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法

時間:2022-05-23 09:55:53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法

摘要: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多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漢族的人數最多,漢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最為完善,但是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其他民族的文化遺產保護,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因為少數民族人數較少、可傳承度較低,或者相關技藝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需求的原因和特點,使得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處于傳承的艱難階段,這些對于文化保護與傳承開發者來說,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對于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開發的時候,要遵循真實、完整、可持續、易于理解的原則,來確保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擁有不斷的生命力來進行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根源意識較為強烈,對于祖先的智慧結晶的繼承與發展,不僅是對祖先給予我們改造過的環境的感恩,還是對于祖先智慧的一種敬意。我國的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國人眼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其中對于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也受到了外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因為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少數民族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工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侵襲。同時,因為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經濟交流的更為密切,人們對于新涌入事物、娛樂方式的新鮮感,使得對于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忽視,造成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逐漸異化、改變、甚至失傳。逐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和開發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探討。

1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及特征

1.1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是指不以物質形式存在,但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每代子孫都對其進行繼承與發揚的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富有生命力的寶貴遺產,多以技藝、經驗、精神為主要形態,其中最為注重活的形態。例如《瑪納斯》,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方傳統民間文學,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根據各個民族的習俗、體育習慣以及形式和特性的不同,而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活動。其中的代表有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朝鮮族農樂舞等內容。1.2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多數都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在西部開發的背景下,當地的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都得到了保護和開發,它們多具有以下的特征。1.2.1歷史沉淀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多代人智慧的結晶,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和風俗習慣,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背景信息、當地文化信息、以及政治經濟信息。它們不僅具有十足的觀賞性,還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交流感情的主要形式。各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蘊含著特定的歷史事件、當地風俗文化、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1.2.2群體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幾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很多人或者一個群體共同的智慧綜合,一個群體的創新、技巧、經驗的綜合,是在集體的智慧產物,并因其優點,在人們的生活區進行傳播,逐漸形成一種人人都喜歡的公共活動。1.2.3獨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以藝術或者文化存在,或者是物質存在的果實,亦或者是具體的行為、利益和風俗,這些都具有自身的特點,也就是獨特之處,體現了各個民族的人民獨特的智慧和創造力。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不單單是體育娛樂,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一種表達感情、交流情感的工具,在日常的生活、節日、婚娶喪事中都有體現。集地域特點鮮明、時節性、觀賞娛樂、鍛煉身體等優點于一體,具有多種價值。1.2.4傳承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靠人們的手、口相傳,通過族中長輩的親手傳授、親口誦述,因此,一旦斷了傳承,就會使得這些文化活動走向消失。正是人與人之間語言教授,親手傳授,這些技藝才得以流傳給下一代,才保證了這些文化遺產的流傳。但是因為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的文化交流進程加快,異域文化、休閑方式的涌入,給我國人民帶來了新鮮感和良好的使用體驗,就使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受到了沖擊。一些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人們生活的改變,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求,而使得傳承越來越艱難,甚至走向了滅亡的道路。1.2.5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一個民族所特有的,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思維特色、民族智慧、當地風俗習慣、當地審美、價值觀以及情感表達方式,極具民族特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多個角度放映了各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生活特征、文化特點、以及當地的風俗特點。

