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與提升路徑

時間:2022-01-19 10:47:43

導語: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與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與提升路徑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穩定、健康發展為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不斷增強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精神支柱,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并非對傳統文化照單全收,而是必須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根據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來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導文化消費市場健康規范發展,打造強大的國際話語體系,以積極的文化政策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從而不斷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文化自信;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體系

一、從文化自信看文化產業的價值核心

(一)文化自信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石

隨著我國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民群眾渴望獲得更加豐富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食糧。精益求精、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又會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以及道德等等方面的形成和變化。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構成了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維度,文化自信全面彰顯了文化主體對本民族文化價值的普遍認同和肯定。文化自信并不是故步自封。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包容多元文化的特點,從而有力彰顯了中國氣度,能夠極大地推動文化產業多樣性發展。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出來的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價值理念、倫理規范、生活習俗以及審美取向,涵蓋中華民族詩詞歌賦、服飾餐飲、禮儀醫藥、國寶國粹和經歷長期歷史發展進程所創作出來的習俗、文本、符號和各類文化要素,只要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將這些要素與當今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以及各種文化創意進行有機結合,就能夠迸發出古今文明交流融通的火花,為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動力。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匯聚成了光輝燦爛的五千多年文明史,這為我們今天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堅實、最深厚的歷史根基。

(二)文化產業是培養文化自信的載體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傳遞文化自信的文化產品必不可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文化產業整體形勢發展良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得到繼承和弘揚的同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正不斷探索優秀傳統文化成果與信息技術實現融合的渠道和方式,從而實現以多元化方式表達出具有中華文化氣派和特質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彰顯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所擁有的生機活力,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把我國的優秀文化作品推向國際市場。目前,《龍鳳呈祥》《霸王別姬》《鎖麟囊》等經典曲目日益頻繁地走進世界級文化交流中心的舞臺,展現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中國圖書正在大批量走向國際圖書市場,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描繪百姓日常生活的影視作品紛紛登上國外著名的電影節、電視節的屏幕,越來越豐富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讓更多的國外消費者能夠看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在世界范圍內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二、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一)堅定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10月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睆母旧蟻碚f,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既源自傳統又面向現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人民的共識,也是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真情表達和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堅定信念,體現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通過傳承以及弘揚傳統文化來實現中國夢,能夠讓我們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更加有力地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所塑造,固本清源才能枝繁葉茂;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傳統之中,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才能得到保證。當前全球發展格局和國際環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各國的文化保守主義趨勢開始抬頭,不同地區的文化思維和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凸顯,文化之間的沖突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秩序的重要因素。從宏觀格局來看,要在強調文化之間的競爭、國家之間的軟實力競爭的國際格局之下牢固樹立和堅持文化自信,就需要積極地增強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應用數字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引領全球文化發展的潮流;同時立足本國,腳踏實地,切實滿足本國民眾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凝心聚氣,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的力量為民族文化的長遠發展奠定最堅實的群眾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從如下兩方面著手:其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性,這是文化自信形成的關鍵前提。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宣傳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群眾能夠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展脈絡,增強群眾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為今后進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最堅實的群眾基礎。其二,運用從聯系、辯證的角度看問題的方法理解產生文化自信的文化心理條件和社會條件。文化自信不是建立在盲目排外的心理基礎上的產物,而是在明晰歷史規律以及看清時代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信念。究其根本,文化自信要在歷史的縱向比較和時代的橫向比較中,以及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的把握中才能確立起來。

(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之后,我國經濟發展依然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人均收入水平持續上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歸宿。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文化產業在不斷實現自身提質升級的同時,還與其他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和旅游業的發展相融合。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旅行的時候會選擇博物館、歷史遺址等等文化機構作為旅游目的地,或選擇山清水秀的鄉村作為目的地。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歷史文化游、綠色旅游等經典旅游路線,能夠讓歷史文化古跡、鄉風民俗等各項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整合。文化產業的產業鏈不斷延長,就能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價值。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和實體經濟融合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并在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結合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文化產業和云服務相融合,催生出云演出、云帶貨等新興業態,這些新業態在滿足消費者物質消費需求的同時,也豐富了消費者的文化體驗形式。再例如,通過把文化產業和生態經濟相融合,能夠實現以文賦境的目的,形成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讓游客通過體驗這些人工創設的情境,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狀態,還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所在。

(三)發展虛擬數字化文化產業

在數字化技術為支持的文化產業開始興起和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得到了實現。動漫游戲、數字創意等一大批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文化產業,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還形成了許多以虛擬空間為載體的文化交流渠道,主要包括新媒體、短視頻社交軟件等。與此同時,5G、V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大規模使用,從而興起了一大批新業態,讓人民群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享受到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目前,我國已經產生了一批數字化技術支持下的文化精品力作,這些作品的出現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字化技術的時代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例如,在影視劇方面,《花千骨》《瑯琊榜》等以傳統文化元素為背景,融合了現代數字技術和拍攝技術的劇集,在海外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口碑效應凸顯,這充分表明與數字技術相融合的優秀傳統文化擁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并且經受了市場的檢驗,得到了跨國、跨文化背景下的受眾們的好評和認可。

