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經濟運營與文化產業發展探討

時間:2022-06-30 10:47:32

導語:傳媒經濟運營與文化產業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媒經濟運營與文化產業發展探討

摘要:傳媒經濟運營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二者屬于相互依存、相互定義的關系。只有保證文化產業成為傳媒產業的重要內容,才能夠為傳媒經濟運營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傳媒產業只有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載體,才能將文化產業的價值發揮出來。基于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不斷推動媒介整合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且加快了傳媒產業制度創新的腳步。本文從傳媒經濟和文化產業的內涵及發展進行探究,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把控傳媒經營的市場定位促進我國傳媒經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等幾個方面的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思考。

關鍵詞:傳媒經濟運營;文化產業;產業化發展;市場化發展

一、引言

基于新時期背景下,經濟、政治與文化互相交融,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地位愈發穩固。文化的影響力也烙印在了民族的創造與發展過程中。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需要大力發展社會主題文化,并且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傳媒產業的發展給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平臺,將信息文化作為主體,并且依托于信息化平臺,逐步將傳媒經濟運營對文化產生的發展推進作用展現出來。在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社會的基礎上,提升生產力,實現繁榮文化的發展目標。

二、傳媒經濟和文化產業的內涵及發展

(一)傳媒和文化。傳媒經濟發展與文化之間存在一種必然的互動關系,這兩者表面看起來是兩個個體,但實際上著兩者是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文化產業涉及到了人們生活的多個領域,還能夠對人類審美、行為、生活、風氣起到一定的導向。而媒體也具有這樣的一種功能,媒體的傳播不僅會向社會大眾傳遞新聞資訊,也會對社會大眾的行為、風氣等帶來導向。可見這兩者存在一定的交集,這就為兩者的融合與發展提供了有利前提。基于現代化經濟環境背景下,傳播經濟發展前景良好,與相依存的文化資源關系也比較深厚。通常情況下,要想實現多樣化的文化發展需求,就需要保證表現形式與其相對應,這對指導傳媒市場的定位與細分發展目標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文化的多樣性特點都沒有發揮出來,導致人文資源在現代化的產業運營中,始終處于邊緣化的地位,無法實現文化內涵的傳播目標。所以,對傳統文化資源中的精華進行挖掘十分重要,只有與現代化的生活理念融合,才能逐步打造出激勵群眾的社會環境。(二)媒體是否可以形成產業。結合一個產業的發展特點來看,媒體要想發展成產業,不能僅通過媒體相關技術,還應不斷豐富其內涵,將文化產業和媒體信息技術相融合,實現產業的升級。與計算機、通訊等領域不同,加入文化產業的升級與結構轉換,屬于傳媒經濟發展改革的必然產物。基于傳媒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造成了各類媒體的涌現,媒體頻道十分豐富,但其中的內容卻明顯不夠,缺乏文化性,內涵不足制約了媒體產業的發展。現如今包括媒體行業本身,以及社會大眾都已是到了這一點。為了有效改進這一問題,不僅是要更新媒體技術,還應加入文化元素,豐富其內涵。可見文化逐漸成為媒體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三)新媒體時代的媒體文化產業。新媒體這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在現代的信息技術時代,新媒體整合了媒體的采集、傳播等技術手段,并整合了電視、網絡、手機等各類終端,并豐富了文化內涵,豐富了社會大眾接受信息的渠道,在融合、互補為基礎的生態環境當中,促進媒介整合與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與傳統的媒體相比較,新媒體的優點就是傳播速度較快,能夠消除電視媒介、報紙以及廣播媒介之間的邊界,并且消除國家之間的邊界。最顯著的優勢并不是消解,而是重建,屬于一種破壞性較強的創造方式。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進程中,實現各個媒體的融合。由于傳統的媒體行業和新媒體產業并不完全相同,同時又受到了市場經濟方面的影響,使新媒體產業在這一背景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條,成為文化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產業的生成,其文化傳播能力突出,能夠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三、完善傳媒產業運營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把控傳媒經營的市場定位。要想借助傳媒產業來主推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首先應當對傳媒行業的市場實現精準的行業定位,通過傳媒文化產品的創新與創造,來使其變成文化產業升級的推動力。對于當前時代,應當緊貼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來設計傳媒文化產品。文化產品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展現當下的文化、技術、生產力等方面。通常情況,當下的社會大眾的經濟水平,也都會直接影響文化產品的生產與發展。因此也應當考慮面向不同消費層次的人群,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進行宣傳。推動并在其中加入推動生產力的宣傳內容,促進低收入、低消費人群,不斷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生產力,這也不僅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促進了社會大眾的共同進步與繁榮。(二)提高我國傳媒經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首先,實現傳媒經濟運營的市場化發展目標。針對于非公益性的傳媒領域來說,需要徹底的轉變壟斷經營的理念,適當的放寬市場的準入標準。