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探究

時間:2022-02-25 03:15:12

導語: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對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發展的實施意義進行了簡要闡釋;秋后,圍繞創設特色文化活動、實現教育領域融合兩個方面,重點提出了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可行實施方法。意在通過本文的討論,為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開發利用與學術研究提供本文幫助。

關鍵詞: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湟中農民畫

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其地域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性與獨特性。據此,做好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推動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我國本土文化的繼承創新與豐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實施意義

首先,實現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大多數學者對青海地區的宗教文化抱有濃厚研究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青海省境內,儒家文化、藏文化以及伊斯蘭文化三者呈現出了和諧的“共生關系”,并形成了特色的文化生態環境。基于此,通過研究、保護和發展青海少數民族文化,有助于幫助人們結合青海省宗教文化環境這一范本,尋找出不同文化體系間相互尊重、相互作用的可行路徑,進而促進現代多元文化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1]。其次,實現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持續推進具有重要意義。中共十八大會議指出,做好民族文化創新工作,是推動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關鍵。而保護與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實現民族文化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通過多種手段實現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發展,對我國文化實力乃至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基礎性作用。最后,實現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青海省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化與經濟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做好青海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有利于實現旅游、文創、餐飲等多種特色產業的建立發展,進而拉動青海省整體的經濟水平,為青海省人民生活質量的優化提升做出保障。

二、青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實施方法

(一)創設特色化的少數民族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是實現文化廣泛宣傳、營造文化熏陶氛圍的重要手段,對民族文化的繼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做好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可從“引進來”與“走出去”兩個角度入手開展文化活動:第一,開展“引進來”的文化活動。顧名思義,所謂“引進來”的文化活動,即把其他省市、國家的人員引入到青海省當中,開展實地化、本土化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宣傳活動。例如,青海省臺灣事務辦事處于2019年8月17日舉辦了名為“第十屆領略大美青海神韻暨青臺少數民族交流活動”的文化活動,吸引了來自臺北市、苗栗縣等臺灣省多個地區的30余名同胞到場參與。在活動當中,青海省臺辦相關人員帶領臺灣同胞近距離接觸了土族特色的飲食文化、婚俗文化和服飾文化,使得土族這一青海省典型少數民族的文化知識滲透到了臺灣同胞心中。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既有助于青海省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還有助于強化青海省特色文化的傳播能力,為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第二,開展“走出去”的文化活動。與“引進去”相反,所謂“走出去”,即以藝術展覽、商品銷售、知識普及等形式,將青海少數民族文化帶入到其他地區當中,實現青海文化環境的外化延伸,進而達成良好的文化保護與發展效果。例如,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帶領年青海省的少數民族演出團隊,于2018年7月1日遠赴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了主題為“感知中國•大美青海”的民族藝術展覽活動。在活動當中,相關人員以圖片、唐卡、紀錄片、歌舞等多種手段,構建出了獨具青海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情境,在巴西觀眾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象”。通過這樣的活動方式,能有效地打破青海少數民族文化在地域空間上的傳播限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少數民族文化的行列當中。(二)實現少數民族文化在教育領域的有效融合。教育是國之根本、強國之基,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教育領域當中,既是民族文化繼承“從娃娃抓起”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落實文化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從內容體系上來看,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在音樂、舞蹈、繪畫、文化等多個方面都具備良好的知識資源基礎,可實現學校教育中多種課程類型的有效融合。例如,在語文、政治、歷史等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可引入《汗青格勒》《格薩爾》等蒙古族、藏族的史詩故事,在向學生普及少數民族文化故事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多民族和諧發展的文化特點,帶領學生感受自然氣息濃厚、地域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背景;在音樂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可引入少數民族音樂知識,為學生播放出“藏族拉伊” “扎木聶彈唱”等音樂類型的音視頻資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青海地區藏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產生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少數民族樂器的主動欲望;在美術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鑒賞“湟中農民畫”的代表作品,使學生在“唐卡” “漆畫”等多種藝術風格的視覺沖擊下,感受青海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做好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無論是對青海本省還是對我國整體,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背景下,相關人員應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到學校教育、文化活動當中,從而充分提升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為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吳秀蘭.論青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4(3).

[2]麻晶晶.新媒體對青海少數民族文化傳播與創新影響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7.

作者:趙悅波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