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研究

時間:2022-11-15 04:02:08

導語: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研究

摘要: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古老國度,面對國際國內間日益激烈的文化軟實力競爭,高校學生應主動肩負起繼承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承擔不斷提升我國文化發展軟實力的使命。本文深刻分析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內涵、提出了增強大學生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創新路徑,即通過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對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此來強化當代青年自覺肩負、秉承我國文化根基的責任擔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關鍵詞: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氛圍;文化基因

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文化多元化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使得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世界大國往往通過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宣揚本國的文化觀念,企圖控制他國推行文化霸權主義。面對如此現狀,各國將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建立本國的文化品牌、增強自身文化軟實力作為應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重要策略。我國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根基、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作為當前的重要戰略任務加以推進。高校大學生是建設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中堅力量,擔負著建設發展祖國的重任,他們的文化自覺程度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有重大影響,大學生必須增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承擔起傳承發展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傳承創新中華優秀文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

1.文化自覺的深刻內涵。自覺強調的是一種主動、自律,文化自覺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在文化上的覺醒程度,它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歷史文化生活圈中對人自身所處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即不僅要了解自身文化的發展特點、優劣勢等,同時還要認識其他民族的文化,善于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民族的文化進行差異比較,處理好我國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發展關系,樹立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從而建立一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共融格局,使各種文化都能各抒所長、和平相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用今天的視角來解釋文化自覺,就是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下充分認識文化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把握我國文化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增強發展文化的責任擔當意識,高揚我國的文化發展旗幟,推動我國文化在世界不同文化的對比和互動中穩定根基,從而獲取更大的文化發展空間、增強文化轉型發展能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2.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文化集中體現在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層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準則,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感受和認知。那么,我國“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我們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我國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蘊,我國有集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有集“奮斗精神、擔當意識、犧牲精神、公德意識、和平意識”等豐富內容的思想理念體系;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格局觀”奠定的強大文化基因體系;有“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遵義精神、長征精神”組成的中國革命精神體系,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和優秀的文化積淀夯實了我國文化建設的根基、增強了我國文化發展的強大底氣。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堅定我國文化發展的信念,加強對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積極繼承、弘揚、傳播、創新我國優秀的文化基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做出重大貢獻。

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路徑研究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引領文化認同的整合,發揮校園文化育人的作用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時刻在影響著青年學生,因此,營造濃厚的文化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用心、用情去感受文化、認知文化,增強文化發展的自信心。切實將報告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理念轉變為高校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的最大指引。校園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體現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品味和理念,通過建設環境優美的校園物質環境有助于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助力師生與校園的融合,實現校園文化育人的功效。高校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布局、規劃校園格局、突出校園的文化特色,加強校園環境的綠化,精心打造綠色整潔美觀的校園環境;在校園的拐角處、學校食堂、師生公寓等重要場所設置名人雕像、標語或宣傳牌讓學生置身于文化的氛圍中,彰顯校園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學生的心靈在優雅、舒適的校園環境中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升華、信念得以強化,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自覺學習、用高標準、高要求嚴格要求自身。在文化建設上,學校要將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重點放在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學生的道德教育,弘揚時代精神、深入推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建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榮辱觀念、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文化觀。2.加強對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自覺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根基,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建設文化強國的信念,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培育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當代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好奇心重、追求個性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輕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崇洋媚外、忽視我國文學名著和國學經典,將金錢作為根本的立足點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丟失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傳統價值觀發生嚴重的扭曲……學生如此的發展現狀實在令人擔憂,因此,學校必須將加強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化、深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作為提升我國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意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意識融入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奏響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的精髓,激發學生為祖國建設、民族自強而學習的強烈意識;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學校要把握好網絡的優勢,創建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利用平臺加大國家主流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力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第一時間最新的文化資源,主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利用網絡強化對學生的價值引導。

參考文獻:

[1]劉暢.關于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建構的研究[J].高等教育,2019(14).

[2]雷蕾,段小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的引導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

[3]王曉娟,任鳳琴.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5).

作者:王廣婷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