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時間:2022-04-27 04:12:17

導語: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摘要:鄭州市城市記憶歷史文化包括十分豐富的內容,既有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也有建筑與商業、餐飲與藝術。但目前在實際工作中,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記憶載體管理不足、歷史建筑產權遺留問題復雜、城市記憶信息模糊不清、記憶主體和場所精神流失。為有效應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改進和完善對策,合理規劃歷史街區、再生歷史街區場所精神、考查研究記憶信息的內涵,并注重旅游資源開發,實現旅游認同感。

關鍵詞:城市記憶;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鄭州市;歷史街區;旅游資源開發

城市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對以前的回憶,需要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誠如有學者所言,“城市靠記憶而存在”。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為進行道路、住房等設施建設,很多舊城區被拆遷改造。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僅舊城區的建筑、古樹、街道隨之消失,整個城市的歷史記憶、民俗、文化內涵和城市精神也可能隨之消失。整個城市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殘缺不全的記憶,地方文化傳統和歷史文化遺跡可能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消失。久而久之,人們只能通過歷史文獻尋找城市記憶,了解城市的發展歷程,但從城市的建筑、街區等找不到歷史的發展痕跡。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城市傳統文化和歷史遺跡的保護,還對城市現代化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影響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尋找城市記憶,在追求城市發展和經濟利益的前提下,保護城市歷史街區,尋找城市記憶,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文章以鄭州市為例,就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實際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啟示。

一、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的內容

作為中原地區的重要城市,鄭州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城市的現代化進程迅速,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現代建筑和商業也非常發達。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探尋城市記憶,了解鄭州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自然景觀。流經鄭州市的主要河流包括金水河與熊兒河,也是當地最古老的兩條河流。早在2500年前,金水河就流經鄭州市區,哺育著兩岸居民,也為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創造便利。目前,金水河岸邊種植很多花草樹木,附近修建很多公園和商業區,鄭東新區的中心商務區也臨近金水河。熊兒河全長21.4公里,有公路、鐵路橋梁穿過該河流,并設有攔河閘與渡槽,沿岸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兩岸種植花草樹木,為人們日常生活與休閑創造良好條件。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市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對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了解該城市的歷史傳統和文化遺跡。1)商城遺址。該遺址擁有3500年的歷史,是鄭州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遺址之一。目前仍保留較多的地面封土遺存,東北和東南城角、東段保留完好,西端和西北城角已經不復存在,西南城角附近存在違建私房,對遺址產生一定的破壞。2)城隍廟。位于商城路北面,擁有600多年的歷史,為目前河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筑群。城隍廟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包括山門、前殿、樂樓、大殿等,造型精致,結構緊湊,是鄭州市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之一。3)二七紀念塔。它是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為紀念二七大罷工而修建,位于市中心的二七廣場。最開始修建的時候為木質結構,后來因木質結構腐朽而重建,改為磚石雙塔結構。塔內有保存完好的歷史文物,每天有大量游客前來參觀。4)文廟。文廟始建于東漢時期,初期規模5萬平方米,后經修復和擴建,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占地14畝。建筑物均采用實木結構,并配有精致的木雕、石雕和磚雕。整個文廟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包括尊經閣等建筑。5)清真寺。作為鄭州市最古老的寺院建筑,清真寺始建于明朝,包括望月樓、大殿等建筑物,并有保留完好的石碑、匾等。建筑與商業。鄭州市不僅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現代化氣息濃烈,建設和商業發達。主要建筑有二七紀念塔、紫荊山、海洋館、河南博物館、步行街、德化街、航海體育館等。同時商業發達,比較出名的商業中心包括鄭東新區商務中心的丹尼斯七天地、中州大道的紅星美凱龍、未來路的曼哈頓名門盛世、經五路財富廣場等。這些建筑和商業,不僅展示鄭州的城市記憶與傳統文化,還體現鄭州的現代化發展步伐和時代氣息。餐飲與藝術。餐飲是反映當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州市比較出名的餐飲有:鄭州烤鴨店、瓦罐、大清花餃子、河南燴面、胡辣湯、臘羊肉等。不同的小吃、民間藝術、消遣娛樂等融為一體,展示原汁原味的鄭州人們的生活,并且餐飲和娛樂都具有濃濃的河南味。同時,這些當地小吃與咖啡廳、面包房等西式餐廳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不同人的飲食習慣,是鄭州城市記憶的鮮明特色。此外,鄭州還有豐富的民間藝術作品,包括剪紙、泥塑、木雕、吹糖人、核桃雕刻、木板年畫等。再加上現代藝術的不同類型,二者相互交融,生動展示當代人們的生活習俗,是鄭州城市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不足

由于管理部門未能認真履行職責,相關制度不完善,目前,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對整個城市的發展和城市記憶探尋產生不利影響,主要缺陷體現在以下方面。

1、相關部門對記憶載體管理不足

鄭州市政府與相關部門在歷史街區記憶載體保護、規劃、修復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績,對二七紀念塔、文廟、清真寺等保護工作做得到位,但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市政府、文化局、旅游局等部門的職能交叉,相互協調不夠,不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例如,商城遺址西南城角附近存在違建私房,對原有建筑風格和整體結構產生破壞,影響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

2、歷史建筑產權遺留問題較復雜

歷史文化建筑產權對其保護和更新產生不利影響,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些建筑結構的產權變得比較復雜。一些歷史文化古跡由于外來人員居住,對其進行私自改造,導致建筑結構原有形態發生變化。[4]或者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流失,拆遷和保護比較困難,加大保護難度,對探尋城市歷史記憶也帶來不利影響。

