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巖文物保護策略分析

時間:2022-11-25 09:25:51

導語:紅砂巖文物保護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砂巖文物保護策略分析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擁有的文化遺產非常豐富,石質文物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紅砂巖在石質文物中占有較大比重。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遭到嚴重污染,很多比較珍貴、稀有的石質文物遭到破壞,其中就包括紅砂巖,為此,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紅砂巖文物的保護。筆者針對紅砂巖文物風化的機理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具體保護紅砂巖文化的有效策略,希望對紅砂巖文化的保護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紅砂巖;文物保護;有效策略

紅砂巖色澤紅艷、細膩,非常美觀,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但是紅砂巖的結構比較疏松,很容易風化,因此,從業者非常有必要加強對紅砂巖風化機理進行研究,以此發現影響紅砂巖風化的主要因素,從而將紅砂巖文物更好地保存下來。

紅砂巖文物風化的機理

物理因素

影響紅砂巖文物風化的物理因素主要有水分、濕度、溫度和可溶性鹽的物態變化等。但是,這些物理因素對館藏類石質文物的破壞性通常并不是很顯著,對于戶外的石質文物破壞性較大。

化學因素

造成紅砂巖文物風化的化學因素主要是指空氣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一些酸性的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氣體,它們會形成酸霧、酸雨,和石質文物發生化學反應,導致石質文物的結構被嚴重破壞,并且成分也會發生改變。

生物因素

生長在石質文物表面的植物,可以存留石質文物表面的水分,強化水對石質文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會在石質文物的裂痕中逐漸變粗,裂痕兩側石壁的壓力會不斷增加。研究者通過測算發現,由根系產生的壓力可以達到1到1.5兆帕,并且最終會致使石質文物裂開。當生長在石質文物表面的生物死亡或者新陳代謝分泌物質時,將會對石質文物產生破壞作用。

人為因素

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中,存在著一些人為因素,對石質文物產生破壞作用,像盜竊、火災等。千萬不要小覷人為的破壞因素,其很可能是毀滅性的破壞,讓我國珍貴的紅砂巖文物直接毀于一旦。環境被嚴重污染和破壞是人類對包括紅砂巖在內的石質文物造成的間接性破壞。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的超標排放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將對紅砂巖文物造成嚴重的破壞。

紅砂巖文物概述

紅砂巖廣泛分布于廣東省境內,屬于淺海相沉積巖,如肇慶市區的紅砂巖文物建筑有麗譙樓基座、閱江樓臺基、崇禧塔塔基、高要學宮泮池等。紅砂巖比較容易開采和加工,并且色澤非常喜慶,所以人們通常會將紅砂巖作為建筑材料來使用。但是紅砂巖的構造比較疏松,所以抗風化能力比較薄弱。

紅砂巖文物風化的基本特征

紅砂巖文物風化是在生物因素、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等共同的影響下引發的結果,對處于不同地域的紅砂巖來說,影響其風化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例如,經常被太陽暴曬地方的紅砂巖文物,很容易酥堿化,然后逐層剝落。處于比較潮濕經常見不到陽光位置的紅砂巖文物,其表面很可能會生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微生物,導致紅砂巖文物被生物因素所影響而風化。下面就利用偏光顯微鏡、紅外光譜、離子色譜對紅砂巖文物風化進行分析

偏光顯微鏡

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紅砂巖文物表面的各種礦物質形態,發現在紅砂巖文物風化的過程中,其表面的礦物質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紅外光譜使用紅外光譜儀器從紅砂巖文物的表面開始,逐層向內部結構方面分析,通過觀察紅外OH-吸收峰的強弱,研究者便可以推測出紅砂巖文物的風化程度,如果其中存在很多的OH-,那么紅砂巖就發生了嚴重的風化。

離子色譜

在使用離子色譜儀分析紅砂巖文物風化的基本特征時,可以通過觀察紅砂巖文物表面無機酸根的含量和類型,與新開發的紅砂巖進行對比,來推測紅砂巖文物的風化程度。人們可以了解像無機酸根這些污染物對紅砂巖文物的影響,在紅砂巖文物的表面找尋是否存在有酸根離子,便可以推測出在文物風化的過程中,是否有酸的參與。在處理試驗樣品時,需要先將取回來的紅砂巖文物樣品使用研缽將其研磨成粉末狀,再取出一些粉末放到燒杯內,將超純水加到燒杯內,以此將粉末溶解。將溶液靜置一定時間后,再對其進行過濾處理,以此獲得溶液。最后使用離子色譜儀觀測其中的酸根離子。