三、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文化產業的提升路徑

(一)構建健全的文化產業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經濟結構方面的升級轉型持續深入推進,文化產業領域里的各項改革步伐蹄疾而步穩。在此背景下,文化產業今后的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構建起功能健全、繁榮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這已成為文化產業今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大方向。1.推動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堅定文化自信必須要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的供給側改革,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優質文化內容供給。同時還要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和創造性轉化,讓當代的群眾能夠通過翔實的史料、生動鮮活的形式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和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由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激勵文化生產企業增加和豐富文化消費內容的供給,鼓勵文化企業發揮生產積極性,多出創意、出好創意,更快更好地實現從文化創意向文化成果的轉化和對具有珍貴歷史風貌的文化空間進行合理開發,以便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享有充足的精神文化食糧。2.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和科學技術相融合在如今的世界發展格局中,體現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創新的力量。進入到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科技創新越來越活躍,新一輪產業變革已經悄然發生,并且展現出了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趨勢和潛力。為了確保我國的文化產品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堅定文化自信,就必須要積極推進文化創意和科技成果的有機結合,特別是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云計算創新等技術變革在文化產業當中帶來的影響,在充分發揮科技的創新引領作用的條件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體驗。

(二)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市場

在世界范圍內,文化的交匯與融合的趨勢日趨明顯,這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既是發展的重大機遇,又是巨大的挑戰。在這一重要關頭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鼓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消費需求由于文化產品消費具有鮮明的個性化消費特征,社會必然要對妨礙經濟社會發展的、助長消極頹廢趨勢的文化產品生產做出一定程度限制,因此有必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鼓勵對優秀傳統文化成果所提出的理性消費需求。同時,文化生產企業要重視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注入文化產品當中,在弘揚和傳承中華文明的基礎上適當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按照本地群眾的需求生產適合的文化產品和創新消費范式。政府通過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政策和打造文化交流平臺,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把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到海外。2.發揮文化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在后疫情時代,重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重新釋放經濟發展活力已成為當務之急。文化產業具有與其他產業高度融合的特性,并且產業自身也擁有龐大的體量,可以成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眾多引擎之一。因此,在當前這個關鍵時期積極發展以數字技術為支持的文化消費空間,以此為基礎打造出更加科學、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文化傳播力度和速度,這是升級文化產業、強化經濟復蘇潛力的需要。

(三)打造強大的國際話語體系

在不斷進行改革和努力發展的基礎上,我國的經濟實力有了顯著的增強,經濟總量全球排名第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陀^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制度方面具有巨大的優越性。相形之下,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問題積重難返,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出于轉移矛盾的現實需要而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論調,西方仍然在“唱衰”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1.加強文化產業國際傳播能力在當前國際輿論莫衷一是,西方國家“唱衰”中國前景的論調不時發生的環境下,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需要我們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他們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真實發展圖景。在加強文化產業國際傳播力的過程中,文化企業要立足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變化,利用各種場合和途徑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成就,增強世界各國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擴大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2.構建優秀文化產品的長效傳播機制面向全球競爭,增強文化自信,這就要求加快完成優秀文化產品傳播體系建設,推出大量的優秀文化作品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文化企業要注重充分挖掘中國故事,通過合理的形式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文化企業在傳播優秀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挑選出符合國外受眾心理認知的故事,借助于“共情”的橋梁,打破不同國家間的傳播障礙,形成文化方面的共識。同時,有條件的文化企業要主動參加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建立起長效傳播機制的途徑,從而不斷增強跨文化溝通信任。

(四)以積極的文化政策引導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已經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地位的提升呼喚著中國能夠建設成為文化強國,從價值觀、文化觀的角度闡釋出中國智慧的精髓,為全球治理遭遇的難題提供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以經濟為中心的發展觀雖然可以通過致富而成為富國,但世界強國必然擁有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質,培育全民族的文化特質離不開優秀的傳統文化。今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必將是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在文化上重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為著力點,形成在政府指導下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與數字化信息技術相融合實現創新發展的模式,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和創造性轉化。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經成為無可逆轉的時代里,只有堅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始終秉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參與全球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做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參考文獻:

[1]宋志文.文化自信視域下沉浸式娛樂體驗產業發展研究[J].商展經濟,2021,(19):100-102.

[2]張紹榮,張曉歌.試論網絡空間視域下文化自信的建構與增強[J].文化軟力,2021,6(03):46-52.

[3]董蘭國,劉孔莉,李佳敏.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青島城市文化建設[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3):18-21+51.

[4]呂艷紅,肖生祿.三維視角下增強文化自信的路徑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3):9-12.

作者:熊浩 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