3、城市記憶的信息存在模糊不清

文化是城市重要的記憶信息,鄭州市的每座古建筑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尋找城市的這些記憶信息,應該對文化資源進行梳理,更好開發文化資源。例如,在文廟、二七紀念塔、城隍廟等建筑宣傳時,需要詳細介紹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與之相關的著名人物等。進而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讓游客了解準確的城市記憶信息。

4、記憶主體流失和場所精神流失

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鄭東新區的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鄭州市的基礎設施、衛生、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再加上外來人員遷入,鄭州市記憶主體發生變化,記憶主體出現流失現象,導致鄭州市傳統生活方式出現轉變,場所精神逐漸淡化甚至消失。此外,相關部門在改造歷史街區整體風貌時,往往只考慮單個建筑結構形態,忽視場所精神。例如,一些高樓修建于古建筑附近,對原有建筑結構的整體形態產生不利影響,人們的歸屬感逐漸被弱化,場所精神出現流失現象。

三、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對策

為彌補日常工作存在的不足,結合鄭州市的歷史文化遺跡和城市現代化發展需要,有效探尋歷史記憶,實現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對策。

1、利用城市記憶工程合理規劃歷史街區

根據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需要,開展“城市記憶工程”,征集鄭州市的歷史音像、圖片檔案資料,采用現代攝影技術對鄭州市的街道、廣場、建筑物等進行搶救性拍攝,獲取并保留更多的有關鄭州市城市記憶信息。從而保留更為豐富的資料,為人們了解鄭州市提供全面、權威性的公共服務窗口和資料。同時對鄭州市的古建筑、文化遺址、民俗、民間傳聞、歷史故事等資料,全面做好搜集和分析工作。并開展深入研究,注重資料整理和分析,將其作為重要的文獻資源。結合城市記憶和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需要,從中獲得啟示與借鑒,尋找更適合的道路來規劃和發展鄭州市。盡量還古建筑和歷史街區原來的風貌,喚起人們的歷史記憶,實現對歷史文化的有效利用和保護。

2、再生歷史街區場所精神營造懷舊氛圍

例如,可以指定一兩個主要的歷史街區,營造良好氛圍,再生場所精神,如二七紀念塔所在地二七廣場、城隍廟所在地商城路、文廟所在地東大街等。可以放寬政策,召集老字號店主重新開業,做好街區裝飾裝修和改造工作,確保裝修底色與風格大致相當,進而增加游人的認同感。鄭州市歷史街區規劃和改造中,應該遵循“以人為本,修舊如舊”原則,規劃和改造注重還原歷史風貌,原來不同時期不同的建筑風格,彰顯不同歷史時期的記憶信息,給人們以清晰的歷史概念。還可以制作文化圍墻,在街邊圍墻繪制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如雜技表演、戲劇演出、挑夫、馬車、人力車等。也可以放置舊式電話、黑白電視等,營造懷舊氛圍。采用這種改造和設計方式,人們走在鄭州市的街頭就可以想象以前人們的生活場景,引起人們的懷舊情結。還要保護好鄭州市的百年老樹,尤其是古建筑周邊的老樹,也能再生場所精神,創造懷舊氛圍。

3、考查并研究歷史街區記憶信息的內涵

鄭州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古典風格、現代風格、西方建筑和文化等都匯集于此,體現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和特征,帶給人們以歷史記憶和回憶信息。并且中西文化、古典和現代文化在此結合,形成多元文化內涵。為此,政府、科研機構、學者應該加強研究工作,進行仔細全面調查,進一步探尋鄭州市歷史街區的記憶信息,深入挖掘其內涵。

4、注重旅游資源開發并實現旅游認同感

鄭州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開發基礎良好,政府部門要增進與旅行社合作,充分開發旅游資源。注重記憶載體和記憶信息的保護,在旅游開發中對其合理利用。這樣有利于記憶主體認識自身文化價值,增進自豪感。要將古典文化、歷史傳說等融入導游詞,街區設介紹性的文字標牌,進而喚起對鄭州市的記憶,增強人們的旅游認同感。

5、重視鄭州市歷史街區旅游資源的開發

整合鄭州市的旅游資源,將古典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現代建筑等結合起來,構建完善的旅游網絡。開發老街區旅游路線,體驗當地的民風和歷史滄桑,并領悟其文化內涵與自然景觀之美,挖掘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喚起人們的城市記憶。

6、大力開拓鄭州市本地旅游市場和資源

開發本地旅游市場,充分發揮當地旅游資源的作用。以家庭、團體為目標客戶,為孩子、老人設計適當的旅游路線。引導他們熱愛鄭州,了解鄭州的歷史,更好保存和延續鄭州的城市記憶和傳統文化。[8]另外還要健全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本地人旅游,給予適當優惠。

四、結語

在城市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歷史街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對滿足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受到當地政府和整個社會的關注。事實上,城市的發展和進步,也離不開城市記憶和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本文以鄭州市為例,探尋了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相關問題,指出實際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對策,希望能為鄭州市城市記憶與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實際工作提供啟示與借鑒。

作者:呂海軍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周瑋,朱云峰.近20年城市記憶研究綜述[J].城市問題,2015(3),2-10.

[2]蔣宇.保留城市的記憶——對當代中國城市歷史景觀保護的美學思考[J].西部旅游,2015(4),134-137.

[3]王學軍,魯峰改.承歷史文化,打造鄭州水域靚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3),24-27.

[4]沈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42-146.

[5]柏豪.尋找城市的記憶——以青島市歷史街區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6),103-110.

[6]張倩,李志民.歷史文化遺產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研究——以鄭州商城文化區為例[J].中國名城,2015(2),46-51.

[7]馬廣欽,張來友.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建設[J].中州大學學報,2000(4),30-32.

[8]李偉,臧偉.多樣化的城市記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調查實錄[J].北京規劃建設,2015(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