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27 09:35:38
導語:基礎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是重要的人文學科之一。在素質教育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基礎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對人類精神教育和技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目前,一些學校美術教育的觀念和教學實踐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不夠重視文化素質教育、重技輕藝等。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在基礎美術教育中融合、發揚現代社會文化,為學生的藝術創作注入新的文化形態,是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該文針對當前基礎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基礎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的融合途徑,以期促進基礎美術教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基礎美術教育;社會文化;融合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而且要注重智、體、美、勞等方面,實現全面協調發展。隨著教育實踐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美術人才需求量急劇增長,美術教育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好勢頭。但是,基礎美術教育事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注重美術的社會意識,讓人們對特定時間段的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追求。這樣才能充分展現現代社會文化形態,真正實現基礎美術教育與現代社會文化的有機融合。
一、基礎美術教育文化素養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基礎美術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輕文化的問題。沒有文化氣息和形態的美術創作是不完整的,是美術創作的重大缺失,也會讓美術創作失去其生命意義,沒有時代價值。筆者在基礎美術教育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他們選擇美術專業主要是因為升學壓力較小。所以,這部分學生進入美術專業后,在文化素養方面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給教師開展基礎美術教育實踐帶來一定的挑戰。在基礎美術教育中,教師很多時候容易忽視對文化的教育,不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形成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從而導致學生對文化課程也不夠重視,直接影響美術教育實踐。
二、基礎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融合途徑
美術教育是技能性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機統一體,因此,在基礎美術教育中融入現代社會文化,是美術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一定要積極研究有效的融合途徑,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意識,真正將社會文化形態融入美術創作。
1.改變觀念,強化社會文化素養
教師要不斷研究基礎美術教育的規律,認清美術教育的本質,認識文化素質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過集中體現人文精神以及相關知識的系統學習,幫助學生改變美術學習和創作的觀念,使學生認識社會文化素養對自身創作與學習的重要性,將人文素養逐步融入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識形態。教師也應該不斷改變教育觀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徹底轉變重技能、輕文化的教育思想,確定人文素養教育新理念,將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
2.不斷強化課程設置,技能與文化素養并重
在基礎美術教育課程設置方面,一定要將技能培養和文化素養培養相結合。教師應該在課程設置上加大人文學科的分量,開設選修課和邊緣學科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化素質的重要性,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深入了解人文精神。教師在美術基礎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學習舞蹈、攝影、文學等,從其他藝術門類中汲取靈感,這對審美觀的塑造有著積極的影響。學生可以完善知識結構,為美術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在現代基礎美術教育中融入社會文化元素,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美術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美術基礎教育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全面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充分認識美術教育的全面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最終意義,從而培養合格的美術人才。將社會文化融入美術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能讓學生成為現代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從而推動基礎美術教育事業的持久發展,讓學生的美術創作具有社會文化氣息,為構建現代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俊麗.當代文化語境下對高師美術教育的反思.新疆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2]盤莉娜.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中的地域特色的審美需求與文化共識.文化與傳播,2016(2).
[3]范祝君.例談美術教育與多元社會文化.福建教育研究,2016(1).
作者:劉軍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平臺研究
- 下一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