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分析
時間:2022-05-27 04:06:44
導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文化疏離與文化本質的詮釋
文化是推動世界發展與進步的重要階梯,是推動人類社會演繹與傳承的根本基礎,是詮釋全球體育史學上的肇事依據。作為文化合成的核心元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出現在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化的新時代語境下,盡管與西方文明有所質差性,但這畢竟是人類歷史形態與文化意識形態在現代文明中西方文化的首次相約與結合,這種結合無疑促使了民資傳統體育文化內涵與外延在現代化背景下的重新認知與整合。煥然一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汲取了西方文明的諸多寄養,并逐漸融入到了現代“文化圈”之中,在這種民族同化與異化的大文化族群中,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真正值得中華炎黃子孫所駕馭的文化精髓。但是在享受著現代化與西方文化所帶來的欣喜之余,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在承受著激烈的碰撞與變異,這種跨越式發展的現代文明與社會形態所帶來的“文化矛盾”與“文化危機”,致使我們難以理性的面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而是脫離之盡情地享受現代化所帶來的魅力,從而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失去了文化靈魂,使人類自身無法真實的審視自己,致使受眾對傳統文化摒棄,對主觀文化精髓遺失,促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文化族群之中被擱淺,進而慢慢的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與功能,也就是文化的疏離。文化的疏離在于社會形態對人類思維意識形態的影響與顫變,以及人類對文化的分解與疏遠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與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之后,必然會產生特定時代內文化的相對先進性與落后性,從而使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發生改變,致使文化的本質不僅與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相關,還與不同文明形態下人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即“人化”;文化的本質,即“人的本質”。所謂“人化”,是指人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過程中,人類理性精神的外化或普遍化川。[1]文化本質的內涵是建立在人與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礎之上的。文化的發展與創新都不能脫離人類生存價值的滿足與需要。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大爆發、文化大融合、文化大反思的信息化時代下,諸多文化因素都在發生著激烈的沖突與碰撞,從而使文化屬性更加富有張力與活力,這是人類對文化意識形態的重新整合與變革。如果沒有這種“文化圈”“文化層”之間的相互交融,在文化的構建方面就會出現“文化斷層”、“文化斷裂”以及文化疏離的問題。目前,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仍然處于壞才不遇狀況,優良的民族文化得不到世界文化圈的賞識,致使自身被非物質文化遺產所籠罩,感性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自身文化內涵的神秘與深奧,以至于被受眾排斥,其根本原因在于感性文化具有虛構色彩,與現代注重具體客觀現實文化主義社會產生了“文化擬子”現象,因此,只有把文化本質與人的本質相互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的滿足人類的所需,才能促進文化本質現代化的改革與創新。
1.2“文化矛盾”困境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的失真
從歷史形態的演繹及矛盾互動理論可知,“文化矛盾”是促使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內在動因。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先進與落后體現為人、社會、自然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結果,而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向另一種文化形態轉型時必然會產生矛盾,這種矛盾會互相調節與整合,從而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文化大共融圈。然而,如果文化的發展脫離了現代社會矛盾的互動理念就會在擱淺之中表現出失真現象。聯系“文化矛盾”理論,對于全面把握文化本質的失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社會形態作為一種歷史發展模式,不僅對經濟基礎具有推動作用,對上層建筑也具有促進價值。文化作為社會形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對于重構文化本質的內在結構,促進社會形態的變革,激發文化與諸多社會閱素的矛盾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正如現代知識經濟體制下的文化轉型一樣,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文化轉型期,在中西方文化快速轉型的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表現出與西方體育文明極度的不協調。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存在著一個感理文化矛盾的差異,其主要表現在前者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體悟,后者重視物質生活的享樂,以至于出現西方個體競爭的體育文化,中方集體安逸的體育文化。置身于世界體育文化一體化的語境下,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要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必然會受到西方個體文化矛盾的沖擊與碰撞。這兩種矛盾的交織構造了中國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的契機,但同時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侵略,如果不加以審視與篩檢,其必然會造成文化本質的丟失與離異,從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主權。