲元素融入其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新一代的戲曲文化傳承人,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挖掘發展機遇,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等綜合進步。
(五)堅持去粗取精,打破傳統觀念
就戲曲文化的發展而言,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任何文化都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斷改進,同時發揮自身的優勢,以謀求更好的發展。另外也可以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其他文化,不斷地融合,這樣可以更好地發展創新戲曲文化。以現代化發展的角度進行全新的分析,就需要打破傳統守舊思想觀念的束縛,進行現代化的表演,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推動戲曲文化發展創新。
五、結語
戲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群眾是傳承戲曲文化的重要角色,只有不斷地實現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激發人民群眾保護戲曲文化的意識以及熱情,這樣才能夠讓人們自覺地參與其中,不斷地推動戲曲文化的建設發展,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從而更好地促進戲曲與時代的結合,以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何更好地進行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二者的結合,需要每個人為之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悅.探析戲曲與當今群眾文化[J].湛江市群眾藝術館,2019.
[2]劉宏日.淺議地方戲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J].江西社會科學,2006,(4):178-181
[3]陳多.戲曲危機與文化市場[J].民族藝術,1998,(2):20-25.
[4]吳新雷.論中國戲曲文化的現代化[J].戲劇藝術,1991,(3):22-27.
作者:張騰飛 單位:商丘市藝術研究所
- 上一篇: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的發展策略
- 下一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音樂教學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