在完善競爭機制的同時,明確各個競爭主體,并且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進行運作,不能僅僅將重心放在行政手段與行政命令上,而是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對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分析。其次,實現傳媒經濟運營的國際化發展目標。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不難得知,只要積極的引進傳媒資本,并且創新經營與管理理念,才能顯著提升文化產業的技術含量。再次,實現傳媒經營的產業化發展目標。通過合理劃分傳媒產業的公益性與競爭性行業,并且使用不同的經營方式與管理方式,并培育產業化經營的主體,逐步研發更多的盈利性業務,增加資金收入,實現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三)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主要就是指,從事各項文化服務與產品生產的經營活動,并且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其最終的目標就是從各個方面滿足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文化產業的范圍比較廣泛,覆蓋到旅游、演出、以及娛樂等各個方面,這些都屬于文化產業的范圍。與此同時,通過引入完善的投資制度,實現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整合,主動向企業開放,允許企業可以投入一定數額的資金。在重組與優化的過程中,培養出更多具有影響力與創新能力的企業。采取引入新資源的公共文化傳播機制的方式,實現與企業雙贏的發展目標,將傳播經濟與公共文化資源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基于現代化傳播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中以影視產品與書刊為主的文化藝術品,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在傳播的過程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播行業、高新技術的引進都有直接的關系,也是新時期的產物。但是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也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問題的影響:1.依托于服務、農業等文化產業類型,例如設計、景觀策劃以及開發等,都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2.央行的利率不斷下調,不僅能夠減少企業的用資成本支出,還能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并為全社會提供比較寬松的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央行對各個商業銀行的制約不斷放寬,能夠提升資金的活力,還能夠為經濟的增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3.國家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就需要不斷加大對技術進步與科技創新的投入,建立以創意為主的文化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通過傳媒經濟帶動性強的優勢,對當前的文化宣傳現狀進行全面分析,不斷開展公共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旨在開發出更具有文化內涵的產品,進而實現公共文化產業與傳媒經濟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四)優化傳媒產業的相關制度與技術。要想實現傳媒經濟運營的社會化發展,就需要完善發展機制,真正突破行業與市場分割的現象,逐步實行各個行業之間的互相融合與發展。采用專業化協作與規模化經營的方式,積極的發展各個方面的文化產業,例如廣播電視、出版行業、電視劇行業等。與電影行業不同,電視劇的播放周期較長,受眾面也比較廣泛,優秀的電視劇劇本是制作高質量電視劇的基礎。雖然目前我國電視劇劇本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導致編劇在文化產業鏈的發展中議價能力不斷降低。基于整部電視劇可能創造的效益進行分析,一部熱播電視劇,不僅能拓寬廣告的收入渠道,還能提高電視劇的傳播效率。以《陳情令》電視劇為例,在電視劇傳播之后,受到了觀眾的喜愛與認可,同時發行了同名抱枕、書籍等,銷量也顯著上升,進而為文化傳播銷售提供了更多的機遇。研究人員要及時發現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梳理傳媒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框架,實現文化產業的結構升級。與此同時,我國的傳媒產業在市場競爭環境的背景下,實現了數字信息化的發展,并且衛星能夠實現跨國覆蓋。在數字技術革命發展的過程中,傳媒產業的不斷發展,能夠促進文化傳播載體的進步,并開發出更廣闊的經濟渠道。通過優化傳媒產業的相關制度與技術,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四、結語

基于新時期發展背景,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媒經濟逐漸成為一個整體。只有實行相互統一與協調的發展,才能夠實現社會經濟與文化交融的目標。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進而帶動傳媒產業的經濟發展,并且為文化產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提供廣闊宣傳平臺與發展平臺的基礎上,將信息文化作為重要的指導,將重心放在發展社會主義文明精神方面。相關研究人員只有把控傳媒經營的市場定位,不斷提高我國傳媒經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并利用傳媒經濟的持續進步與發展,才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程俊涵.傳媒產業化與傳媒經濟的交互式發展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33).

[2]周鴻鐸,司思.大文化、大傳媒、大智慧、共發展:未來中國傳媒經濟的基本走勢——中國傳媒經濟理論研究四十年之十[J].東南傳播,2019(06).

[3]韓曉寧,梁丹.中國傳媒市場發展回顧與產業前瞻[J].青年記者,2018(01).

[4]周鴻鐸.傳媒經濟科學學結構體系——中國傳媒經濟理論研究四十年之六[J].東南傳播,2019,174(02).

[5]楊雪程.試論傳媒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0(15).

[6]康路.淺論我國新媒體經濟的運營與發展[J].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02).

作者:陳建國 單位: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