保護紅砂巖文物的有效策略

紅砂巖文物是我國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但是它很容易風化,為了將其更好地保存下來,有關部門就必須加強對紅砂巖文物的保護。保護的重要前提就是不破壞文物原本的樣貌。在對其進行保護的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所選擇使用的保護材料是否恰當,以及是否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紅砂巖文物遭到了嚴重風化,尤其是處于廣東省肇慶地區的古代城墻,其表面生長很多植物和微生物,這將加快紅砂巖古城墻的風化。相對來說,廣東省順德區明遠橋風化的程度稍慢一些。對于表面存在很多植物、微生物和污垢的紅砂巖文物而言,有關工作者在對其實施保護時,一定要先將其表面的植物、微生物和污垢清理掉,并清洗干凈,可以選擇使用清水浸泡來清洗,也可以加壓用水噴射來清洗,還可以采用蒸汽的方式來噴射清洗。使用清水清洗的重要優勢就是其中不含有任何的化學物質,不會對紅砂巖文物造成二次危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可能會導致紅砂巖文物發生水巖反應或者在水壓的沖擊下,導致紅砂巖表面的巖石脫落,使紅砂巖文物在保護過程中遭到二次破壞。當然,也可以使用含有化學物質的清洗劑來清洗,化學清洗劑清洗就是利用其中的化學物質和紅砂巖文物表面的有害污染物發生化學或者物理反應,以此達到清理的效果。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會污染到周圍的環境。目前,比較先進的紅砂巖文物清洗技術就是利用粒子噴射的方式或者激光技術對紅砂巖進行清洗。粒子噴射清洗所產生的粉塵會污染到周圍的環境,所以相對來說,激光清洗技術是目前比較理想的紅砂巖文物清洗方法。其不僅可以將紅砂巖文物表面的微生物去除掉,同時還可以達到殺菌的效果,但是也會產生一定的化學污染。在完成紅砂巖文物的清洗后,可以使用各種無機、有機粘結劑將文物的裂痕粘結在一起。對于紅砂巖文物保護來說,若想更好地將紅砂巖文物保存下來,就需要做好防護。工作人員可以先在紅砂巖文物的表面使用無機防護劑、脂類、有機防護劑、納米材料等涂抹上一層,以此形成保護膜。生態環境遭到嚴重污染是加快戶外紅砂巖文物風化的重要因素。紅砂巖文物被風化時,水的參與會加快其風化的速度和程度。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酸性物質后,一旦形成酸雨,會對戶外的紅砂巖文物造成危害。被酸雨淋過的紅砂巖文物,在表面水分被蒸發后,其石材深層的鹽開始向表面運移,從而在表面形成結晶,這就會形成膨脹壓力。因此,在保護紅砂巖文物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加強對水的防治,其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滲水和雨水等。

結語

綜上所述,紅砂巖文物是我國非常寶貴的石質文物,但是現如今保存下來的很多都已經遭到了嚴重的風化,為了將其更好地保存下來,就需要工作人員了解紅砂巖文物風化的機理,清楚地認識到影響紅砂巖文物風化的主要因素,據此采用更加恰當的方式對紅砂巖文物進行保護,并在保護的過程中,避免對其造成二次破壞,同時也避免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

參考文獻:

[1]毛吉化.某會議中心紅砂巖幕墻系統安全性能檢測與評估研究[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1(10):64-67.

[2]黃德林.紅砂巖地層中地鐵運行線保護區內施工安全質量控制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1(12):222-223.

[3]黃繼忠,宋紹雷,董海燕,等.藻菌共生體對樂山大佛紅砂巖風化影響初探[J].文物世界,2018(03):72-76.

[4]閆斌.廣州農講所舊址紅砂巖石柱風化機理探析[J].南方文物,2016(02):288-290.

[5]周亦超.五種保護材料在廣東地區紅砂巖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客家文博,2016(01):45-49.

作者:譚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