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態文明視閾下生態文化建設
時間:2022-04-24 04:52:26
導語:論生態文明視閾下生態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建設生態文化的重要價值
云南省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復雜,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性地區和重要的模式標本集中產地,生態建設意義重大。同時,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創造、積累、傳承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燦爛的民族文化,涉及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中,圍繞樸素的環境觀、飲食觀、消費觀等而形成的生態文化,成為建設現代生態文化的重要基礎。云南在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突出生態文化建設,具有以下4個方面的重要價值:1、構建生態文明道德文化體系,提升云南各民族群眾的生態文化素質,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礎。雖然生態文明本身包含了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內含文化的要素,但是,生態文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它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先進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由于云南本身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人們的思想觀念趨于保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生態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這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提,也是重要基礎。2、通過突出生態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凝練和提升云南各民族傳統樸素的生態文化意識。如前所述,云南省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眾多民族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包含樸素生態思想的生態文化意識和觀念。這些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蘊含于民族文化的內容體系之中,容易被忽視,而且其中也有某些方面的局限甚至不足。通過突出生態文化建設,積極發掘和發展民族特色文化中的生態因素,凝練和提升民族文化中的生態意識和價值觀念,既能夠提高生態文化的發展水平,也能更加突出民族生態文化的價值。3、突出生態文化建設能夠將黨和國家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相關精神和要求與當前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使命相結合。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當前,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做好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這“兩篇大文章”,是云南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內在要求。我們突出生態文化建設,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現實需要。突出云南生態文化建設,能夠將文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結合起來,更好地挖掘豐富的民族生態文化資源,突出民族生態文化建設的特色,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要的同時,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4、突出生態文化建設是加快云南民生建設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大繼續強調民生建設,要求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③文化建設本身也是民生建設,生態文化建設更是民生建設。因為它不僅關系到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更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素質提升,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通過生態文化建設,不僅能夠讓全省人民廣泛樹立起生態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環保觀念等,形成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輿論氛圍,而且通過提供更加豐富的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能夠使人民更好地共享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強化云南生態文化建設的策略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云發[2009]5號)明確提出了構建生態文明道德文化體系,提升各民族群眾生態文化素質的目標要求,并提出了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建立生態文明道德規范和推廣可持續消費模式等三個方面的措施。這就為建設生態文化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具體落實生態文化建設任務方面,我們認為具體應該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1、廣泛深入地開展一場關于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的思想大討論,形成關于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的廣泛共識。雖然早在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就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要求切實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完善促進生態建設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制定全國生態保護規劃,在全社會大力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云南長期堅持生態文明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全社會來看,關于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尤其是生態文化建設的宣傳還不夠深入,大眾對此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尤其還有不少認識誤區,對黨的十八大報告單獨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將其放到突出地位的重要性和現實要求的認識也還不夠,因此,借助當前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東風,在全省范圍廣泛深入地開展一場思想大討論,既能增強認識,又能找到差距和問題,尤其是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的廣泛共識,以此奠定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的思想輿論基礎。2、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化藝術單位的優勢,積極開展生態文化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探討,配合相關決策部門,提出建設生態文化的具體思路,形成關于生態文化建設的科學有效的政策措施。經過全省各族人民的長期不懈努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已成為云南最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和資本,成為最珍貴的品牌和形象。不僅如此,云南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具有關于生態方面的豐富內涵,比如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樸素生態觀,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觀,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等等。這些是我們建設生態文化強省的重要基礎。同時,我們也要認真解讀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建設方面的最新要求,結合云南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任務,結合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現實要求,集中智慧,群策群力,形成建設生態文化的具體思路,為相關決策機關和部門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生態文化建設不僅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也有科學有效的政策支撐。3、建立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促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生態文化建設,思想觀念要解放,政策措施要明確,但貴在執行。建立科學有效的體制體系,促進生態文化體系的建立是關鍵。我們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制度體系的建立關系重大。云南在建立健全生態文化制度體系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第一,要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整體要求中關注生態文化建設。當前,全國都在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但是,由于我們長期忽略生態文化,在不少地方和場合,生態文化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有的認為云南突出的就是民族文化,生態文化提一提即可。如果在制度體制的設計中缺乏對生態文化建設的關注,生態文化建設就不可能得到真正很好的落實。第二,要在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下設計和考慮生態文化建設的制度體系。生態文明與生態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我們不能單獨考慮和設計生態文化建設的制度機制,但是,也不能用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機制替代生態文化建設的制度機制。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總體上是在生態文明的戰略上設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進程中推進。第三,生態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要面向市場,面向世界。云南地處西南邊陲,與東南亞3個國家接壤,發展面向東南亞的跨境文化是云南生態文化建設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也要有面向世界的眼光,要把生態文化建設與橋頭堡建設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套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體制機制,不僅形成生態方面的精神和價值文化,而且形成生態文化的物化產品,真正使生態文化建設充滿生機活力。4、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和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全省人民廣泛參與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建設既是政府的事,也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政府在生態文化建設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規劃,確保資金等方面的投入。群眾是生態文化建設的主體,只有將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廣泛發動起來,生態文化建設才有生機和活力。當然,這就需要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協作機制。只有政府科學有效地決策施政,構建生態文明道德文化體系,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才有可能;只有全省人民廣泛動員起來,生態文明道德文化體系基本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基本形成,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才有可能。
本文作者:廖小明馮顏利工作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生態文明視域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 下一篇:社會生態修復法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