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習得的文化建設探索

時間:2022-12-21 02:48:49

導語:外語習得的文化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習得的文化建設探索

本文作者:全阿芬工作單位:陜西理工學院外語學院

(一)文化思想觀的建構在中國的教與學的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面臨著一場場不同級別的考試,這些考試在刺激學習者努力的同時也多多少少隱蓋了正確的語言教學思想。要想在外語學習中構建文化思想觀,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以適應跨文化教學的要求。在工作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各類英語文學作品、觀賞外國影視佳作、利用網絡資源等方式,更多地并有意識地讓學生參加與跨文化意識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接受英語文化的熏陶,拓寬文化視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修養。在這里,以英語交際中的文化意識的建構為例。我們知道,外語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會運用。無論學了多長時間的英語,無論學了多少英語,不論是小學、中學、大學,教學大綱上對“說”英語都有明確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本族人進行實際交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從而引起誤會,導致交流出現障礙甚至失敗。有人認為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嚴重,因為它容易造成兩種文化之間的碰撞。因此,地道而得體地運用語言,不但與正確地使用語言同等重要,而且還是兩種文化的交流的基礎。語言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培養他們能用目的語清楚地表達思想以外(達意),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交際。在口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則著重導入知識文化(不直接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從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入手,介紹中西方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所以說,英語學習中對目的語文化了解掌握得越充分,越有利于英語學習者培養和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雙方只有把彼此雙方的文化差異都考慮進去,做到求同存異,才會避免出現交流障礙和文化沖突。比如,在日常交際中,例如見面打招呼,中國人在吃飯前后,常會問候他人,“吃了沒?”而美國人則用“hello”或“hi”如果我們中國人向一個美國人問“你吃了沒?”,美國人會認為,“你吃了嗎?”的問候意味著“如果你還沒吃的話,我邀請你到我家去。”所以,如果用我們中國的文化方式來對待英語國家的人,就會產生文化沖擊,涵義上的差異會導致交際雙方尷尬的局面。

(二)基礎語言能力的建構我們知道,要想順利地進行語言交際,除了交際過程中的文化意識之外,還必須要有語言交際的基礎———詞匯。在語言教學中,詞匯是基礎。就像我們蓋房時需要準備的建筑材料一樣,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所涵蓋的文化內涵應被重視。對于學習英語的大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詞匯的字面意義,更要了解詞的內在涵義,否則,就會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犯錯誤。如,在英語中,white常常讓人與清白(pure)聯系起來。向西方新娘的婚紗多為白色,從而也就有了whiteday(吉日),whiteroom(絕塵室)之說。當然,在漢語和英語中,某些詞也有共同的指向。比如:black(黑色),在兩種文化中,均為“壞的”,“邪惡的”。因此,才有了如下用法:黑錢:blackmoney;黑市blackmarket;黑名單blacklist;污點blackmark。在英語中還用類似的表達,如:blacksheep,敗家子;blackingratitude忘恩負義等。其次,挖閱讀材料中的文化信息,也是非常關鍵的。對于非外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習得者所接觸到的語言材料主要是課本中的篇章。為此,要想向習得者進行更多的文化滲透,較好的方式就是挖掘課文中的文化信息。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介紹英語國家的地理,風俗習慣,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歷史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等國家。通常,主體課文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完整篇章,含有豐富的文化信息,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適當地融入文化知識。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領略到大量的文化內涵。教師既可以指導學生適當地欣賞一些簡單的國外名著,也可以去閱讀一些報紙雜志。這樣可以使學生原汁原味地感受英語語言和文化。當然,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也為學生了解更多的語言文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徑。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多渠道,全方位體味到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的使用受制于其所屬文化的各個因素。但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既然可以容納文化的各個方面,又是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中的“習知”,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對文化視而不見。學習外語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使用,文化又影響著習得者對語言的使用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我們,作為外語教師,就應該具備文化意識,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的滲透貫穿于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地幫助外語習得者更多地了解目標語與母語之間的差異。只有這樣,我們的習得者才能既學到了語言知識與技能,又了解到異域文化的內涵,使他們在用外語進行交際時盡量避免失誤,做到游刃有余,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