2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措施

2.1結合現代設備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都對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著沖擊,對于我國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揚存在著很多跟現代化進程相關的問題。但是讓人欣慰的是,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當下,仍有很多跟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競賽活動、節目表演,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對于自己的傳統有著很好的保護。例如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在交流、節日、休閑娛樂、強身健體等方面都有體現。據研究表明,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它們都有彼此的成分存在,因此,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發揚,要結合對少數民族的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起來,通過采集相關資料,對當地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進行記錄,同時,可以現代化的設備,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記錄,對于技藝傳承進行音視頻記錄,或者編制成書,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用到的工具進行保存,將制作技藝記錄保存。以此,來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2加強宣傳力度,鼓勵社會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關鍵是在人群中的流傳度,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比不上現代科技娛樂方式那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但是,它其中豐富的文化底蘊、民族魅力也同樣使人沉醉、著迷,當人們接觸它時,一定會被它的魅力、文化氣息深深吸引,看到非物質文化技藝展現在自己的面前,就好像一眼看到了很遠之前的場景,感受到自己祖先在這片土地生活的氣息,為人類的智慧所震撼。因此,加強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它們,感受到它們的魅力,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工作就會向前邁出一大步。具體的宣傳方法主要為公益廣告、相關電視節目推廣以及網絡媒體進行宣傳,讓人們參與到保護活動中。另外,對于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保護還可以從學校的教學作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從小就能了解到這些優秀文化的魅力,讓他們成為我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者和發揚者。2.3加強對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兩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對于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起保護。例如對于某個少數民族特色舞蹈的保護,還要設計到他們跳舞蹈的服飾、裝飾、風俗、建筑和當地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營造出一個適合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良好環境。2.4做好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因為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意識逐漸看重經濟價值,使得我國的文化遺產不斷受到沖擊,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都在處于傳承的艱難階段。但是,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需要結合多個部門、盡最大努力,加強它的保護、傳承和開發,為文化舞臺多留一筆色彩,使得我國人們的智慧結晶都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不是只停留在數據、信息的收集上,而要落實到我們的實際行動上。2.5積極與學校體育教育結合,拓展保護傳承的途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其獨特的魅力,但是對于這些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揚,還是要落在我國青少年的肩上。“少年強,則國強”,讓這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帶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邁向未來。相關傳統文化保護機構應該聯合教育部門,將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教學活動相結合,不僅利于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還利于青少年了解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同時有效增強青少年的體魄、豐富青少年的生活。同時,教育部門,對于這些體育活動所需要的教材要進行完善,例如打陀螺、樂作舞、摔跤等活動,符合學生的愛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育,有利于學生娛樂生活的豐富、學生情感的交流,以及對于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深刻的感受,領略到我國各組文化的獨特魅力。2.6成立保護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長期的生產活動中,我國各族人民創作出來很多智慧成果,不僅包括各具特色的美麗服裝、獨特的民族舞蹈、節慶日、音樂,還有各種文化作品、技藝傳承。對于這些文化內容,相關機構可以聯合當地政府,成立相應的保護中心,對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和保護督促。避免出現一些地方未來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情況。2.7保護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有些少數民族并沒有文字,只依靠語言對于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對于這樣的情況,就要對文化傳承人進行有效的保護,因為他們是文化傳承、延續下去的關鍵所在。對于文化傳承人的保護措施,要首先在當地進行該傳統體育非物質的重要性宣傳,讓文化傳承人周圍的人都意識到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不僅會使得當地人民對于文化傳承人有尊重和保護意識,還會使得當地居民積極的向文化傳承人學習文化遺產,從而使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繼承,同時得到更好的發展。2.8利用旅游促進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傳承。利用電視媒體、網絡媒體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可以讓人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他們的魅力,但是近距離的接觸,才可以讓人們感受到這些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魄力。少數民族所居住的環境,大多山清水秀或者極具民族特色,利用當地地理環境和民族特征進行旅游業的發展,不僅使得人們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魄力,還可以因為旅游的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居民因為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得到了經濟效益,就會使得他們更加喜愛自己的民族特色,會有更多的當地居民對于這些傳統體育進行學習,同時,去當地旅游的游客,也會參與到這些活動中,當游客回到自己家鄉的時候,對自己的親朋友好提及到自己的旅游體驗,對當地傳統體育活動的體驗描述,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播形式。2.9將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全民健身相結合。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多個功能于一身的文化體育活動。政府部門應該結合相關文化保護機構,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全民健身活動,例如打陀螺、各種少數民族特色舞蹈,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豐富居民的娛樂形式,對于居民的情操也有很好的陶冶作用。

3結語

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對于各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讓古代人民創造的勞動成果都能得到保存,使得他們的智慧結晶都能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因此,要結合政府、學校、社會的力量加大對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傳承,讓中華民族的文化之花更為絢爛。

參考文獻

[1]劉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體育與科學,2007(6):21-23.

[2]孫昊亮,王靜.論民族傳統體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58-62.

[3]倪依克,胡小明.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J].體育科學,2006(8):66-70.

作者:鄭澤蒙 張璐 單位:凱里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