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時間:2022-06-04 08:47:49
導語: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色校園文化作為高職院校實現文化育人的途徑之一,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辦學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高職院校因其辦學目標和辦學模式的特殊性,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應該突出其特色。文章倡導以企業家精神為導向,積極探索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突出“職業”特色,對接企業文化,從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探索了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一、以企業家精神為導向進行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家精神成為經濟飛躍的引導力量。曾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新精神,一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一種契約精神和奉獻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家精神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主要體現為誠信、責任(回饋社會的意愿)、創新(抓住機遇,提升競爭力)、敬業(熱愛事業)、學習(善于思考和學習)。高職院校作為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基地,可以結合自身條件,將其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做到“潤物細無聲”。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推動“雙高”建設、打造品牌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為了達到教育目標,根據自己的發展理念,結合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的需要,逐漸創造和積累起來并被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教育理念和行為規范,是校園物質形態、精神風貌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它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從內容層面來講,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從功能層面來講,它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凝聚功能和創新功能;從本質上講,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根本特征;從作用上來講,校園文化有助于塑造學校品牌,提高競爭力。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對于一所學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改革的推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總體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高職院校過度模仿和復制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其次,高職院校作為職業化人才培養基地,沒有很好地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進行對接,從而導致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偏離了人才培養目標;再次,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沒有形成三種文化建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要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自身特點,融入企業家精神,突出“職業”特色,才能形成自身所特有的校園文化。
二、以企業家精神為導向的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一)以物質文化為抓手 形成特色鮮明的高職校園育人環境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最終將服務于企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高職院校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時應突出職業特色,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實現“零距離”融合,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滲透、認同企業文化。以企業家精神為引領,認同企業文化。首先,校園環境的布置要與職業緊密相關。校園建筑、場館設計、綠化環境、實訓基地等物質構成了校園文化最直觀的外在體現。高職院校可以在走廊的墻壁上懸掛著名企業家畫像、名人格言警句,可以在宣傳欄里張貼市場的人才需求信息、行業與專業的發展趨勢講座信息、行業內成功人士的資料等與職業緊密相關的信息;還可以在實訓基地或者產學研中心張貼相關企業規章制度,設立具有專業特色的標語牌。如此一來,高職院校就可以通過隨處可見的標識語來實現企業文化的滲透,培養企業家精神。其次,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營造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學校的實訓基地,已經成為學生與就業崗位接觸的窗口,它不僅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企業家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比如,針對物流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創建“菜鳥驛站”等快遞實訓基地;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創建“咖啡館”“酒吧”“茶館”等實訓基地。這些“校辦企業”的建立,不僅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的服務意識,也可以將企業文化更高效地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二)以精神文化為引領
將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學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可以將學生愛國愛校、奮發有為、勇于創新等優秀的內在潛質激發出來。精神文化建設要深入研究學校的自身特色,將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到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首先,豐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學校的特色元素與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到校訓、校歌和校徽中,形成自己獨有的校風、校訓、學風、教風等一系列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校園精神文化,實現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次,邀請優秀企業家到學校進行講座。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座談會、研討會、報告會等形式邀請行業內的成功企業家給學生進行講座,形成當代中國特色的企業家精神培訓班,促進大學生與優秀企業家的交流。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接受行業內頂尖的專業知識,更能夠被企業家內在的精神所影響,榜樣的力量會使學生更加發奮圖強,從而提高人文素養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最后,借助學生社團塑造特色校園文化。學生社團能夠提高學生的組織和動手能力,加強優秀企業文化的滲透。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具有行業特色的社團組織,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企業文化,明確其職業選擇的目標。比如,通過“雕刻協會”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學生不僅能學習雕刻技能,還能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以制度文化為保障
將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教學體系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管理體制、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等,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學校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就是通過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制定與調整來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推進。首先,加強校企合作。近年來,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新途徑之一就是利用校企合作來融入企業文化,從而有效彌補自身教育教學資源的不足。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訂單培養、項目合作、頂崗實習等途徑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互動,形成校企文化融合的新局面。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加強對企業的認同感,提高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快地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校企文化實現了有效地融合。其次,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超的實踐技能。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措施,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者到企業去掛職、頂崗鍛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也可以從企業中引進優秀的人才到校任教,打造“企業導師制”的育人模式,加強校企的互動交流。再次,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深入研究特色文化建設的可行性方案,構建一套既符合人才培養方案又能突出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課程體系。另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各個專業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以企業家精神為導向,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就業途徑。總之,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最終體現在文化的競爭力上。因此,高職院校需要以企業家精神為導向,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并使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使人才培養過程實現了校企文化“無縫”對接,學生在校園里就能夠形成符合企業需求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從而在未來有效促進就業。因此,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能夠實現高職院校的良性發展,并與在同類職業院校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韓婷婷.大學生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培育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5):116-117.
[2]黎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特色構建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8.
[3]馬艷.基于“職業”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船舶職業教育,2016,9(5):78-80.
作者:蒲春芳 單位: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行業及學生同頻互動建設物流管理探討
- 下一篇: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方法