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文化作為核心要素出現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其內涵與外延都在無形與有形地影響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矛盾作為人與文化相接的歸屬點,對于促進兩者的和諧與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中西方體育文化矛盾的宏觀視角來看,文化矛盾在信息化社會形態中的主要體現為價值觀念、思維形態、認知高度、文化修養等方面。正是因為人類自身矛盾因素之間的互動,致使人類對新興事物表現出熱衷,對本土文化表現出冷落。當今時代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矛盾極度偏離的狀態下,西方的物質文化占據著主導地位,在這種物質文化的誘因下,致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與現代體育文化的相互矛盾之下被人類所遺棄,從而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2文化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的原點回歸
2.1文化融合的界定
“文化融合是異質文化之間相互接觸、彼此交流、不斷創新和融匯貫通的過程。”[2]文化全球化是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綜合價值體現。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統一與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與進步,以及人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全球文化融合已成為一種歷史必然。盡管文化融合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及相互補償性,但是在帶來優勢互補效應的同時也給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帶來了相應的局限性。在當今人們審美價值理念的質變,思維方式的靈活多變前提下,萬事萬物的對接與融合已經成為趨勢。但是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本土的民族特色,在吸收各種文化精髓的同時必然會帶來異質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碰撞,從而使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對立中求發展,在和諧中求生存,在沖突中求融合。當前在大眾傳媒日益風行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然會順應時展的潮流而全力融入到世界文化一體化的大文化圈之中。
2.2“文化因子”導引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的原點回歸
文化來源于人類,受人類社會形態所制約,卻又主導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因此,文化的發展在于人類社會的進步,在于對人類自身價值觀念的體現,在于對大自然的肯定。從唯物主義理論的視閾來看,萬事萬物之間都是普遍聯系、相互對立統一的,而這種客觀的規律性構成了事物內在與外在的“文化鏈”,并促進了事物獨有特性“文化因子”的形成與發展。那么,保持文化本質不變的內部因子的對立與統一就是內因,拓展文化的范圍同化外界并與諸多元素保持和諧與發展的因素就是外因,外因與內因共同構成了“文化因子”的現代化發展理論體系。文化本質作為“文化因子”的內因之所在,對于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內因是文化內部的本質特性及人自身價值理念的穩定性,那么,作為文化本質內因的對立面就是外因,而外因在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外來文化之間的融合與碰撞。文化的內因與外因共同構成了人類認知能力的文化發展產物。外因是文化創新必不可少的因素,內因是文化本質辨別的象征,如果內因發生顫變,外因就會失去文化主線被外來文化所侵略所同化,要想保持文化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必須保持內因的穩定與協調性及良好的文化精神風貌,從而使文化本質不至于失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融合眾多文化形態下形成的一種歷史文化個體,構成其文化整體的每一種文化形態既對立又統一,它的發展與傳承為人類的演變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與財富。而正是因為這種“百家爭鳴”的文化形態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勞動密切相關并融為一體。文化形態的多樣性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區別于世界文化其它形態的特有屬性,但也是制約文化現代化發展的巨大阻礙,同時也決定了必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下才能體現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從“文化因子”的理論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出現這種現狀其根本原因在于外因的顫變致使內因發生了變革。相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來說,外因表現在科技的發展,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文化審美觀的藝術化等,內因主要是指人自身的價值理念,因此,有文章作者觀點提出了:“現代與傳統的隔離式融合”[3]來說明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發展問題。正因為如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須保持與外因的和諧相處,加強內因的穩定與創新,促進文化本質回歸原點,才能使之更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3文化疏離與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雙向調試
3.1文化發展中雙向調適的界定
從時空緯度上看,文化的發展表現出多樣性、同一性和競爭性。在同一時代下文化的發展具有“互調”、“互滲”、“互動”、“互化”的特性。這是歷史形態賦予文化發展的特權,更是文化形態演變的客觀規律。文化發展中的雙向調適是歷史形態與文化形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文明相互作用的結果。其內涵主要包括內調與外適,所謂內調是對文化本質所凸顯的民族精神與思想意識內在隱含因素的調適,通過對文化內部調整來吸取精華而剔除糟粕,從而達到文化本質的長久性與穩定性,進而凸顯出文化的凝聚力精神。而外適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內涵與外延的嫁接,而達到與外來文化的互動與和諧發展。因此,外調是一種文化的改革、創新與進步,是一種文化思想意識的開放,更是多元文化之間的沖撞與重構,而內調與外適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3.2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差異性”及雙向調適
