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陳設藝術的文化體現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17 10:28:19

導語:室內陳設藝術的文化體現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室內陳設藝術的文化體現研究論文

室內陳設藝術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室內陳設藝術越來越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而體現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質量,個性化生活空間以及獨特審美價值的追求。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周易、儒家、道家、佛學的哲學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建筑、材料、裝飾手法、園林造景、民俗文化、書畫詩歌藝術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這些明顯帶有中國文化烙印的設計作品蘊含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時又給人們更多精神需求上的滿足。家具作為陳設藝術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滿足了人們使用功能的需求,實現其對室內空間的組織規劃作用,更進一步體現了室內設計風格。明清家具作為世界家具發展史上的奇葩,自身的精神象征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使用功能。優美的曲線、樸素自然的色彩紋理、精湛的技術工藝、流暢的美感,凸顯出很高的藝術品位,給室內空間增添了許多文化韻味和端莊的風范。這些傳統符號是最能直觀體現傳統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們是前人生產勞動建造居所經驗與智慧的層積,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與體現。在新時期,將這些傳統符號直接運用于室內陳設藝術之中,或是運用抽象簡化、符號拼貼、移植嫁接、多元重構等方法,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迅速發展的基礎之上,融入對傳統元素符號的深入理解,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審美理念,對提煉出來的形式要素進行改良設計,使其富有新的時代特色。這些都是有效營造具有傳統文化室內環境的手法。新時期室內陳設藝術要想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首先要深入理解傳統文化,也就是在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的再運用。“天人合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思想,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很大,具體主要體現在意象思維方面。中國傳統的意象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富有靈感,帶有跳躍性。陳設藝術中,各種陳設品可以通過某種傳統符號或是塑造審美意象來達到打造室內某種帶有文學藝術情趣的文化氛圍,例如,中國的山水畫、雕塑、青花瓷等陳設品的運用。其次,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室內陳設藝術要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思想,根據具體情況,在和諧、穩定、安詳與不乏性格、情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符合真善美的審美觀,整體協調處理陳設的質感、舒適、美觀、生態等自然特性,與時尚性、社會功用、人文風格等社會屬性的關系,充分考慮人對物的功能需求,人對環境、空間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來實現設計目標。因此,室內陳設藝術想要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各種文化交錯縱橫的環境下得到繼承和發展,同時又能夠創造出極富時代氣息的新樣式,就必須實現傳統文化在自身的蛻變中尋求發展,使傳統裝飾藝術的精神內涵和現代的材料及高科技媒介相結合可以說是有效的途徑之一。

室內陳設藝術對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的新時期,室內陳設藝術也體現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東方文化以中國的儒家文化、東亞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為主流和代表,西方文化以基督教文化、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為主流,他們共同存在于世界文化體系當中。在室內陳設藝術領域中,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和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分別創造出了設計風格特征鮮明的文化樣式。東方陳設藝術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傳統,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一些山水畫、瓷器能夠得以體現。西方室內陳設藝術注重人的主觀意識,與周邊環境結合的較少,受基督教影響較大,陳設品更多的是人為塑造的痕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交流學習,東西方文化也逐步相互滲透,西方室內陳設藝術引入東方理念,開始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回歸自然。東方陳設藝術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像西方一樣開始注重人文情懷,用更加開放的思想調節室內空間氛圍。例如,海派家具就是東西合璧的典范,家具款式上吸取了西方的試衣鏡、五斗柜等,樣式上腳型有中式和西式,床由中國傳統的單邊上改為西方的雙邊上等。通過不斷開放的網絡平臺,室內陳設藝術可以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間交流,現代國際式的室內設計,裝飾效果則更多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從造型、風格、線條、色彩各方面綜合考慮,在布置手法上注重陳設物品之間的協調,創造出更加愜意的室內環境氛圍。因此,東西方文化之間界限已經漸漸模糊,混合派成為室內陳設藝術中一種流行的樣式。新時期是信息化的時代,統一多元化成為時代的標志。多元化的設計時代必須遵守“和諧”的藝術形式,這也成為判定藝術與設計質量是否平衡的標準。對于室內陳設藝術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需求促使室內陳設藝術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態,形成多種的風格流派、多樣的表現手法。人們對室內環境設計的營造不單單追求時髦與簡約,更多的是想擺脫傳統思想的芥蒂,重新定義生活方式,重獲新生自由。設計手法不拘一格,只要覺得合適、得體的陳設藝術,深入推敲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方面的總體構圖效果和氛圍,都可以拿來結合使用或作為點綴之用。但外來文化總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兩者之間的交流以并存和融合為主。因此,在吸取外來文化時,應該要參考有價值的文化特質,充分發揮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把握自我民族文化的內在結構和發展邏輯,在自己的文化積累過程中成熟發展起來,在多元文化并存中樹立中華民族陳設理念的主導地位。中國的陳設藝術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磨練,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盡管現代文化發展是多元的,但仍需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使陳設藝術向多元化發展。

