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標志設計的圖形文化的演繹

時間:2022-06-16 04:19:33

導語:現代標志設計的圖形文化的演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標志設計的圖形文化的演繹

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對傳統圖形的影響

由于中國傳統圖形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心理和價值理念的影響,中國傳統圖形的形式美受到傳統審美觀的影響,以秩序化、規律化、程式化、理想化方式呈現,美化再造事物,形成符合中國人的生活需要和審美價值觀的統一和諧的美的形態。傳統圖形存在的形式結構、意象本質以及其他特征都象征了豐富而深刻的審美思想和文化內涵[2]。東方的文化表現和理念,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社會人文環境的影響,帶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質,追求事實根據,是一種經歷式的直覺把握和直陳式的描繪,具有委婉低調典型的中國人作風,即所謂的“天人合一”。中國傳統美學強調主客觀統一的“整體意識”,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都遵循“以整體為美”的規律,將天、地、人、物看做是一個有機整體,體現了人就天、人合天、人同于天、人融于天的自然運轉,從功能的角度表現節奏和韻律的形式美感。“以整體為美”,將天、地、人、藝術、道德看作一個生機勃勃的有機整體,借物抒情,“以形寫意”,“形神兼備”[2]。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古人審美的愉悅來自“天人合一”的和諧原則。在體現恬靜自然、神情愉悅、氣韻和暢風格的同時,也是對藝術辨證法某些原則的具體體現。在不斷對比的尋求中,強調彼此要相互協調、恰到好處、相輔相成。如融建筑、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莫高窟中的飛天藝術形象,重視線條,氣韻生動,呈現“天人合一”節奏韻律的和諧,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中國傳統圖形的造型和文化意蘊來源于現實生活,從生活中來,最終又回歸到生活中去。道家虛無空靈思想在中國傳統圖形中得到完美體現,畫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遐想空間。中國傳統圖形的美常常“盡在不言中”、“不言而喻”,這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偏愛含蓄、不喜直露的習慣。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人類是從大自然的圖像中獲得關于自然界的知識。中國人自古崇尚自然,以為宇宙是無限的,人只是宇宙中渺小的一小部分,但他們并不與自然對立抗衡,而是投身自然,與自然交融。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發現用濕軟的泥能捏成一定的形狀,里外抹平,然后晾干,經過燒烤可變得堅硬結實,于是產生了魚紋罐、人面魚紋盆和八角星紋陶等古樸簡潔的新石器時期陶器。中國傳統圖形是先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根據所形成的形式美感創造出來的,其裝飾性因素受到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形成自身獨特的價值體系,在不斷追求造型形式美感的同時,強調內涵的體現。造型之美主要體現在圖形的構圖布置,注重形與形的關系,強調形的位置、大小、數量,講究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強調意境的表現和精神的追求是中國傳統藝術審美方式中最核心的內容。中國傳統圖形所表現出的意象性這一顯著特征與中華民族長期沉淀積累的歷史、文化、地理、民俗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價值觀的取向,蘊含著信仰、風俗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新時期時代,在彩陶、石雕上出現的各種裝飾紋樣表現出來的先民們對自然的崇拜和膜拜,商周春秋時期的饕譬紋、夔龍紋所表現出的威嚴凝重是階級和宗教的象征,漢代瓦當上出現的四神有辟邪求福的涵義,六朝的蓮花象征清心高潔,唐代的牡丹有繁榮富貴之意,元代的松竹梅被稱之為“歲寒三友”,象征著在艱難中高潔、堅貞不屈的情操,而到了明清時代更是出現了豐富的吉祥紋樣。由此可見,意象性的特征貫穿著整個中國傳統紋樣的歷史,無論是龍鳳呈樣、松鶴延年、福椽壽喜、招財進寶、年年有魚,還是八卦、太極、如意、蝙蛹、仙鶴、蓮花、牡丹、歲寒三友,都具有深層次的精神象征,體現著不同歷史時期和時代背景下所特有的精神風貌和審美特征[5]。明清時期,傳統的吉祥圖形達到了“圖必有意,圖必吉祥”的地步。中國人自古就重視“吉祥”二字,“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福瑞喜慶、諸事順利,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祝愿老人健康長壽,希望家庭和睦幸福等。