從文化發展初期的野蠻、無知到注重生存意識形態物質文化的追求再逐漸到以物質與精神文化并重的現代化社會,應該是任何一個民族文化形態必須經歷的發展階段與過程,但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形態發展階段內,文化的發展都具有內調與外適的特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同一時代下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隨著歷史形態的不斷演變,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體系,在內涵、外延上與現代化社會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差異性”,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體育背后文化魅力的顯現。在長期的“農耕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文化內涵逐漸與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民間習俗相互融合。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受倫理精神、思維形態等影響,逐漸凝聚了儒、道、佛等傳統文化思想,以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具有的民本、和平思想和安逸的大自然思維意識文化形態的文化理念。其二,現代化是歷史文化形態傳承與發展的相對階段。其所主要表達的是順應時展的需求,代表現代人類價值觀念的集合,拓展了文化外在屬性的創新與發展,以及給傳統體育文化提供豐富的物質與精神資源的一種文化形態。這兩種文化形態所指代文化內涵的差異性,是文化發展雙向調適的核心內容,只有通過對兩者之間文化內涵的差異性進行內調與外適,才能使文化與人類社會及自然環境相互和諧的發展與進步從“文化差異性”視角來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要是以傳統體育背后所隱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意識為理念,現代化只是以外來的西方文化及內部新興事物所夾帶的文化觀念為素材,兩者是相互同化、相互異化、相互獨立、相互繼承與發展的問題。但無論是傳統體育文化還是現代化的文明,無不體現著自身文化形態的本質屬性。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現代社會文化形態中的核心文化體系,對世界現代化文明的建構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文化的發展與現代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現代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當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化的和諧發展在于通過文化發展的雙向調適來制定適合自身的文化發展戰略,增強民族文化本質的生存競爭意識,凈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心靈,消除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構建和諧的文化發展機制,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化社會環境中和諧均衡的發展。從而使受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感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魅力與價值,在現代化中享受物質資源所帶來的財富。因此,只有調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化的空間、時間緯度及“文化的差異性”,建立多元文化的發展模式,才能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化社會語境下獲得最佳的發展空間,并保持自身穩定的可持續發展,進而達到一種相對獨立的共生存的文化發展機制。從某種程度上,“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富有時代韻味的體育形態,與現代體育比較而言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比較優勢。”[4]為此,“我們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觀,以發展的眼光審視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元素,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不同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更新的意識賦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元素新的活力。”[5]
4結語
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造就了所謂的文明的沖突,而“文明沖突其實質是民族文化的沖突,是民族價值觀的交鋒,是民族文化特性的碰撞。”[6]人作為自然界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積淀,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態與現代化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受現代信息化和社會文化全球化的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與生活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致使文化本質逐漸在現代化的發展步伐中不斷的改變和重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受到現代化元素的影響下表現出文化疏離與文化融合的一種社會現象,文化疏離表現于文化矛盾之間的相互作用致使文化本質的失真,文化融合體現在于文化因子中內因與外因的同化與穩定促使文化本質的原點回歸。文化發展的差異性及雙向調適表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差異性的自我調適。(本文來自于《成都體育學院學報》雜志。《成都體育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郭瓊王剛強工作單位:成都紡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農村公共文化發展衰弱研究
- 下一篇:美韓文化發展政策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