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化及設計綜述
時間:2022-12-23 11:07:39
導語:數字文化及設計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吳紹蘭工作單位:福州大學
數字之尊卑觀念的設計內化古代中國遵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臣、夫妻、長幼尊卑有序,并在設計物上以數字體現這種主次差異。九為陽數之極,故作為禮制最高等級,五居陽數之中,九五結合有中尊之意。周代就有天子宮殿高出地面九尺的規定,他人不許模仿,否則就是僭越。據史記:秦始皇造咸陽朝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3]。再如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是九丈九尺高,前三殿工字型大臺基的寬度和長度比為5∶9。天安門的城樓有9個開間,故宮4個角樓的結構為九梁十八柱,城門下有5座門洞(五厥),皇宮門上的銅釘為九九八十一顆。中國明史詳細記載了百官宅第的等級規定,一二品官員廳堂五間九架,三至五品官員廳堂五間七架,六至九品官員廳堂三間七架[4]。青銅時期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清代皇帝的朝服繡有9條龍,見圖1,正面與背面的正中間各有3條龍,雙肩上有2條龍,里襟有1條龍,共有9條龍,從正面和背面都可以看到5條龍,九五之尊在龍袍上設計得如此巧妙。中國明代還以冠上的梁數區分官爵等第,梁數越多官職越大,一品官戴七梁冠,二品官戴六梁冠,三品官戴五梁冠,四品官戴四梁冠,五品官戴三梁冠,六七品官戴二梁冠[5]。
根植于古人宇宙觀所建構起來的數字文化必然帶有濃厚的陰陽色彩,其內在涵義雖然指向宇宙秩序,卻也包含著主宰和崇拜交織的觀念傾向。中國古代道家習于用數構造宇宙的生成和發展,形成了獨有的陰陽觀念,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單數1,3,5,7,9為陽數,對應天,雙數2,4,6,8為陰數,對應地,天覆地載,陰陽和諧。中國古代塔的設計正是遵循著這樣的陰陽宇宙觀,層數一般為單數,7層,9層,11層,13層等,代表向上的高度,而塔在平面上的造型一般為偶數等邊形,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再如我國古代藏書建筑則多取雙數開間,取義以陰之“水”克陽之“火”,如寧波的天一閣就是六開間,其名稱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而以單數5構成的五行說,更是體現了中國人對宇宙系統的信從,認為木、火、金、水、土是構成自然萬物的5種基本物質。木、火、金、水、土相生相克,陰陽交午,并將“五行”與五方、五色、季節相比附,春季綠樹蔥蔥,屬“木”,為青色,于東方;夏季烈日炎炎,屬“火”,為赤色,于南方;秋季金色燦燦,屬“金”,為白色,于西方;冬季枯枝殘雪,屬“水”,為黑色,配北方;季夏屬“土”,為黃色,于中央。位于北京中山公園的明清社稷壇就是按東南西北中分別配以青、赤、白、黑、黃五色土,見圖2[6]。古人還將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結構關系視為宇宙運生基本模式,崇尚天地人合一的和諧發展觀,以“三”構圖的模式比比皆是,如年畫上的福、祿、壽三星圖案,紫砂壺、漆器等器物上的松、竹、梅歲寒三友圖。
數字之民族審美觀的設計內化形式美法則包含對稱與均衡、變化與統一、尺度與比例、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等,就視知覺規律而言,人們傾向于排列有序又富于變化的形態,排斥過于單調和雜亂無序的形態。以雙數排列的設計物,能滿足均衡的對稱美。以單數組合的設計物,若取中間單元為對稱軸,同樣可以取得均衡之美,并突出對稱軸上的元素;若按不對稱排列,具有變化的動態效果。從視覺效果分析,單數比雙數具有更豐富的組合形態,如紫禁城的金水橋,由五橋組成;我國古代最早的石拱橋趙州橋為1孔橋,盧溝橋有11孔。就民族特點而言,中華民族是一個尚“和”的民族,行事中庸,不偏不倚,講究對稱美,喜愛偶合成雙,潛意識里傾向對偶數的偏愛。如傳統“和合二圣”雕花圖案象征婚姻的幸福美滿包裝工程PACKAGINGENGINEERINGVol.33No.222012-11的生魚片裝盤碼放也按奇數,他們尤其喜愛“三”,見圖4,喜慶用品習以三的組合設計。日本人認為,偶數可以被二除盡,有拆分之意,吉事之物避免雙數。日本人的這種奇數情結關聯禪宗信仰,九松真一將禪宗美術概括為7種風格:不均齊(非對稱)、簡素、孤高、自然、幽靜、脫俗、靜寂[8],審美觀中傾向禪宗“閑寂”的非均衡孤高之美。在歐洲許多國家,人們的獨立意識強,之于數字,體現出偏愛奇數的數字觀,視奇數為吉數,偶數往往被認為是冥數。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數字審美觀,了解數字背后的文化賦意,趨吉避邪,有利于開展跨地域的設計實踐。2.4數字之諧音寓意的設計內化中國人對六、八、九3個數字有著特殊的情懷和渴望,因“六”與“溜”諧音,表示“順暢”,正所謂六六大順,如夏、商、周時期天子所御駕六,見圖5?!鞍恕迸c“發”諧音,取意“發達”與“發財”,商店開業送八駿圖,寓意馬到功成,財源不斷?!熬拧迸c“久”諧音,蘊含“長長久久”,古代將雕有九桃紋、九魚圖的器物作為天長地久、健康長壽的饋贈佳品,許多商標也冠“九”命名,如九陽、九牧、九羚等。中國人對數字四心存忌諱,緣于四與“死”諧音。日本人的忌諱數字是四和九,日語中“四”的發音也與“死”諧音,“九”的發音與“苦”諧音,商品包裝避免四或九的組合單元。
數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其蘊含的豐富內涵鮮明地體現了民族的意識形態、習俗和喜忌心理,成了褒貶吉兇的象征符號。設計物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內涵是設計的核心部分,將數字文化內化到設計中,準確傳達設計語意,以滿足不同文化背景中受眾的心理需求。
- 上一篇:三國文化在軟實力的運用
- 下一篇:文化生態的互動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