中國傳統圖形的文化理念在標志設計中的演繹

中國傳統圖形不僅表現了圖形本身的形態,更使圖形本身蘊含著變幻無窮的文化內涵和創新思維。在現代設計過程中,對美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而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設計同樣注重設計理念的體現。不論前人還是后者,一如既往地追求著美好事物,而中國傳統圖形的文化理念完全可以適用于現代圖形設計,適用于現代設計理念的需求。當代設計師需要從中國傳統圖形中,探索與發現視覺傳達價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中國傳統圖形的文化意蘊以現代的審美觀念賦其新的形式和內涵,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塑造來自記憶深處的“中國設計”,繼而使中國傳統圖形的文化內涵不斷地得到發展延續[2]。韓美林先生說過:“在我的創造中,給我巨大力量的,不僅是豐富的生活經驗,還有來自另一方面的激情,就是我們千年的文化藝術傳統。中華民族給我們藝術家留下的豐富文化遺產,足夠我們藝術家受用終生了。”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許多成功案例均融入了具有中國傳統圖形特色的圖形元素。這些元素的應用不是簡單的拼加,而需要深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系統學習傳統文化,才能設計出具有東方文化意蘊并符合現代設計理念需求的作品。解讀中國傳統圖形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轉化為視覺語言,再次運用到現代標志設計中,以下幾幅標志設計作品則是杰出代表。綿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是李白和歐陽修的故鄉,當今則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圖書館是一座城市體現文化內涵的名片。綿陽市圖書館標志的設計者為體現綿陽市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的文化內涵,運用了中國傳統圖形的圖形元素,設計了如圖1的標志。該標志的造型取自中國傳統圖形“大鵬展翅”,運用翻閱的書頁作為基本設計元素,介于似與不似間的寫意方法,融合了傳統、古典雅致的設計概念與精神,輔以疊加的構成方法,疊加部分凸顯黃、紅色彩對比,錯落有致,寓意書籍幫助讀者騰飛。圖1綿陽市圖書館標志設計茶葉最早記載于戰國時間,興盛于唐朝。由于古代在運輸方面的不便,流入西方的茶葉都是便于保存的、經過發酵的紅茶,而中國人則一直偏愛新鮮的綠茶。“第九屆廣州國際茶文化藝術節”的標志(圖2),設計者在綠色的葉片中點綴了水滴和半太極造型,充分利用了中國傳統圖形的動與靜、疏與密的辯證理念,注重造型的整體,富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體現出茶文化的“水、茶相溶”。圖2第九屆廣州國際茶文化藝術節太原古稱晉陽,九朝古都,晉商發源于太原,興盛在明清。這二者都曾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但是現在都漸漸歸于平淡。隨著時代的發展,太圖3太原國際文化藝術節原需要重新煥發出光芒,“太原國際文化藝術節”標志(圖3)的設計要體現本屆藝術節的主旨——“重塑晉商形象促進太原崛起”。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漢字本身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設計者運用“晉”、“商”兩個漢字進行組合,直接地傳遞信息,視覺沖擊力強,充分體現出以中國漢字為主體元素的中國傳統圖形的藝術魅力。圖4天貓商城圖4為淘寶天貓商城的投稿標志。現代設計需要傳達文化、思想、理念,不僅需要美的外在形式,更需要富有一定意蘊的文化理念。該圖形以貓的形體為主體元素,選擇“如意”將尾部造型進行置換,簡潔易懂,又具有東方特色,既利用了傳統“如意”圖形的造型,又表達了“如意”的傳統吉祥祝愿——“回頭即如意”,做到“意”與設計理念的統一,準確、完整地傳遞了天貓商城的經營理念,體現了文化性。標準色的設計獨具匠心,自然流暢,力求做到圖形與文字的形式統一。運用了代表東方傳統、尊貴、雅致的紅色,單純的色彩賦予了中國民族文化精神。

本文作者:林榮妍韓春明工作單位: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包裝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