室內陳設藝術對時代脈搏的把握

新時期室內陳設藝術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站在歷史的高度,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會產生一個與之相適應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便是社會中個體人的思想支柱,并集中反映在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中,體現在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各個層面上。藝術能夠反映特定時代的生活,各個時代的藝術都有各自時代的烙印,藝術與時代精神交織在一起,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新時期,文化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不亞于經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這也是當代的時代特征。在各類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室內陳設藝術對時代特征把握具有自身的特點。室內陳設藝術崇尚消費文化。在文化產業不斷壯大發展的今天,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消費結構的深刻變化,消費文化已經成為人們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室內設計更強調“重裝飾、輕裝修”的理念,軟裝飾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可以說室內陳設藝術到了一個以精神文化消費為特征的消費時代。消費文化對設計的影響直接反映到設計作品中,成為新的價值觀和精神取向,這也必將推動室內陳設藝術的向前發展。室內陳設品種類繁多,作為商品大量的涌入市場,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形成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消費文化決定了室內陳設藝術的風格定位以及形式語言。消費者在進行室內空間裝飾的過程中,通過選購不同的陳設品來體現消費者的生活品位,反映他們的審美趣味和文化修養。室內陳設藝術崇尚生態文化。新時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生態文化成為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層面。在室內陳設藝術文化構建上,以傳統的手工藝文化、科技時代的技術文化、消費時代的商品文化等為基礎,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生態文化,是室內陳設藝術的主要議題,也是當代室內陳設藝術文化構建的主要任務。生態文化是人與環境和諧共處、持續生存、穩定發展的文化。生態文化理念要求室內陳設藝術要考慮材料的環保性、節能性、可循環再生性,重視“以人為本”的舒適性,陳設物品要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如在商場為老年人及殘疾人設置專用坐具;使用節能燈具、水具,充分利用太陽能;使用環保型裝飾材料(木、藤、石等),這些天然環保材料在表現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成為當今生態設計的典范。因此,生態設計是室內陳設設計發展的必然選擇。加強室內陳設藝術中的生態設計研究,對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建立和諧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維護良好的室內生態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室內陳設藝術崇尚非物質文化。新時期我們已經步入信息時代,我們已經被所謂的電子幻影所包圍,物質和功能的關系說明信息時代的設計是從物質性向非物質性轉移。非物質社會中,設計的目標不單單是一件有形的物品,更多的是注重物質產品所融入的一種抽象的精神情感。例如,作為非物質文化的皮影藝術,它的繪線方法與色彩搭配方式對設計的影響,并且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陳設藝術。在一個全新的室內空間之中,空間的形式和陳設語言能激蕩起人們的靈魂,觸發人們的體驗和感悟,并引發聯想。這種空間形態與人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所表現的不只是表面形式,而更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文化,即非物質文化。它所表達和傳遞的目的側重于非物質的功能、情感及文化等。新時期室內陳設藝術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當代設計提供了啟發和思考,豐富和發展了室內陳設藝術的文化底蘊。新時期室內陳設藝術在繼承傳統文化時,應摒棄“拿來主義”的思想,將傳統元素直接以符號的形式拼貼在現代設計當中。應當結合東西方文化內涵,不斷地總結新時代的文化元素和設計思維,結合傳統的文化思想,總結空間藝術裝飾的特點,依據新時期大眾的審美文化特征,探索多元文化影響之下的室內陳設藝術的表達手法以及創作手法,使室內陳設藝術在既具備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夠體現出時代特征,在創新中體現和諧文化的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張諾陳鑫工作單位: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